从拖延、焦虑、不自信,到哈佛大学录取:高颜值小姐姐的心路!

个人背景:
美本:Colgate University 科尔盖特大学
Major: Psychological Sciences 心理学
GPA: 3.70/4.00
GRE: 太低了没法见人
申请结果:
Harvard GSE - Human Development and Psychology-General Strand (去向)
Upenn GSE -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Human Development($10,000)
Upenn GSE - Education, Culture, and Society($5,000)
Columbia TC - Cognitive Science in Education
Boston College Lynch - Applied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UW - Learning science and human development (rejection)
NYU Steinhardt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withdrawal)
UTexas - Human Development, Culture, & Learning Sciences –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ithdrawal)
和世毕盟的相遇
因为是美本,所以很早就想好了要继续往下读书。一开始鉴于有过美本申请的经历,曾自信的以为自己可以DIY,就找个老师改改文书就行了。没想到我的拖延症实在是过于严重,虽然知道申请迫在眉睫,但却由于毕业论文和其他课程等压力迟迟没有开始申请(其实就是在逃避大家不要学我!)当时一看日期已经10月底了,就真的整个人非常非常慌乱,开始考虑要不要找留学机构来给重度拖延症的我一些引导和动力。
在咨询了一些身边的朋友且做了详细research对比分析后后,我锁定世毕盟,并跟世毕盟的一位咨询师老师通了电话,聊了一些我的基本情况和诉求。这通电话对于当时迷茫且焦虑的我来说简直是一针强心剂,因为我其实对自己的标化和GPA不是特别满意,当时也没有明确的申请方向,甚至一度萌生gap一年为了逃避可能的申请失利。但是老师在电话里客观里分析了我的情况,给予了肯定,并对我的申请项目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
加上同是签约世毕盟的好友的强烈推荐,以及世毕盟强大的成功案例和导师阵容,在和父母商量过后,我于10.25和世毕盟签订了合同。老师也非常迅速的发来学员信息采集表用与导师分配并很快完成了我的申请团队的组建。我的学术导师是一位人美心善的来自哈佛教育学院的小姐姐,作为同是美本的她非常了解我的情况,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学术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引导,帮助,支持和鼓励。她每次及时的反馈也高质量的保证了我压缩的申请季的顺利进行。我在世毕盟的的培训师是一位细心温柔的小哥哥,也同样给予了我大力支持和协助。特别要提到的一点,一开始我由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根本没考虑申哈佛,因为我觉得自己肯定申不上。但是我的导师和培训师在分析了我的背景和实力后强烈建议我试一试。在持续修改文书和其他申请材料的过程中,我也慢慢重拾了一些自信并把哈佛加入了我的选校名单。可以说如果没有老师们的鼓励,我可能连哈佛的申请都不会提交,更别提跟我的导师做校友了。
申请package 浅谈(以下均为个人观点和经验分享~)
1
文书
我个人认为文书是最重要的一环,至少对于申请教育学院的项目来说。跟本科的更为注重“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来比,研究生的文书更注重你的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在文书里,你要向招生官展示what you are capable of, 你过往的课程,活动,research/project,实习等等如何跟这个项目或者你想进入的领域相关,你有哪些相关的经验和能力积累。其次,你的短期和长期计划是什么样的。Master一般是就业导向为主,那学校会希望看到你是一个有计划性和目标性,能明确该项目将带来某些技能或经历,以此来帮助你达到你的career goal的人。Why school part 最好能具体到教授,或者某节相关性很大的课/internship/research opportunity。不要泛泛而谈学校的名气,general的师资力量,地理位置等万金油,才能展现你是真的做了research且真心想来这个项目的。除了why school 之外,展现why you 也很重要。申请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你选择学校,那你也要给学校一个选你的理由。比如why you are a good fit for this program, what can you bring to this community, etc.
一开始动笔可能会很难,我也一度认为文书就应该很fancy. 但事实上我回过头去看我的文书,其实十分的普通和简洁,也没有过多的高大上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有一条“线”把所有的内容串起来,展现你的学术能力和个人性格,且展现的特质是跟学校fit的。也尽量避免单纯的罗列CV上的经历。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在帮我梳理这条主线上起到了很大的引导和帮助。经过我们一次次的梳理和修改,还有GGU native speaker团队的专业润色,我最终完成了一篇我自己很满意的高质量personal statement。
2
简历
我是心理学的背景,我并没有太多的实习,简历上主要的都是科研的经历。由于我兴趣广泛且当时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我的三段科研经历是跟着三个不同的教授的(但都属于social psychology的范畴)一段是在大二暑假争取到的在cross-cultural lab的summer research机会,该项目是研究来自美国和亚洲文化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被要求隐瞒或解释其真实情感时,他们的非语言行为(non-verbal languages) 是否会有所不同。主要工作内容是分析之前采样视频里被试者们的各种non-verbal languages并通过数据分析来测试是否有显著差异。一段是在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Lab里协助一个关于恋爱关系中的最优化倾向的毕业论文。主要工作内容是分析超过100份问卷调查并从其中的语言描述辨别及分类依恋类型。最重要的一段是我独立完成的长达一年的关于友情和幸福感(friendship and wellbeing) 的honor senior thesis,是在Relationship and Health Lab的教授督导下完成的。在研究了大量文献,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方法改编,我设计了自己的实验并成功招募139位被试者进行实验并独立完成了一篇30页的学术论文。
简历的其他方面主要是强调了我的leadership 和helping nature. 比如在学校多媒体中心担任媒体顾问兼学生团队负责人,为大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协助上司管理团队;在校内国际生社团担任副社长,组织和安排各种跨文化沟通活动;在面向高中留学生的教育咨询公司担任顾问兼顾问总管;在校内心理学委员会志愿帮忙组织和推进各项活动的开展等。在我的导师的帮助下,我写满了两整页的CV,并在她的提醒下强调了我每段经历和教育领域的联系。这样整个简历就具有非常强的指向性。多段的科研经历也向招生官证明了我的research学术能力和经验。
3
推荐信
我一共提交了三封推荐信。两封来自我的心理学教授,一封来自我校内多媒体中心工作的上司。由于我跟两位教授都做过科研,跟她们上过的课拿的成绩也不错,她们对我课内课外的学术能力及我本人均有充分的了解。加上平日里文理学院的环境下跟教授们的交情也很好,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她们可以为我写出非常有力且tailored to myself的推荐信的。我上司的推荐信则补充说明了我学术能力以外的工作能力。(但由于我也无法看到推荐信本身,所以只是我的推断)
对于不一定有很close关系的教授的小伙伴来说,推荐人最好还是要提早联系(个人觉得最好的timing是在申请前的那个暑假快结束前),特别是有些大学校,教授可能会限制写推荐信的人数因为人太多了等等。询问对方是否愿意给你写推荐信的时候,最好能附上你的简历,目标申请院校和项目,你希望对方在推荐信里着重强调的点有哪些。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对方愿意给你写推荐信的可能性和有力程度。你提供的信息越多,对方可以参考并写出的推荐信就越完整。设想你找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推荐人,那对方对你没有很深的了解/你也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ta很可能不知道如何下手便拒绝;即使ta答应了,但你的很有可能只是一篇非常general的推荐信。即使这个推荐人的头衔和地位再厉害,我个人认为一篇general的推荐信不如一篇tailored to yourself的,即使这篇强有力的推荐信的推荐人没有那么厉害。(不过从我的经验看教授一般不会拒绝啦,只是一篇strong的推荐信在申请中还是非常非常有分量的!)
4
GRE
由于我的分数较低,在这个方面也没有很多可提供的经验。我的建议是时间精力允许范围内,标化当然是越高越好,能帮助你提高竞争力。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确实不是一个擅长标化考试的人(比如我哈哈哈给自己找借口),或者时间上十分紧迫,那么其实拿到一个够用的分数也是可以的,可以把时间和精力留给更重要的,比如文书和简历的构思和修改中去。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或者说单纯为了想330+一直刷分等。要记住申请是一个整体的package,学校一般不会只因为分数的原因而直接把你拒之门外的。我要特别感谢GGU的老师们在我考到12月份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即使我只能了够用的分数去申请,他们也客观的告诉我“我这个分数不至于帮我加分,但也不至于给我拖后腿”,确实减少了我很多申请期间的心理压力。
5
总结建议
1.文书:一条“线”把所有的内容串起来,重在academic &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2.简历:强调各段经历和目标领域的联系,有指向性
3.推荐信:尽早联系推荐人,提交推荐请求的同时尽量多提供个人信息以便对方下笔及personalized
4.标化:尽早解决,时间精力允许范围内越高越好;否则够用也可。
5.心态:沉着冷静别惊慌!该来的总会来。
再次真心感谢我GGU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可能早就拖延焦虑到放弃今年的申请机会,也不可能达成和我的导师做校友的愿望。希望各位申请的小伙伴都可以拥有圆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