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些历史书上轻描淡写却极其残忍的句子 | 春燕归,巢于林木

2022-09-27 19:41 作者:大橙子呀0  | 我要投稿

是岁大疫。

——《后汉书·献帝纪》

公元217年,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大瘟疫,

在史书上只有这简单的四个字记录。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轻肥》

宦官内臣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白骨已枯沙上草,

家人犹自寄寒衣。

——沈彬《吊边人》

战士早已在边疆战死沙场,家人却不知道,仍然每年给他寄冬衣。

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

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

——《晋书志·第十六章》

汉献帝启程东归后,长安城中无人管理,达四十余天。身强力壮的都四散逃命,

老幼病弱只能自相残杀,靠吃人肉度日。

两三年间,关中地区不再有人的踪迹。

春燕归,巢于林木。

——《资治通鉴》

燕子本来是筑巢在屋檐之下的,它们建巢在树木之上是因为已经没有屋檐可以让它们筑巢了,这是一片赤地千里,人民流离失所的乱世惨象啊。

夫妇年饥同饿死,

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

一脔可以行一里。

——屈大均《菜人哀》

岁大饥,人自卖身为肉于市曰菜人。有一妻子不愿夫妻一同饿死,主动去菜市场卖掉自己,把三千文卖身钱留给丈夫,让他回故乡。丈夫去寻找时,只找到她的手臂悬挂在市场。

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

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

无复行迹。

——《后汉书·卷七十三》

描述了屠杀后徐州5座县城成为空城的惨状。

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

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

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庄绰《鸡肋编》

老而瘦的男子不易煮,需要再加些材火;年轻妇人的味道佳,

胜过羊肉;小童细皮嫩肉,煮来连骨头都一起烂熟了。

关中大旱,饥民相食。

——《元史·张养浩传》

这短短几个字背后又是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残酷。

而关东蝗大起,蜚西至敦煌。

——《史记·大宛列传》

汉武帝时期,,关东地区出现严重的蝗灾,史书上只是记载了蝗虫从关东飞到敦煌,约四千左右里。

可以想象一下,铺天盖地的蝗虫连飞几千里,粮食不存,赤地千里,随之引发的就是饥荒。

旱蝗,大饥疫。

——《明史》

旱灾、蝗灾、瘟疫,每一个都是重大的灾难,

1343年,淮北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

这背后不知是多少人的背井离乡,又有多少看不到的痛哭绝望。

夏大旱,公欲焚巫。

——《左传》

久旱不雨,人们以焚烧巫师来祭天求雨。

乃挟诈而尽院杀之,

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长平一战后,赵国前后死了四十五万人,只有240人回家。赵国百姓家家皆缟素,户户皆白绫,十户九室无儿郎。

衣冠南渡。

——《史通·邑里》

在西晋未年永嘉之乱中,士大夫们都跑到了南边,但是北方一直是中原大地,还有着无数的老百姓。

衣冠南渡背后是北方的一片黑暗。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战国策·燕策三》

太子丹为刺杀秦王,花一百金买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让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试,没有人不立马死亡的。

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

公元前597年,楚国和晋国逐鹿中原。

在郊地展开决战,战败的晋军竞相逃窜。

先上船的人为了不让后面的人上船。挥刀斩断他们扒船的手指,被砍下来的手指可用手心捧起来。

数十人如驱牛羊,稍不前,即加捶挞,或即杀之。

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

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籍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行过一沟一池,堆户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

——《扬州十日记》

乱世之人,生如蝼蚁,命如草芥。

族之,灭其族!

史书中有很多的“灭其族”、“屠其族”、“夷其族”。轻描淡写的三到五字,其背后注定是几十条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人命,是血腥而残酷的大规模杀戮。


那些历史书上轻描淡写却极其残忍的句子 | 春燕归,巢于林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