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2022
替换
好比跟小孩说让他放下旧的玩具,那是很困难的,即使说之后会给买更好的。因为那是飘渺的,除非现在就能玩到更好更有意思的游戏。
徜徉在呼吸的膨胀收缩带来的按摩,感受这个放松的触感。但不是为了放松而放松,而是寻找更高效更省力的食物。“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当然这同样还是负担,但起码的这是高明很多的取乐方式。快乐来自推逼感的取消,就好比口渴的时候白开水也是甘甜可口,但喝饱之后再喝就成了折磨。这个甜,不是水的味道,而是口渴感缓解的甜。“吃我的越吃越饿,喝我的越喝越渴”熏染在放松感里,甚至就只是打完一局游戏之后的轻松感。小说、电视看完之后卸下负担的轻松,明明娱乐是为了放松,为什么结束之后的那一瞬间是更轻松。提心吊胆用力的结束就是平安。但是因为惯性,只要停止马上就是无聊,是心里抓不到的痒。“寻求娱乐不是因为能带来真正的轻松,而是不知道解脱的方法”
论心不论迹
无论做什么,只要心里没有负担就无所谓。说小乘焦芽败种,只顾自利。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我觉得这不是贬义而是褒义。是任何负担都不会产生的绝对自由,道教、神教最爱讲家庭、父母、亲情。哇,都解脱了还要背负着这些,哪来的解脱呀。
他所讲的一切都是为了心的解压,为了心彻底的无负担。当然,可以说玩游戏也很抒压,玩手机也很抒压,但是玩乐的时候有觉知吗?有意识到自己在玩自己在看吗,还是全都钻到了玩乐的内容里面。好比说,玩手机的时候可以一直低着头没有感觉,只有结束的时候才意识到身体的僵硬、不舒服。根本就没有在乎的关注着身心的舒畅与否,全身心都钻到了那个想象的故事里面。
自我形象
我慢大部分都解释成傲慢。但是它的巴利文原意是丈量,是比较,是我与别人的界限。是自我感。我高我矮,我帅我丑,“有无相生,高下相随”。为什么五蕴非我是多次提起的话题,甚至最快的解脱“见一见为量,闻以闻为量”就只是听到这一句话都能成就圣果。
我是谁?我是这具身体吗,似乎社会上说一个人变了,“变得不认识了”基本都是在说他的行为方式而不是他的长相;那么我是意识吗或者说灵魂?既然这样,患有失智症的老人就已经死了吗,等父母老了失去正常人的意识时就应该当陌生人直接抛弃吗?
如果把“我”寄居在这里简直太危险太恐怖了。好比酣睡的被窝里有一条蟒蛇,可能因为被子足够大暂时是安全的,但是危机一直都在,总有一天会直面恐惧。如果我是身体,我是男性所以我为了异性,是我想要还是身体这一坨肉骨呢?要和别人比较,他比我高,他比我帅,我应该高兴还是落寞呢?意识简直太不可靠了,就只是熬夜、饮酒就能让它变得混沌。甚至失去意识,我是在死而复生?
我是空、无愿、无相、无所有、不动摇。很抽象不是很清晰,还有讲法说呈现在心里的那个世界,这幅画面,好比坐在电影院看恐怖电影,是不需要为了里面的情节恐惧担心的,因为它只是画面,只是在屏幕上而已。当然这种说法还有缺陷,谁是看屏幕的人呢?再或者比喻成屏幕本身,不会因为屏幕的内容而发生改变,不会因为喜剧、恐怖片而晃动不安宁;同样的,镜子上面的画面是镜子吗?它既是镜子又不是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