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镜》摘录

2023-05-29 23:33 作者:FliehenHufeisen  | 我要投稿

《花镜》

【清】陈淏——著

 伊钦恒————校注


书中有花历新栽、课花十八法,花木、花果、花草、藤蔓类考共六卷,附禽、兽、鳞、虫等,只选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小动物抄下来。图片就算啦。



  枳、柚

       橘①一名木奴,小曰橘,大曰柚②。多生南方暖地,木高一二丈。刺出茎间,叶冬不凋。初夏开小白花,其香甚触。六七月成实,交冬黄熟。福橘大而红,为诸橘之最;温、衢者亦佳,其类甚多。韩彦直③有橘谱可考,今录其要。有朱橘、蜜橘、乳橘、芳塌橘、包橘、绵橘、沙橘、早黄、穿心、波斯、荔枝、脱花甜、冻橘、卢橘等,至如油橘,则最下之品也。春初取核撒地,待长三尺许移栽。宜于斥卤之所,忌用猪粪,夏时浇以粪水,则叶茂而实繁。性畏霜雪,至冬以河泥犬粪壅其根,以为来年之益。稻草裹其干,则不冻死,若在闽、粤则不然也。其木有二病:藓与蠹是也。干生苔藓,须速刮去之;见蛀屑飘出,必有虫穴,以钩索之,再用杉木钉窒其孔④。经云:“橘踰准而为枳。”则枳⑤即橘之变种也。故其木与花、叶皆类橘,惟所结子不同。橘有瓢可食,枳则皮粗厚,内实而不堪食,只可入药用。其树多刺,最宜编篱。凡遇旱,以米泔水浇,则实不预洛;根下埋死鼠,则结实加倍。藏橘于绿豆内,至春尽不坏,橙、柑亦然。若见糯米即烂。



①柑橘类是芸香科的果树。关于种类品种的概念,在我国极早以前就有了认识。《博物志》(公元三世纪)云:“橘柚类甚多,柑、橙、枳皆是。”橘和柑一般混称。学名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果实大小不一,圆形或扁圆形,成熟时有红、 橙黄等色,熟期有迟有早,品种极多。我国为世界主要产区之一。柑橘属于芸香科的柑橘亚族,其中栽培种计有枳属、金柑属及柑橘属三属。(一)枳属(枸橘、枳壳):原产我国中部,为多刺灌木,叶为三出复叶,冬季落叶。现北迄山东,南至广东均有栽培。作药用,多供砧木,与南丰蜜橘及温州蜜柑、金橘嫁接,亲和力强。(二)金柑属:原产我国,果实供鲜食或加工,供作盆景亦佳。①金枣(罗浮、金橘、长实金柑、公孙橘),分布于浙江黄岩。②金豆(山金柑、山金橘)分布于广东饶平、江西、浙江、福建诏安、湖南浏阳等地。③圆金柑(金柑),产于广东高要、福建云霄。④长叶金柑,原产我国广东汕头地区及海南岛。详见下节。(三)柑橘属:大多数种类原产亚洲东南部,为常绿性小灌木。①枸橼(香橼)分布于广西、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四川各省区,供药用。果实长椭圆形或卵圆形,皮极厚,瓤小,佛手亦属本类。详见下节。②橡檬(宜檬、宜母)分布于广东潮汕、海南岛及福建韶安等地,供作砧木及加工。③柠檬,近百年引种,广东、浙江、四川等省均有栽培。④酸橙(头橙、枸头橙)分布在浙江、湖南、四川、两广等省,供砧木及加工制香油。⑤甜橙,原产广东,其他各省均称甜橙为广柑或广橘,并已传播到国外,商品价值高,栽培日广(详见下节:橙)。还有脐橙、鹅蛋橙、血橙等。⑥柑橘,一般称宽皮橘类,主要栽培品种有:蕉柑、椪柑、温州蜜柑、大红柑、槾橘、南丰蜜橘、本地早、福橘等等。⑦柚(文旦、抛)树形大,果实为柑橘属中最大型的,有沙田柚、坪山柚、文旦柚、蜜柚、桑麻柚、四季抛等。⑧葡萄柚:台湾栽培较多,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亦有栽培,叶形、果形均大于橙,而小于柚,有人认为是柚子与甜橙的杂交种。

②柚别名抛、栾、文旦。学名 C.grandis Osbeck 。果实极大,圆形或梨形,成熟时呈淡柠檬色,熟期较早,供应期长。

③宋韩彦直《橘录》一书,记述了二十七个柑橘品种,其中包括柑类八个、橘类十四个、橙类五个品种。

④详见《橘录》卷下去病篇。

⑤枳叶为三出复叶,冬季完全落叶,与橘不同。枳树性强,耐寒力为其他柑橘所不及,故多作为抗寒矮化砧木。“橘踰淮而为枳”,可能是用枳砧嫁接的橘,种到淮北后,上部被冻死,但枳能抗寒,故砧木部分仍生长起来,与一般的变种有所不同。




山楂

       山楂,一名茅樝。树高数尺,叶似香薷;二月开白花;结实有赤、黄、白三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顶,九月乃熟,味似樝子而微酢。多生于山原茅林中,猴、鼠喜食,小儿以此为戏果。


①又名山里红、红果子,系蔷薇科落叶乔木或灌木。学名 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三千年前的《尔雅》一书已有记载。又《本草纲目》载:“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群芳谱》载:“一名羊梂,一名山里果,一名椠梅,一名赤爪子。·····”花白色,排列成伞房花序,果实圆形,深红色,有光泽,散布白色斑点。可加工制作山楂片、果酱、果汁、果酒等。

②有消化肉积的作用,能治肉食不消、脘部胀痛等。




       梅①一名柟,一名兼。叶、实、花俱似杏差小,而花独优于杏。昔范石湖2有梅谱,约九十余种,大抵一花二三名者多,今特取其山林常有而人所常植者二十种,详释于后。梅本出于罗浮、庾岭,喜暖故也。而古梅多着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且有苔须垂于枝间,长寸许,风至,绿丝飘动。其树枝四荫,周遭可罗坐数十人,好事者多载酒赏之。盖梅为天下尤物,无论智、愚、贤、不肖,无不慕其香韵而称其清高。故名园、古刹,取横斜疏瘦与老干枯株,以为点缀。早梅冬至前即开,晚梅春分时始放,如多植,则相继 而开最久。性洁喜晒,浇以塘水则茂,肥多生蜏;但结实微酸,而酸之功用甚广,人多取焉。食若畏酸,同韶粉⑤嚼,则味不酸而牙不软,或以胡桃肉解齼。


附梅花释名  共二十一种⑥。 

       诸色梅

       绿萼梅(凡梅跗蒂皆绛紫,此独纯绿),重叶梅(花头甚丰,千叶,开如小白莲),玉蝶梅(花头大而微红色,甚妍可爱),冠城梅(单叶者实大,五月熟;千叶者实少),消梅(即江梅,花与冠城相似,实微甘而脆),照水梅(花开朵朵向下,而香浓,亦梅中奇品),鸳鸯梅(重叶数层,红艳轻盈,一蒂双实),黄香梅(一名缃梅,花小,而心瓣微黄,香尤烈),品字梅(一花结三实,但其实小,不堪啖),红梅(千叶,实少,来自闽湘,有福州红、潭州红名),杏梅(花色淡红,实扁而斑,其味似杏),墨梅(此系棟树所接江梅,而花成淡墨色者),丽枝梅(花繁而蒂紫,但结实不甚大),冰梅(实生,叶罅而不花,色如冰玉,无核,含自融),鹤顶梅(花如常梅,惟实大而红),冬梅(结实甚小,十月可用,不能熟),九英梅(此花为白乐天杜子美所赏鉴),朱梅(较之千叶红梅,色更深而艳),江梅(白花檀心紫蒂,王荆公称为花御史),台阁梅(花开后,心中复有一小蕊再放出),榔梅(出均州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插榔树上,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结,后榔果花梅结实,至今尚在五龙宫北)。


①原产我国,别名机(《尔雅》),学名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属蔷薇科, 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又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诗经》:“摽月梅,其实七兮。”据此可知我国栽培已经有二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日本的梅是由我国传去的。

②范成大,号石湖居士,字致能,吴兴人,著有《范村梅谱》,所列有十一种,连同异名共九十七种。本书说有九十余种,疑系笔误。

③梅原产西南山区,目前四川、湖北交界的山岳地带,四川大渡河上游丹巴县海拔一千九百米至二千米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拔海一千九百米山间台地等,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山区上也有不少梅树野生于山谷中。庾岭、罗浮,古代也是盛产梅的山区。其花最清雅,盛开时满园香雪,古来诗人每多吟咏。

④樛,通作料,就是木曲的意思。

⑤可能是韶子粉,韶子是无患子科的植物。

⑥梅的品种,据《西京杂记》载:“汉,上林苑有候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紫蒂梅、丽枝梅、胭脂梅。”由此可知,在两千年以前已有很多品种了。近人将梅花品种分为十个品系:一、骨里红系:如朱梅、绯梅、墨梅等。二、绿萼系:结蕾时萼成软绿色,有重瓣单瓣等品种。三、台阁系:一名宝珠梅,开花时有一花珠,有红色及淡黄色品种。四、鹤顶系:系古代品种,花重瓣,果实最大。五、垂枝系:树枝像柳树枝一样下垂,有单瓣、重瓣,红色和白色等品种。六、江梅系:名野梅。花单瓣,灰白色,富清香。苏州邓尉山、杭州塘栖及古来的梅花胜地,大块梅林栽培的品种大都属于本品系。七、龙梅系:枝条屈曲异常故名。八、锦叶系:叶缘有一线紫金色的条纹。九、常梅系:果实在枝上经久不落。十、杏梅系:花大,单瓣,果实像杏子。




荔枝

       荔枝,一名丹荔,一名离枝①,为南方珍果。岭南、蜀中俱产,惟闽中为第一。树有高至五六丈者,其形团園如帷盖,叶似冬青,花如橘枳②,又若冠之蕤绥。朵如葡萄,结实多双。核类枇杷而尖长,壳如红绉,膜如紫绡,肉如白肪,甘如醴酪。花于春末,实于夏中。其木坚久,其根多浮,须常加粪壤以培之。但性不耐寒,最难培植;才经繁霜,枝叶立萎,必待三春再发。初种五六年,交冬便须覆盖,直至四五十年,始开花结实③。有四百余年老干,犹能结实,亦异品也。每逢夏至将中,其实翕然俱赤,采食味甘,多汁而香。大树下子可百斛,妙在人未采时,百虫不敢食,一经染指,鸟雀蝙蝠之类,俱来伤残④。熟时必趁日中,并手采摘。此果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减,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皆尽矣。非惟北地不可得,即江、浙亦未之见也。然其名色,荔枝谱 载之甚详,兹略举蔡君谟®之大概而录之,总由爱其实,而摹拟其色香味,与地土形状姓氏,而巧为名之耳。多食病热,以蜜解之。


附荔枝释名  共七十五种。 

       诸色荔枝

       状元红(实圆而小,核细如丁香,上品也),大将军(五代时有此,因种自将军府得名),一品红(于荔枝为极品,产福州堂前),玳瑁红(色红,有黑点,类玳瑁,出城东),陈紫(出著作郎陈琦家,乃为果中第一),方红(径可二寸,色味俱美,出自兴化方臻家),蓝家红(泉州第一品,出员外蓝承家),法石白(出法石院,色白,其大次于蓝红),江绿(类陈紫,差大而香味次,出泉州江姓),周家红(初为第一,今重陈紫方红,而此为次),大丁香(壳厚色紫,味微涩,出天庆观中),龙牙(长可三四寸,弯曲如爪牙,无核,然不易得),宋公荔枝(比陈紫而小,甘美如之),十八娘(色深红而细长,闽王女年十八,好此),珍珠荔枝(圆白如珠,无核,荔之最小),火山荔枝(出南越,四月熟,味甘酸,肉薄),葡萄荔枝(每一穗,多至二三百颗),粉红荔枝(荔枝本深红,此独色浅为异),蜜荔枝(因其过于甘香,故以蜜为名),圆丁香(他种壳下大上锐,此独圆而味更美),水荔枝(浆虽多而味不及,出兴化军),大、小陈紫(一种大过陈紫,一种小过陈紫),绿叶香(皮色绿而杂以红点,斑驳可爱),虎刺荔枝(色红,上有青斑,类虎皮),牛心(此以状名,长二寸余,皮厚肉涩),钗头颗(颗最小而红艳,可施之头髻),蚶壳(是以状得名),秋元红(实时最晚,因以命名),游家紫(出泉州游氏),何家红(漳州何氏),绿核(荔核皆紫,此核独绿),蕙团(每朵数十,并蒂双垂),朱柿(色似朱,形如柿),硫黄(以其色类硫黄,出福州),学士绯(实色最红可爱),水晶国(肉似水晶),枫亭驿(出兴化,肉厚味甘),焦核(因其核最细,为荔中妙品),六月蜜(取六月熟),七夕红(因其七月实熟也),中秋绿(因其熟太迟也),皱玉(肉微有皱纹),星球红(实圆,有似乎球),绿罗袍(虽成熟,色犹带绿),天茄子(色如茄花),麝香匣(其香微有似于麝),松柏垒(其形有类于松实),金钟,金粽,紫琼,蒺藜,延寿红(以上诸名,皆取其色);驼蹄,馒头,蛇皮,双髻,僧耆头(以上取形相似);脆玉,粟玉,玉英,郎官红,水母(以上取肉色);沉香,寿香,透背,中半熟(此种取其时),百步兰(以上取其香相似);进凤子,争龙瓶,犀角子,不忆子,大腊,小腊鸡,每引子,䍧柯(亦取其色得名)。


①是无患子科的常绿果树,原产我国。学名 Litchi chinensis Sonn. 。海南岛雷虎岭及廉江谢鞋山尚有原始荔枝林。

②花多为不完全花,簇生在圆锥花序上,杂性同株。主要以雌能花(不完全雄蕊雌花)结果,与柑橘、枳的花性有所不同。

③一般实生树十余年可开花结果,压条繁殖的六七年可结果。

④系属传说,其实采前也常遭受伤残。

⑤宋初有郑熊《广中荔枝谱》(十世纪六十年代)记述有番禺附近荔枝品种:玉英子、焦核、丁香、红罗、透骨、蛇皮、青荔枝、银荔枝、不意子、火山、蒺藜、玉色、牂牁、僧耆头、水母子、大将军、小将军、米荔枝、大腊、小腊、松子等二十二个品种。不幸该谱在宋末元初散佚了。郑后有蔡襄《荔枝谱》(十一世纪五十年代末)记述荔枝品种三十二个,并分述荔枝历史、产地、运销、食性、养护、加工等等。自宋代至清,先后有《荔枝谱》十余部,这些书只记述品种的特性、风味,没有提及品种的分类。从一九六0年开始,在广东省科委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进行了广东省果树资源调查,并以此为基础,调查省内荔枝品种,着手撰作《广东荔枝志》。通过访问广东园艺工作者并总结各地区的丰富经验,与植物工作者共同研究讨论,制订出该志所采用的荔枝品种分类标准,把荔枝分为七大类,每类各有若干品种。(一)桂味类——有桂味、新兴番荔、圆形无核荔、长形无核荔、贵谷、小汉、八宝香、大丁香、丽仔等品种。(二)妃子笑类——有妃子笑、大红、电白白蜡、将军荔、大造、焦核荔、红皮、攀谷子等品种。(三)进奉类——有进奉、灵山香荔、鹅蛋荔、小丁香、大肉、金刚锤、高州进奉、玫瑰露、香枝、脆淮子、脆肉、黄皮蜜丁香、六月雪、惠阳四季荔、犀角子、秤铊等品种。(四)三月红类——有三月红。(五)黑叶类——有黑叶、挂绿、白糖罂、水东白蜡子、宋家香、青壳等品种。(六)糯米糍类——有糯米糍、解放红、甜眼、广州龙荔、上书怀、小金钟、甜岩、娘鞋、雪怀子、紫娘鞋等品种。(七)淮枝类——有淮枝、状元红、七月熟、风吹寮等品种。另福建有元红、兰竹等四十一个品种;广西、四川、台湾的品种尚无确实统计。




龙眼

       龙眼①一名益智,一名比目,一名海珠蕖。树似荔枝而叶干差小,凌冬不凋。其枝蔓延,缘木而生。春末开细白花。结实圆如弹,而壳青黄。核如木院”子而不坚,肉白有浆,其甘如蜜。一朵四五十颗,作穗若葡萄然。其性畏寒,白露后方可摘,荔枝过后方熟,故俗呼为荔奴。又因其色香味,皆不及荔枝,故称为奴。在食品则荔枝肉厚,浆多而香,因可人口,特珍异之。若论益人,则龙眼功用良多②。荔枝性热,而龙眼性最和平,宜与荔枝比肩,乌得而奴隶之耶。



①属无患子科,原产广东、广西山谷中。学名 Euphoria longana Lam. 。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已有记载。在我国栽培已有二千多年。

②蛋白质含量很高,每百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六八点七至一四四点八毫克,并含有多量糖分,约百分之一五至二O。有补心脾、益气血的作用。龙眼品种较少,广东有石峡、乌圆、鸡公仔、秋风子、草铺种等,福建有普明庵、乌尤岭、乌壳本、红核仔、秋分本等主要品种。




  椑柿

       柿①朱果也。叶似山茶而厚大,四月开黄白小花。结实青绿,九月微黄即摘;少藏数日,即便红熟,甜美可啖。但未熟时最涩,将木瓜三两枚,杂于生柿篮中数日,或以模楂②置其中,亦能去涩。产青州者更佳。古云:“柿有七绝,一、树多寿;二、叶多荫;三、无鸟巢;四、少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可餐;(但不可与蟹同食)七、落叶肥厚,可以临书。”如冬间核种,待长移栽,不若春后用椑柿③接,或取好枝于软枣根上接最妙。大凡柿接三次过,则核全无矣⑤。盖柿之种类不一,有红柿、乌柿、黄柿、牛奶、蒸饼、八棱、方蒂、圆盖、塔柿等名色⑥。木有文而根最固,俗谓之柿盘。别有一种椑柿,叶上有毛,实皆青黑,最不堪食,止可收作柿漆。八月间用椑柿捣碎,每柿一升,用水半升,酿四五时,榨取漆令干,添水再取,伞扇全赖此漆糊成也。


①系柿科柿属的落叶果树。学名 Diospyros Kaki Thunb. 。 

②出自《酉阳杂俎》。

③即油柿,用作砧木,果实圆形或卵圆形。学名 D.oleifera Cheng 。 

④或名羊枣,即今君迁子,为柿的主要砧木,但也有许多食用品种,如山东、河北等地的荷包、羊奶等。

⑤出自《便民图纂》。

⑥我国柿品种有以下几个系统:一、圆柿,二、四棱柿,三、八棱柿,四、盘柿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古代传入日本,十九世纪后半期传入欧美各国。




槐  盘槐、守宫槐

       槐①一名櫰,一名盘槐,一名守宫槐。树高大而质松脆。叶细如豆瓣,季春之初,五日如兔目,十日如鼠耳。更旬始规,二旬叶成,扶疏可观。花淡黄而形弯转,在秋初时开,故有“槐花黄,举子忙”之谚。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花可染色,结实至明年春暮方落,落即自生小槐。懷槐叶大而色黑,本如棠。盘槐②肤理叶色俱与槐同,独枝从顶生,皆下垂,盘结蒙密如凉伞。性亦难长,历百年者,高不盈丈。或植厅署前,或种高阜处,甚有古致。守宫槐③干弱花紫,昼聂夜炕。又俗名猪屎槐者,材不堪用。种法:收子晒干,夏至前以水浸生芽,和麻子撒肥地,当年即与麻齐,刈麻留槐,别树竹竿,以绳拦定,来年复种麻护之。三年后方可移栽,老槐经秋可取火。


①槐系豆科,原产于东部亚细亚的落叶乔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数奇,而形小,下面带白色。初夏,梢头成穗,各花排列为大圆锥花序,秋初开花,蝶形花冠。果实为长英。名见《本草经》。学名 Sophora japonica Linn. 。

②盘槐即龙爪槐,系槐的变种。学名 S.japonica var.pendula Loud. 。

③即紫花槐,花的翼瓣和龙骨瓣常为紫色,也是槐的一个变种。学名 S.japonicavar.pubescens Bosse 。




柽柳
       柽柳①,一名观音柳,一名西河柳。干不甚大,赤茎弱枝,叶细如丝缕,婀娜可爱。一年作三次花,花穗长二三寸,其色粉红,形如蓼花②,故又名三春柳。其花遇雨即开,宜植之水边池畔③,若天将雨,怪先起以应之,又名雨师。叶经秋尽红,负霜不落,春时扦插易活。



①为柽柳科落叶小乔木。学名 Tamarix chinensis Lour. 。
②七至九月开花,淡红色,排列成纤弱的总状花序,侧生于本年的枝上,集成大圆锥花序;常下垂。
③又可植于浮沙上造成防沙林。可供药用,有发表透疹的作用。




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①,一名海红。树高一二丈,其木坚而多节,枝密而条畅,叶有类杜,二月开花,五出,初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明霞,落则有若宿妆淡粉。蒂长寸余,淡紫色,或三萼五萼成丛,心中有紫须。其香甚清烈,至秋,实大如樱桃而微酸。宜种垆壤膏沃之地。如花谢后结子,即当剪去,则来年花盛而叶迟可爱。若以棠梨接之即活。又一种黄海棠,叶微圆而色青,初放鹅黄色,盛开便浅红矣。


①系蔷薇科苹果属小乔木,树态峭立,花淡红紫色,很美丽。学名 Malusmicromalus Mak. ,又名小果海棠。原产我国,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一般供观赏用。有些果形较大的品种,可供加工,如北京的蜜饯海棠果。在华北、陕北作为苹果的砧木。八棱海棠是河北怀来特产,果味甜多汁,可生食。




  附巴旦杏

       杏花①有二种:单瓣与千瓣。剑州山有千叶杏花,先红后白,但娇丽“而不香。树高大而根生最浅,须以大石压根,则花易盛,而结实始繁。其核可种,而仁不堪食;其可食者,系关西巴旦杏②(一云八丹),实小而肉薄,核内仁独甘美,点茶上品。梅杏③黄而带酢,沙杏甘而有沙,木杏扁而青黄,奈杏青而微黄。又一种金杏,圆大如梨,深黄若金橘。每种将核带肉埋于粪土中,任其长大,来年须移栽。若不移过,则实小味苦。又不可栽密,密则难长少实。昔李冠”卿家有杏,花多不实,一媒姥见而笑曰:“来春与嫁此杏。”冬至忽携一樽酒过云:“婚家撞门酒也。”索处子红裙系树,祝曰:“青阳司令,庶汇惟新;木德属仁,更旺于春;森森柯干,簇簇繁阴;我今嫁汝,万亿子孙。”明年结子果多,相传为韵事④。


①系蔷薇科的落叶果树,原产我国。花鲜艳,至堪观赏。果实供鲜食及加工。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分布极广;不论平原、高山、丘陵、沙荒以及田边路旁,到处都有栽植。普通杏学名 Prunus armeniaca L. 。变种有山杏、斑叶杏、垂枝杏等。

②通称扁桃。学名 P.Communis Arcang. 。供观赏用的变种有:彩叶扁桃、白花扁桃、紫花扁桃、粉红扁桃、垂枝扁桃等。

③杏的栽培品种很多。梅杏果实大,果皮果肉橙黄色,为鲜食优良品种;沙杏果皮底色橙黄,有透明的油斑,阳面暗紫红色,具红色斑点;金杏果皮金黄色,阳面鲜红,极艳丽,除鲜食外又宜加工。沙杏肉较粗,此外尚有大接杏、大偏头杏、蜜香杏、串枝红等。

④系一种迷信。




       李树①大者有一二丈,性较桃则耐久,可活三十余年。老枝虽枯,子亦不细。花白小而繁,多开如雪。其实名不一②,有木李、青宵、御黄、均亭、夫人(皮青,肉红),皆李之上品也。紫粉、小青、白李、杏李、马肝、牛心、扁缝、鼠精、朱李、糕李(肥黏似糕),乃李之下品也。又麦李,红而甜(麦秀即可食),至结实,有离核、合核、无核之异。俗传种桃宜密,种李宜稀。其分根种接之法,皆与桃同,故不赘。但培壅宜猪秽,不可用粪。如少实,于元旦五更,将火把四面照看,谓之嫁李,当年便生。若以桃接,则生子红而甘。


①原产我国,系蔷薇科的落叶果树,并可作观赏用。我国三千年以前已有栽培。学名 Prunus salicina Lindl. 。

②《齐民要术》载:“今世有木李,实绝而美;又有中植李,在麦谷前而熟者。”梁陶弘景《本草注》有:“姑属有南居李,解核如杏形者。”元《王桢农书》载:“北方一种御黄李,形大而肉厚核小,甘香而美;江南建宁有一种均亭李,紫而肥大,味甘如蜜;有擘李熟则自裂;有糕李肥粘如糕,皆李之嘉美者也。”《本草纲目》载:“诸李早则麦黄,御李四月熟,迟则晚李,冬季十月、十一月熟。”清《抚郡农产考略》:“实月内红、外红、麦黄、柿饼、茅包锦诸名,柿饼李最大,茅包锦李味最佳。”本书所举品种已见于前者,有木李、御黄、均亭、麦李(即麦黄)等。杏李系属另一种,本种原产北京怀柔一带,主要品种有香扁、荷包李、雁过红、腰子红等。牛心李分布在黑龙江省,八月上中旬成熟。

③与十二月事宜整顿项下所说“嫁李用长竹竿打李树梢,则结实多”有所不同。可能也是除虫方法之一,但一定在元旦五更,仍属迷信传说。




  刺榆

       榆类种多,叶皆相似,但皮及木理有异。刺榆①如柘,有刺,其叶如榆。嫩时沦为蔬羹,滑于白榆②。白榆初春先生荚,名曰榆钱,最可观,亦可做羹。至冬实老,可酿酒,亦可作酱。荒岁其皮磨为粉可食,亦可和香末作糊。榆面如胶,用粘瓦石,极有力。


①刺榆系榆科落叶乔木或灌木,又名枢(《诗经》)。学名 Hemiptelea davidii Planch. 。小枝带 毛,淡红褐色,具刚刺。花与叶同时展放。果实呈歪锥形,背面具翅。木材致密,可供制器具。

②白榆系榆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学名 Ulmus pumila L. 。喜生于山麓 河边和低湿的平原。木材坚硬可供建筑和制造器具。叶可加工做成食品。三四月间先叶开花,果实倒卵形。




  马尾松、剔牙松、赤松、白松、鹿尾松、罗汉松

       松为百木之长,诸山中皆有之。两鬣①、三鬣而细者,常松也。五鬣、六鬣为一朵叶者,剔牙栝子松也。阔瓣厚叶者,罗汉松④也。其质磥砢修耸,多节永年。皮粗如龙鳞,叶细如马鬣,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其花色黄而多香,但有粉而无瓣,实似猪心,叠成鳞砌。秋老则子长鳞裂,味最甘香可口(滇南子色黑,辽东子色黄)。千岁松产于天目、武功、黄山,高不满二三尺,性喜燥背阴,生深岩石榻上,永不见肥,故岁久不大,可作天然盆玩。又有赤松、白松、鹿尾松之异,惟剔牙松青皮而嫩,稍伤其皮,则脂易溜,须以火铁烫止,用粪泥密封,方不泄气。凡欲松偃盖,必截去松之大根,惟留四旁根须,则无不偃盖矣。种法:于春分前,浸子十日,治畦下粪,漫撒畦内,如种菜法,其苗自生。一切花木,皆贵少壮,独松、柏、梅等,世人多贵苍老古劲。岁久松能化石,脂能成珀;如上有兔丝,则根下有茯苓,为仙家服食之药,其花亦可作粉食。


①鬣,指松针,《酉阳杂俎》载:“凡言松两粒、五粒,粒当言鬣,俗谓孔雀松、三鬣松也。”按二针为一束的,有马尾松,别名青松、山松,学名 Pinusmassoniana Lamb. ;油松,别名短叶松 P. tabuliformis Carr. ;赤松 Pinus densifloraSieb & Zucc. 。三针的有白皮松 P. bungeana Zucc. ,油松亦间有三针的,都是本书所说常见的松(常松)。

②据《群芳谱》载:“栝子松俗名剔牙松,岁久亦生实,又说三针者为剔
牙松。”与本书所载,亦有出入。查五针为一束的,有海松,别名果松,学
名 P. koraiensis Sieb & Zucc. ,树姿雅丽,种子粒大,味美可食。华山松,别名五叶松,学名 P. armandii Franch 。海南松,别名粤松,学名 P. fenzeliana Hand.-Mzt. 。日本五针松,学名 P. parviflora Sieb & Zucc. 。




胡桃

       胡桃①一名羌桃,一名万岁子。树高数丈,叶翠似梧桐,两两相对而长,且厚而多阴。三月开花如栗花,穗苍黄色,实似青桃。有二种:壳薄多肉易碎者,名胡桃,产荆、襄;壳坚厚,须重捶乃破者,名山核桃,产燕、齐。采用先剖去青皮,乃得核桃。核内有白肉,形如猪脑,外有黄膜,微涩,须汤泡去之,可食。然其性热,只宜少食。下种必择其佳者,壳光纹浅,体重之核,平埋土中,即能发芽。若以尖缝向上,则土浸其仁凛,多不能活。春斫皮中出汁,妇女承取沐头则黑发;又将核入火中烧半红, 埋灰中作火种,经三四日不动,亦不烬。


①系胡桃科落叶乔木。雌雄同株,叶为羽状复叶。名见《开宝本草》。学名 Juglans regia L. 。核桃原产欧洲东南部及亚洲西部。汉时由张骞自西域带回,故 名胡桃。野核桃,野生于湖北、江苏、云南、四川等处;山核桃野生于浙江昌化、孝丰等处。




石榴

       石榴①一名丹若,一名金罂,又一种味最甜者,名天浆。其种自安石国,张骞带归②,今随在有之。树高一二丈,梗红叶绿而狭长。其花单叶者结实,千叶③者不结实。性宜砂石,柯枝附干,自地便生作丛。孙枝甚繁,种极易息。惟山种者实大而甘,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花有数色,千叶大红,千叶白,或黄或粉红,又有并蒂花者。南中一种四季花者,春开夏实之后,深秋忽又大放。花与子并生枝头,硕果罅裂,而其傍红英灿烂,并花折插瓶中,岂非清供乎?又一种中心花瓣,如起楼台,谓之重台榴;花头最大,而色更红艳。海榴花跗萼皆大红,心内须黄如粟密。又有红花白缘、白花红缘者,亦异品也。其实可御饥渴,酝酒浆,解酲疗病。栽以三月初,取枝如拇指大者,斫令长一尺半,八九枝共为一窠,烧下头二寸许,不烧恐漏汁难活,掘圆坑,深一尺七寸,口径尺;竖于坑畔,环布枝令匀正,置枯骨僵石于枝间(骨石乃树性所宜也),下肥土筑之,一重土间一重骨石,至平坎乃止。其土令没枝头过一寸许,水浇常令润泽,若已生芽,又将骨石布其根下,则柯圆枝茂可爱,其孤根独立者,虽生亦不佳。十月终,以蒲藁裹其本而缠之,不致冻坏;至二月初解放。若以大石压其根上,则实繁而不落。性喜暖,虽酷暑烈日中,亦可浇以水粪。


①系石榴科石榴属植物,作为栽培的只有石榴一种,在各地有许多优良品种。学名 punica granatun Linn. 。

②原产波斯及其附近,即现在伊朗及阿富汗等中亚地方。在我国栽培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据《博物志》及《广群芳谱》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徐林安石榴以归,故名安石榴。”

③复瓣花和白花许多变种供观赏用。一般用扦插法与分株法繁殖。




       枣①一名木蜜。树坚直而高大,身多刺而少横枝。叶细而有尖,四五月开小淡黄花,香味甚浓。北地最广,而青、晋、绛州者更佳。今实之鲜者,通谓之白蒲枣;干者率自河南、山东、北直诸处产,而青州乐氏枣为最。浙之金、衢、绍出南枣;独浦江者,甘腻似密云枣,而形长大。密云虽小,而核细肉甜。羊枣实圆而紫黑色,江宁窑坊枣与胶枣,无皮核②而人多重之。又东海有枣,五年一实。枣类甚多,不能详载③。其实未熟,虽击不落,已熟,不击自落。凡种择鲜枣之味美者,交春便下,候叶一生,即便移栽④。三步植一株,行欲相当,地不必耕也。每蚕入簇时,以杖击其枝间,使振去狂花,则结实繁而且大。又于白露日,根下遍堆草焚之,以辟露气,使不至于干落。至正月初一早,以斧背斑驳捶之,名曰嫁枣⑤,本年必花盛而实繁。俗云:移枣树三年不发不算死,亦有久而复生者。又东海之中有水赤枣,华而不实。


①鼠李科枣属的落叶果树。学名 Zizipbus jujuba Mill. 。三千年前我国已经栽培。

②无核枣,属于进化过程中胚退化类型,果实退化成一薄膜,质量良好。

③早在《尔雅》中已记载有十一个品种。元柳贯著《打枣谱》(一三〇〇年),列举三十七个品种。《植物名实图考》(一八四八年)中记载枣的品种已达八十七个。

④以往多用实生法,但由于优良品种的种仁较少,扦插育苗成活率较低,一般多采用分株和嫁接两种方法。

⑤原出《齐民要术》:“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椎之,名嫁枣。”按嫁枣也叫开甲。山东乐陵、无棣,河北沧县、交河、玉田,河南新郑,陕西大荔等地均在小枣上应用,作为保花保果的主要措施。目的在于破坏韧皮部,阻止地上部养分向下输送,以促进开花和果实生长,因而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用斧捶树干或用刀切伤木质部,破坏输导组织。应用这一措施,同时应与肥水管理密切结合,则不致影响生长。枣适应性强,因而分布很广,南自广东,北至东北,均可栽培,但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最盛。




椰子

       椰①出海南,今岭南亦有之。叶如棕榈,树高六七丈余,亦无枝条。叶在木末如束蒲。实生叶间,一穗数枝,大如寒瓜。皮中子壳,可为饮器。锯开子中白瓤,厚有半寸,味似胡桃,极肥美②;有浆,饮之辄醉③。初极清芬,久之则浑浊,不堪饮矣。人皆取其壳作瓢,能解水与毒,如酒有毒,则酒滚沸而起,今人反漆其里,是失本旨矣。


①系棕榈科单子叶植物,汉时由越南引入,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学名 Cocos nucifera Linn. 。

②果肉芳香味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果内的汁为高级清凉饮料。

③《南方草木状》原载:“有浆,饮之得醉……”又《交州记》:“椰子有浆,椰花以竹筒承其汁,作酒饮之,亦醉也。”




波罗蜜(树波萝)

       波罗蜜①产自海南。树如荔枝差大,皮厚叶圆,有横纹,小枝附树本而生,一枝含数实。花落实出,其大如斗。皮亦似荔枝,有刺类佛首螺髻之状。肉若蜂房,近子处可食,与熟瓜无异,而丰韵过之。子如肥皂核大,亦可炒食,味似豆。春生秋熟,粤人珍之,其甘如蜜。


①系桑科常绿大乔木,别名婆那娑(《广群芳谱》)、阿萨亸(《酉阳杂俎》),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圆筒状,雌花埋没于球形花托内,果实为花托肥大而成的假果。有短梗,悬垂于干部或大枝上。原产印度、马来群岛。广东佛山、湛江两专区及海南岛栽培较多。云南亦有分布。另有树波罗、大树波罗等名。学名 Artocarpus beteropbyllus Lam. 。






茉莉

       茉莉①一名抹利。东坡名曰暗麝,释名鬘华,原出波斯国,今多生于南方暖地。北土名奈,木本者出闽、广,干粗茎劲,高仅三四尺;藤本者出江南,弱茎丛生,有长至丈者。叶似茶而微大,花有单瓣、重瓣之异。一种宝珠茉莉,花似小荷而品最贵,初蕊时如珠,每至暮始放,则香满一室,清丽可人,摘去嫩枝,使之再发,则枝繁花密。以米泔水浇,则花开不绝。或浸皮屑,不经硝者可用,或黄豆汁并粪水皆可。性喜暖,虽烈日不惧,但五六月间,每日一浇,宜于午后。至冬即当加土壅根,霜降后须藏暖处,清明后方可出。尤怕春之东南风,故藏宜以渐而密,出亦宜以渐而敞。如土藏太干,日暖时略浇冷茶,直待芽发后,方可浇肥。梅雨时从节间摘断,将折处劈开,嵌大麦一粒,以乱发缠之,扦插肥阴地内即活②。若根下生蚁,灌以乌头冷汤即无。如换盆过,须易新土更妙。六月六日,宜用鱼腥水一浇,或鹿粪或雉屎壅最盛。又闻闽、广有一种红黄二色茉莉,余实未之见,想亦不易得之物也。


①系木樨科(亦作素馨科)小灌木。学名 Jasminum sambac(L.)Aiton ,名见《南方草木状》。《本草纲目》载:“末利原出波斯移植于南海,今滇、广人栽之,其性畏寒,不宜中土。”按原产热带印度,北方冬季要在温室栽培。

②扦插或压条繁殖均可,繁殖极易。




夜合花  麝香花、回头见子、天香百合

       夜合①一名摩罗春,一名百合。苗高二三尺,叶细而长,四面攒枝而上,至杪始着花。四五月开,蜜色紫心,花之香味最浓。日舒夜敛,花大头重,常倾侧,连茎如玉手炉状。又名天香②。根如山丹而肥大倍之。百瓣紧裹而合,俨似白菡萏,味甘可餐。一种名麝香花③,类天香,短而叶繁,开于四月,天香开于六月之不同。又一种如萱花,红质黑点似虎斑,而瓣俱反卷。一叶桠生一子,俗名回头见子④。茂者一干两三花,无香贱品。其根与百合同,但味苦不堪食。百合一年一起,其大者剥取外瓣煮食,留内小心,仍用肥土排种,则春发如故。壅以鸡粪则盛,亦须频浇肥水。


①即白花百合,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学名 Lilium browmii var. colchesteri Van Houtteex Stapf 。又有中逢花、重迈、中庭等名,名见《本草经》。

②即天香百合。学名 L.auratum Lindl. ,除观赏外,鳞茎可供食用。

③即麝香百合。学名 Llongiflorun Thunb. 。

④即卷丹。学名 L.tigrinumKer-Gawl. 。此外木兰科的夜香木兰,也叫夜合花。学名Lirianthe coco (Loureiro) N. H. Xia &C.YWu;又合欢,学名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也有叫夜合花或夜合槐的。




向日葵  菟葵

       向日葵①一名西番葵。高一二丈,叶大于蜀葵,尖狭多刻缺。六月开花,每干项上只一花,黄瓣大心,其形如盘,随太阳回转,如日 东升则花朝东,日中天则花直朝上,日西沉则花朝西。结子最繁,状如蓖麻子而扁。只堪备员,无大意味,但取其随日之异耳。又一种名菟葵②,一名天葵,多生于下泽。苗如石龙芮,而叶绿如黄葵,花似拒霜白而雅。其形至小,如初开单叶蜀葵,有檀心,色如牡丹之姚黄可爱。人多采茎叶灼之可食。


①系菊科一年生草本。花为头状花序,甚大。周围之花,舌状花冠;中部之花筒状花冠,花托平坦,除供观赏外,种子可食及榨油。学名 Helianthus annuus L. 。

②菟葵系毛茛科多年生小草本。茎高三至五寸。总苞之裂片,复分裂为羽状。三四月间总苞间抽一花梗,着于白色五瓣花。供观赏用。名见《本草纲目》。学名 Eranthis pinnatifida Maxim. 。




蔷薇

       蔷薇①一名买笑,又名刺红、玉鸡苗。藤本青茎多刺,宜结屏种。花有五色,逢春接夏而开,叶尖小而繁,经冬不大落,一枝开五六朵。深红蔷薇,大花粗叶,最先开。荷花蔷薇,千叶浅红,似莲刺梅堆。千叶大红,花如刺绣所成,开最后。又有淡黄、鹅黄、金黄之异,为蔷薇中之上品,但易盛而难久。白者类玫瑰而无香。若宝相亦有大红、粉红二色,其朵甚大,而千瓣塞心,可为佳品。又有紫者、黑者,出白马寺,正月初,剪肥嫩枝长尺余者,插于阴肥之处即活。但不可多肥,太肥则脑生蜏虫。如有虫,以煎银铺中炉灰撒之,则虫自死。夏间长嫩枝时,有黑翅黄腹小飞虫,名镌花娘子,以臀入枝丫生子,三五日后出细青虫,而嘴黑者,食叶伤枝殆尽;大而又变前虫,专在玫瑰、蔷薇、月季、十姊妹等树上生活,见则速宜捉去,以免食叶之患。又蔷薇露,产爪哇国,以一滴置盆汤内,满盆皆香,沐面盥手,可以竞日受用。


①蔷薇科灌木,栽培为观赏者有以下几个变种:一、粉团蔷薇,花粉红色,单瓣,数花或多花簇生为扁平伞房花序;二、七姊妹,叶较大,花深红色,重瓣,常六七朵合成为扁伞房花序;三、荷花蔷薇,花重瓣,淡桃红色,状似荷花。名均见《群芳谱》。另有黄蔷薇,不特颜色鲜艳,且花期特早,为园艺界所珍爱。学名 Rosa cathayensis L. H. Bailey.

②即蔷薇锯蜂。幼虫鲜绿色,背上有黑色突起。幼虫专食嫩叶,为害严重。用人工捕捉,及用砒酸钙液、鱼藤剂或烟精剂喷射均有效。




八仙花

       八仙花①即绣球之类也。因其一蒂八蕊,簇成一朵,故名八仙。其花白,瓣薄而不香。蜀中紫绣球,即八仙花。如欲过贴,将八仙移就粉团树畔,经年性定,离根七八寸许,如法贴缚,水浇,至十月,候皮生,截断,次年开花必盛。昔日琼花至元时已朽,后人遂将八仙花补之,亦八仙之幸也。


①虎耳草科,七八月间枝梢开花,排列成聚伞花序,呈球形,正常花仅少数,隐于花序的中心;装饰花有多数,萼形似花瓣,呈紫色。学名 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 ,另一种为红八 仙,花为伞房花序,中心有多数小形的寻常花,周围有数朵大形的装饰花,初开时白色,后变红色,一名红绣球。繁殖法:于二三月间进行扦插育苗颇易,需防晒保湿。



粉团花

       粉团①,一名绣球。树皮体皴,叶青而微黑,有大小二种。麻叶小花,一蒂而众花攒聚,圆白如流苏,初青后白,俨然一球,其花边有紫晕者为最。俗以大者为粉团,小者为绣球。闽中有一种红绣球,但与粉团之名不相侔耳。麻球、海桐,俱可接绣球。


①一名圆锥绣球花,系虎耳草科的落叶灌木。学名 Hydrangea paniculata Sieb. 。 夏日枝梢开花,有装饰花和寻常花两种,排列成圆锥花序,呈白色,形似粉团。名见《中国植物图谱》,供观赏用。




牵牛花

       牵牛①一名草金铃,一名天茄儿②,有黑、白二种。三月生苗,即成藤蔓。或绕篱墙,或附木上,长二三丈许,叶有三尖如枫叶。七月生花,不作瓣,白者紫花,黑者碧色花,结实外有白皮,裹作球。球内有子四五粒,状若茄子差小,色青,长寸许,采嫩实盐焯或蜜浸,可供茶食。近又有异种,一本上开二色者,俗因名之曰黑白江南花。


①系旋花科一年生蔓草。学名 Ipomoea hederacea Jacq. ,原产亚洲。 名见《名医别录》。花冠漏斗形而大,深蓝色,朝开午前就萎。果实为球形的蒴果,有三室,每室有种子两个,黑色。种子可作泻剂。

②亦系旋花科一年生蔓草。花似牵牛而较大,乳白色,日没时开放,翌朝萎谢;茎和花梗呈暗紫色。果实大形,种子色白粒大,花供观赏,果实嫩时可作蔬菜。与牵牛花不同。学名 Calonyction




美人蕉  胆瓶蕉

       美人蕉①一名红蕉。种自闽、粤中来。叶瘦似芦箬,花若兰状,而色正红如榴。 日拆一两叶,其端有一点鲜绿可爱。夏开至秋尽犹芳,堪作盆玩。亦生甘露子,可 以止渴。福州者,四时皆花,色深红,经月不谢。广西者,本不高,花瓣尖大,红 色如莲甚美。二月下子,冬初放向阳处,或掘坑埋之。如土干燥,则润以冷茶, 来春取出,则根自发。若子种,不如分根,当年便可有花。又一种胆瓶蕉② 根出土时,肥饱状如胆瓶也。


①系美人蕉科(亦作昙华科)多年生草本。学名 Canna indica Linn. 。原产地或为热带美洲。叶长椭圆形,绿色或黄紫褐色;由茎内抽出花梗开花,总状花序,花有深红、淡红,花期全年。花后结蒴果。另有黄花美人蕉(C. flaccidaSalisb.),花黄色,美丽。萼片绿色。又兰花美人蕉(C. orchioides Bailey)花极大,鲜黄色至深红色,花期夏、秋季。

②系芭蕉科的红蕉。学名 Musa uranoscopos L. 。形似芭蕉,但较小。叶有长叶柄, 夏日自叶心抽生直立的花茎,生卵状披针形的苞数十片,呈鲜红色;苞内开 花,呈黄色,原产我国,供观赏用。







       猫①一名蒙贵,又名家狸,捕鼠小兽也。以纯黄、纯黑、纯白者为上。人多美其名曰青葱,曰叱拨,曰紫英,曰白凤,曰锦带,曰云图。如肚白背黑者,名乌云盖雪。身白尾黄,或尾黑者,名雪里拖枪。四足皆花,及尾有花,或狸色,或虎斑色者,谓之缠得过。相猫之法:必须身似狸,面似虎,柔毛利齿,口旁有刚须数茎,尾长腰短,目若金铃,上腭多棱者为良。俗云:猫口中有三坎者,捉鼠一季;五坎者,捉鼠二季;七坎者,捉鼠三季;九坎者,捉鼠四季。其睛可以定时,子午酉如一线,寅申已亥如满月,辰戌丑未如枣核。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则暖。性独畏寒而不畏暑,若耳薄者亦不畏寒。能以爪画地卜食,随月旬上下,啮鼠 首尾。其性皆与虎同,此阴类之相符也。其孕则两月而生,一乳三四子。恒有生出即自食之者,是因属虎人视之故也。俗传牝猫无牡交,但以竹帚扫背数次则孕②。或用斗覆猫于灶前,以刚帚头击斗,祝灶神而求之,亦有胎。相猫诀云:“露爪能翻瓦,腰长会走家;面长鸡种绝,尾大懒如蛇。”养之法:在初生时,日以硫黄少许纳于猪肠内;或拌饭与之食,则遇冬不畏冷,偷卧灶内。如猫有病,以乌药磨水灌之即愈。若人偶踏伤,以苏木煎汤疗之。猫食薄荷则醉。以死猫埋近竹地,则竹自引之而来,亦气类之相感也。昔有猫与犬同时而产,好事者暗使之易乳而饮,以此眩奇。凡猫吃青草,主天必大雨。


①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②传说不足为信。




       兔①一名明视(谓目不瞬,而能了然),随在山林有之。其状如狸而毛褐。首形如鼠而尾短,耳大而锐,上唇缺而无脾,须长而前足短。尻有九孔,趺居而顾首不顾尾。趫捷善走,舐雄毫而孕,五月而吐子。营穴必背立相通,若以马鞯有润汗者塞口,则须臾自出,可以伺而取之。其性最阴狡,善营三窟;然又易驯,故人多畜以为玩好。又云:牝牡合十八日而即育,极易繁衍。又昆吾山出狡兔,雄色黄,雌色白,能食丹石铜铁。昔有吴王武库兵器皆尽,因穴得二兔,一黄一白,腹中肾胆皆铁,取以铸剑,切玉如泥②。或云:兔寿可千岁,至五百岁,则色自白。近日常州出一种白兔,乃银鼠也,非数百年之物。又闻亳州吉祥寺,有僧诵华严经,忽一紫兔自来,驯伏不去。每月随僧坐起如听经状,惟餐菊花,日饮清泉而已。其僧每呼以菊道人,则兔应声而至,亦异类之有觉者也。


①野兔一名山兔,毛茶褐色,少带灰,性怯,嗅觉听觉皆极锐敏,遇险即遁,所谓脱兔,其速可知。属哺乳纲兔形目兔科。

②这些传说,均不足信。





       燕①一名玄鸟,又名游波、鹩鸸、鳦。有二种:越燕身轻小,胸紫而多声。胡燕斑黑,臆白而声大,状似雀而稍长。蹑口丰颔,布翅歧尾,飞鸣一上一下。营巢避戊巳日,春社来,秋社去。来多寻旧巢补阙,如无旧巢,方衔泥再垒。紫燕喜巢于门楣上,胡燕喜巢于两榱间。所衔之泥,必四堆横一草,其门向上。去必往北,交冬伏气,蛰于窟穴之中,或枯井内。亦有衔小银鱼作窠而蛰,故有燕窠②者。若有窠户北向,其尾屈白色者,是数百岁燕也。仙家名为肉芝,食之可以延年。人见白燕,主生贵女。若胡燕作窠长大,过于寻常,主人家富足。喜燕来窠者,以桐木刻雌雄二燕形,投井压之即至。如恶其来,当轩中悬一艾人,或朱书凤凰在此之幡,一挂中栋,余挂前后四架梁,则燕自去。诸鸟皆烦饲食,独燕不费一粒,而呢喃之声,时语梁间。飞旋之态,每来庭院,亦韵事也。但狐貉之服,不可近燕集处,其毛见燕即脱。昔有姚氏女,欲验燕来寻旧巢之说,因将彩缕击于燕足,明岁复来,因视其足缕犹如故。


①属雀形目燕科,是一种候鸟。春向北来,秋后返南,飞行迅速,张口捕虫,一时间能飞二十余里,系属益鸟,应尽量保护。

②燕窠系金丝燕所作的窝。金丝燕嘴暗褐,颊边有褐斑,背部褐,有金丝光,尾大部分为白色。多数营巢海岛的断崖峭壁上。燕窝系由其所衔海藻粘集构成的。





自己的这本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再版的新书,简体横版,而且是很棒的裸脊锁线装帧,读起来会很轻松。相较老版,由于老图片不清晰等原因,这一版使用的是《江苏植物志》中的插图,自己也没有见过老书,所以关于新旧孰好孰坏没有发言权。这是一本农书,同时也是一部园艺学著作,相信它的价值不仅仅在这两方面。伊钦恒先生的注、校注所作的引十分考究。

这本书是5.21的时候收到的礼物,其实是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很多时候,小满也会在这一天,所以我觉得是很特别的日子。说起来,好像也是有人会按节气来过生日的。上一次收到书已经是好久以前了。收到的时候真的很开心,但是又会莫名其妙的很难过,因为会想到很多以前的事。送书给自己的朋友可要好好珍惜呀……

之前也发过几篇专栏,是想要分享电子书给可能需要的人,不过感觉想看那些书的人自己肯定会找到的,而这篇只是我自己很喜欢。以后就不会再发啦。



《花镜》摘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