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和内容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和内容 1、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初筛) 注意: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大部分医院是使用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 相对简单,并不能提早发现儿童迟发性耳聋或药物性聋易感体。 也就是说,出现听损的孩子,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很可能是通过的。 2、新生儿的耳聋基因筛查(部分医院) 注意:基因致聋的比例大概是60%,目前常见的耳聋基因筛查仅仅是最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9个位点),大概占40%。 但已知的耳聋基因已有上百种。 因此,耳聋基因筛查未检出致聋基因和位点,并不意味着没有耳聋基因,更不意味着不会听力下降,只是减少了概率。 而且,耳聋还有环境、用药、生病、噪声等多种原因。 3、42天复查(复筛) 如果在48小时内的听力筛查不通过,医院会要求孩子在42天做第二次筛查。 42天复筛的内容与48小时初筛基本一致。 4、3个月复查(诊断性评估) 3个月的复查项目,就多了,包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诱发电位、主观测试。必要时还会增加医学和影像学检查 注意:3个月与其说是检查,不如说是评估。 要特别注意这里的新增项目“主观测试”。因为孩子太小了,虽然这时候的听力学检查项目已经比较完备了,但这些客观测试的误差很大,误诊几率较高。 因此,“主观测试”结果与客观测试结果交叉印证,才是最严谨的做法,当然,主观测试也是有误差的。 在3个月时,主观测试只有一种方法——行为观察法。 所以,3个月的检查不是“确诊级的检查”, 而是为了确保孩子在6月龄时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而做的的一个有评估和对比作用的检查。 5、6个月复查(确诊级检查) 6个月的检查项目和3个月的内容基本一致。 那为什么说3个月的是评估,而6个月的是确诊呢? 我们经常遇到孩子在3个月时还有听损,6个月好了的情况。 当然,不排除随着孩子的进一步发育,声音对孩子听觉系统的刺激重塑,3个月听损,但6个月好了。 但更大比例的是3个月检查误差太大,或者没有考虑到影响听损的其他因素,导致误诊。 与奇迹相比,误诊的概率更大! 影响检查准确性的因素,除了检查方式本身的固有误差外(ABR的低频对应性较差、单位差异等等), 常见的因素还有: (1)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导致耳声发射的信号异常; (2)新生儿中耳积液的影响,分泌中耳炎(最常见); (3)新生儿感冒、鼻塞等; (4)技术操作不规范(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