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跨在职宝妈一战上岸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703教育学考研经验

2022-05-31 10:40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文|小H /  凯程集训营学员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我是一个三跨考研的在职宝妈。


生完孩子后,我常年睡眠不足,内分泌失调伴随记忆力极差。

除了白天不算大量的工作外,孩子放学后我要冒着随时心梗和脑溢血的风险陪作业,晚上还要用夹子音讲故事哄睡觉。暑假时,别人都在抓紧复习,我还要像行军打仗一样带着娃到处旅游。

更崩溃的是,我十多年没动笔写过字,从大学到工作几乎都是电脑打字或语音录入,除了签名格外熟练,其他字不知如何排列组合。手指肌肉严重萎缩,写几行就控制不住地哆嗦,备战高考时磨出的握笔老茧早已变成嫩肉。


时间、精力和基础知识都在质问我:

老阿姨,你在开玩笑吗?


但事实证明,我没在开玩笑。


时 间 管 理



01封锁一切不必要信息


作为一个社牛症患者,我曾经活跃在各个妈妈群、团购群、理财群等等。但备考的300天里,我连娃的老师信息能不回就不回(危险操作)。


就算简单吃瓜、聊八卦都可能耗费一小时,况且有些瓜像连续剧一样,得吃上半个月。


因此,要尽可能切断一切不必要联系,真朋友不会在短短300天里抛弃你。


除了凯程集训营的群,我没加任何一个考研群。考研不是做间谍,跟着一个权威信息源走就可以了。

 

02高效


每天学习时间太少了!3-6月份每天2-4小时,期间出差数次。6-10月份每天4-6小时,期间带娃旅游两次,完全无法看书。10-12月份每天7-8小时,期间还要参加一些大大小小活动。


我最常问凯程班主任的话就是:大家都学几个小时?看到很多同学每天学12个小时,我心里真的没底。


但能怎么办呢?我只能让每个小时都格外有意义。



大家可以回忆下,当你打一场球赛,或者参加一次考试,在短短1-2个小时内使出洪荒之力的那种状态,那种脑子里听不到任何一旁的声音的毫无杂念的状态。


我就是尽量把学习的每个小时都调整到这个状态,一开始很艰难,但后来变成了习惯。


03计时器


一开始掐表1小时,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相应的学习计划。10-12月份就按照3个小时掐表,最后冲刺按照4个小时掐表。


每次计时器一响,当我整个人像虚脱一样瘫在椅子上,我就知道自己尽力了。

 

04锁手机


手机绝对是学习时的最大干扰源。


我买了一个锁手机的盒子,不到时间不解锁,强烈推荐。现在我已经离不开它了,工作写PPT时也会把手机锁进盒子,原来需要半天写好的PPT,现在不到两个小时就写好了。

积 极 心 态


01不要立flag,不要告诉别人你的目标


我发现从小但凡说出去的目标——譬如“非清华不上”——都没实现过,永远都得“闷声发大财”。没想到,这个直觉竟然被验证了!


果壳发表过一篇文章“你的flag为什么总是倒?因为你把它说出来了!”文中称,心理学家发现,关乎目标的话说出来可能会降低你成功的概率。(具体研究请自行查阅文章。)


但不管怎么说,我想你应该拥有很丰富的失败经验,“不减肥十斤不换头像”的flag都倒了吧?


02不要emotion,只要solution


我知道这么说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情绪控制属于非认知技能的一种,是从童年开始就要学习的一项技能,但我们都缺了这门课,所以需要大家不断了解自己,不断练习。


我是生了娃后,自学了很多心理学书籍才搞明白自己的情绪,练习了几年,才能做到“温柔而坚定”并且情绪稳定地推进各项工作和享受学习。

 

好的情绪能带着你飞上云端,坏的情绪能把你摁倒泥里挣脱不出。我们时间紧、任务急怎么办?真是没有太多时间花在情绪上。



下面教大家一个方法


可以把自己想成导演,那些情绪是演员。一旦发现情绪开始作妖,就要马上喊“Cut”,然后迅速抽离,不要让自己沉浸在情绪里,哪怕对着镜子傻笑20分钟,你可能真的会开心起来呦!


(非专业指导,大家可以咨询学校心理老师,反正免费的嘛)


03这是值得一生回忆的美好,请享受其中


如果受过生活的苦,背书的日子就是恩赐。


我和很多重回校园的朋友聊过,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学习是件再幸福无比的事情了。


下着雨的夏天,穿着帽衫,趿拉着拖鞋,盘腿坐在教室,这些画面绝对是日后奔波劳碌、失望疲惫时回忆起来,闪着光却回不去的瞬间。


学 习 方 法


01疯狂听课


由于在职,加上北京交通永远堵在路上,所以我只能一边开车一边听课。


听课时,老师说啥,我就复读机一样跟着重复。我都不记得听了多少遍课了,强化班开2倍速听了3-4遍是有的。


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的时候,我就听主课,无法集中的时候我就听热点和名著导读。自己背不进去的时候,也听课,但不能光听,可以找点乐子。


譬如模仿一下老师,或者在底下当个捧哏假装发个弹幕。小时候因为接下茬被老师揍过,三十几岁了还是不长记性,因为越有趣越记得住啊!


02框架背诵


前面说过我记忆力超差,再加上我的理工科背景,文科在我眼里就是西天取来的真经。开始觉得要全背下来根本不可能,但最后竟然真背下来了。


千万千万不要逐字背诵,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框架背诵绝对是永远的神!


用什么背呢?基础班的笔记虽然做了,可是太丑了(见下图),几乎没再用过,我是直接拿强化班PPT背诵的。



但在11月份,我觉得强化班笔记背得不过瘾了,它知识分散到一页一页的PPT,没有更整体的框架。


此时此刻,我已经可以像“专家”一样拥有更“大”的信息组块了!所以我在距离考研不到1个月的日子里,重新做了一遍笔记。


当时太纠结了,还有那么多没背熟,哪有时间做笔记!但没办法,大脑拒绝再这么背下去了,所以半默写、半翻书地把笔记做完,感觉整个头脑清爽了。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在10月份把强化班PPT重新整理成自己的笔记,在倒计时100天的时候只背诵自己的笔记。11月份做笔记真的有点儿朵拉大冒险。


03真题!真题!


刷题的感觉一定要有!但不用答全,框架答题就好。尤其是最后一个月,答题的手感和脑感不能丢。

各 科 规 划



01政治:60+


分数太低,学到最后也没有学透彻,实在没什么建议给到大家。
 

02英语:80+


我英语基础较好,十年前曾裸考托福,近些年严重退化,经常到嘴边的单词想不起来。

 3-6月:背单词+读书 

我上学时候学过词根记忆,很多单词虽然不记得,但可以猜出词意,基础阶段主要是把忘记的单词捡回来。


除了手机背单词app,我还搭配了大量阅读。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英文的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


因为平时陪孩子读书,所以我用的是美国一套经典的儿童分级阅读材料,鸡娃界大名鼎鼎的RAZ系列,是美国基础教育阶段课堂上经常使用的阅读资源。


我们考研读RAZ里ZZ级别还挺适合,相当于美国中学生水平,会发现考研大纲单词在ZZ级别频繁反复出现。


我也读过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等,但感觉不适配。


  6-10月:背单词+阅读真题+继续读书 考


研文章不难,难在四个选项里总有两个变态傻傻分不清。这个时候不要着急,一定耐心回到原文找答案,“证据确凿”后再做出选择。


一开始刷真题不要着急,慢慢体会出题人的思路,不需要掐表限时,逻辑分析是重点。


这几个月还可以请出RAZ。RAZ每篇文章后面都有相应题目,学有余力的话,除了刷真题还可以刷RAZ的题,一些题型不能说完全相同,但也十分相似,自认为比模拟题出得好很多。


除了阅读RAZ的文章,还可以在读过的文章里选一些适合考研作文的议论文反复熟读,2-3篇即可。主要熟读英文论述结构的表述方式,比网络上流传的模版要强一些。


我看过一些网上的模版,有的很奇怪,会把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不同的表述方式杂糅。 


 11月-考前:背单词+阅读真题+作文 


这个阶段的英语复习比较轻松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专业课上。


英语会继续通过阅读来巩固单词量,回看一下做错的真题,再捋一遍逻辑思路。


作文就跟着凯程集训营进度,每周写两篇,老师给批改。批改好的作文,会重新抄一遍,专业课学吐的时候偶尔拿出来读读。


强烈建议阅读的时候要戏精一点儿,还是那句话,越有趣越记得住!


03专业课 703:225+


尽管分数不高,但和少得可怜的复习时间比,我很知足了。


3月份买了凯程的课,4月份决定搏一把,买了半年特录营的课,暑期正式入营。


暑期营的学员是可以住宿的,但因为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小孩,每天需要两个半小时通勤往返,很羡慕可以住在那儿的同学。


  3-6月:基础阶段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会先2倍速把课听一遍,听课的时候不做笔记,就认真听+认真接下茬+假装发弹幕。


晚上等孩子入睡了,把白天听的课手抄一份笔记,第二天再2倍速把课听一遍,相当于每两天学习1遍复习2遍。


我试过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可能因为写字速度太慢,也可能因为年纪大了,手和耳朵不能同时工作,反应有点慢,总之效果非常不好,经常是累得要死,但什么都没记下。所以,我就把听课和笔记分开。


基础班结束时,感觉自己已经能掌握得七七八八了。


  6-10月:强化阶段 


强化课一开始,我就把基础班的笔记抛弃了,因为强化班的PPT非常符合那个阶段大脑的信息储备能力,每一页信息量刚刚好。每天听完课,我就照着PPT背诵。


每页限时10-15分钟背完,可以搭配快步走,用身体把背诵节奏带起来。


这可能是我小时候背古诗留下的习惯,同样的夏天,同样的泥土味道,我和妈妈绕着花坛散步,每转一圈就能背下一首古诗,背完所有古诗,马上冲到奶奶那捧起冰凉的西瓜大块朵颐。

所以,每当我背完当天的PPT,就会去买块西瓜,加强我背书的快乐感。 

集训营会组织很多次考试,会有同学觉得没背好就不去参加。其实真正考试也不可能考你都会的呀,每次考试都是要锻炼处变不惊、侃侃而谈的能力!记个大概朦胧,也是有资本往上写的!


强烈建议每次考试都要参加!紧紧跟上凯程的进度不要掉队!


强化班结束后正好赶上孩子过生日,我就带着孩子出去玩了。现在我很后悔这个决定,因为好不容易背下的东西,玩回来忘了一半。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在强化班结束后,重新整理笔记,把强化班PPT再压缩,转化成更适合自己的笔记! 


 11-12月:冲刺阶段 


前面说过,我在这个阶段冒险重做笔记,将强化班PPT压缩成60页A4纸,比较熟悉的部分就默写,不熟的地方就偷看两眼。每本书大约10多页纸,一级标题用黄色,二级标题用绿色,细节重点用橙色预警。


笔记做完就感觉打通了任督二脉,每本书背一遍只需要3-4天时间。


这个阶段最让人头疼的是和自己的情绪抗争,真的很容易学不进去。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示,人在无聊和重复作业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很大压力,譬如流水线上的工人。


我们一遍遍背书也会很容易产生同样的情绪,所以就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小程序真题打卡里会有很多同学上传答案,我会假装给别的同学打分或“批改”作业,还会假装老师给他们讲题,也会锁定一位厉害的同学暗自PK一下,每次都和她或他答一样的题目。


总之,就玩起来呗!这个阶段就是拼毅力!


作为一个工作十几年后考研人的真心话:


不管读不读研,考不考得上,这都不是人生的正反面,也不是简单的失败或成功。譬如我上岸了,但我没时间搞钱了呀!


所以你要坚信,每一件事情都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不要盯着消极意义,多看积极意义。


做了决定,就别摇摆,不能像前苏联的教育政策一样在劳动和知识间反复横跳。坚定地走下去,干就完事儿!

三跨在职宝妈一战上岸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703教育学考研经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