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隐蕃之乱

2023-04-06 22:07 作者:东古先生  | 我要投稿

黄武五年左右,吴魏两邦剑拔弩张,战事接二连三。为了招诱魏人来投,吴主孙权最终封唐咨为归义将军,并调其前往武昌城。但他并没有带兵征战前线,仅仅只是成为了“归义营”的统领,在后面负责运送工作。

时间一晃就过了四年,此间经历了著名的“石亭之战”,孙权挟战胜之威于武昌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

黄龙二年(公元230年)三月的一天,唐咨正一丝不苟地在武昌郊外林中营地督兵操练。

“盾举高,刀握紧!转身要快,竖盾要稳!”一壮汉不停地在大声呼喊。他叫陈时,字允光,体格健壮,孔武有力,是唐咨为朐县县尉时的旧部。

“允光,就算你把他们练得各个以一敌十也没有用啊。我们的职责是运送伤员、粮草、兵器,乃至掠夺来的牲口!”陈时边上一身穿墨绿便服的男子接话道。他叫张平,字文卓,原是朐县小吏,读过些诗书,稍有谋略且通晓占卜,性格过于安静淡泊,如今在军中与陈时同为唐咨的左膀右臂。

唐咨不为所动,他始终认真盯着兵士们的一招一式,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力量能得到施展的舞台。

这时,远处有二个小家伙飞也似地向唐咨跑来,来到跟前后一人气喘吁吁地说道:“叔,城里真是好玩啊!天天在野林里练来练去的有什么意思。”男孩叫蔡颖,字伯襄,是蔡方的长子,现年十二岁。

“是呢,城里什么吃的玩的都有,真想多待几天。可是张爷不让我们久留,还不让我们和别的孩子说话!”另一个小男孩气呼呼地说道,他是蔡颖之弟蔡林,字仲襄,现年十岁。两人难得出一趟远门,兴致勃勃地向唐咨等人比划着途中所遇趣事。

“好了好了,你们去一边玩去。”一老者从后面赶上来说道,他就是孩子口中的“张爷”。他叫张震,字建起,年近五旬,原是荆州老兵,如今是营里荆州兵的首领,连唐咨也尊称其为张公。“都中一切如常,只是最近酒肆之中官家奴仆们的口中多提到一个陌生人的名字。”张震谈起这些天在国都建业城中的所见所闻,“那人叫隐蕃,是个二十出头的北来魏人。”

“魏人!?”陈时颇为吃惊地反问。唐咨与张平则仍静静地听着。

“没错,魏人,听闻是主动渡江来投靠。”张震信誓旦旦道,“他得到了圣上亲自召见,畅谈局势,颇有文辞及己见,甚得圣上欢心。”

“近些年圣上广招人才,江北臣民多有归附,但能得到接见与重用的却屈指可数啊。”张平既是对此人颇受亲赖感到意外,也是对自己等人不受重用而心怀不满。

唐咨虽听得出弦外之音,但也只是笑笑,略带羡慕地说道:“此人短期内必成吴之新贵啊。”想到自己郁郁不得志,对这个新人他是既佩服又嫉妒。不远处传来蔡氏兄弟嬉闹的声音与阵阵洪亮的军号,现实就是如此,唐咨回过神来,又发出新一轮操练的指令。

 

九月某天深夜,一位不速之客突然拜访了唐咨。引入偏院密室后,唐咨正色道:“你是何人?”那人一身黑色袍衫,脸上亦蒙着黑纱,只露出一双狡黠机灵的眼睛。

“哈哈哈,我可是你的贵人啊!”来人缓缓揭开面纱,竟是个年轻俊美的小伙子,他自报家门道,“我乃青州隐蕃是也!”

隐蕃!唐咨大吃一惊,隐蕃现在是吴国的廷尉监,且在都城供职,怎么出现在这里?他又问道:“廷尉监缘何至此?”

“公干路过此地,特来拜会将军。”隐蕃不等唐咨再问,径自往下说了开来,“我闻将军本是魏人,几年前获罪南奔。这些年在吴中可还安心?”

这问题对别人来说自然是平平无奇,唐咨却怕他别有用心,避重就轻地答道:“安心与否如君所见。”未免祸从口出,问得寻常,答得也要寻常。

隐蕃轻蔑一笑:“将军这是拒我于千里之外啊。罢了,原有要事相商,但今观将军既无远略又无雄心,非谋事之人。隐某告辞了!”说罢起身欲走。

“且慢!”唐咨大喊,“君有何要事,又何以认为我唐某无远略、无雄心?”

“哼!你知我深得圣宠,却拒与我交结,此为无远略;甘心栖身郊野,得过且过做无用之事,此为无雄心。至于要事,非君宜听!”隐蕃亦恨恨回道。

唐咨默然,俄尔起身恭敬地劝隐蕃回席,诚恳致歉道:“我本北来降人,常怀忧惧之心,适才多有冒犯,深负君意。”他不得不表明态度,只为悉知要事为何。

“那年利城兵乱,实非将军之罪,乃张蔡之谋。魏主知将军畏罪南渡,有家难归,亦是懊悔不已。”这俨然是话里有话,隐蕃接着说道,“眼下有一机会,若将军能与我合作,不但前罪既往不咎,还可拜将封侯!”

唐咨眼神一亮,兴奋问道:“请君不吝赐教!”

隐蕃悄悄靠近唐咨,低声道:“实不相瞒,我受魏王密旨入吴……”才一句话就惊得唐咨目瞪口呆。隐蕃看他一脸惊讶,颇为得意地继续说道:“我南来不足半年,擢登显位,吴中权贵往来不绝。廷尉郝普、左将军朱据、卫将军全综等人皆倚重于我,但欲成事,尚需将军相助!”

唐咨大汗淋漓,惶恐失色道:“诸公皆重臣勋贵,唐某无权无兵,何德何能共商大计?”

“公言差矣。”隐蕃又道,“以我观之,诸公久居高位,安享太平,如遇非常之事,必首鼠两端,左右牵挂,焉能成事?将军则不同,身居草野,为人所轻,但若能以众夺取武昌江津要口,届时北军渡江,则首功一件!”

“诚如君之所言,但仍需三思后行。”唐咨颔首道。

“哈哈哈,江滨要地,将军只是一环。此行我遍访豪杰,闻者无不踊跃欲试,荆襄九郡只在反掌之间。”青年得意大笑,瞥见唐咨仍紧锁眉头,他拂袖离席,道,“富贵功名在此一举。公若不取,悔之莫及。”

唐咨跑上前道:“容我思忖两日,再与君计议。”

隐藩冷笑道:“无妨,言已至此,望将军速断!”两人来到门口话别,他又道:“将军且回,静候佳音!”说罢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隐藩之谋参与者必然不在少数。唐咨呆立门前举目四盼,见残月无光,觉寒风阴冷,听夜枭悲鸣,但觉有个血红色的巨大深渊在缓缓撕裂着昏暗的苍穹。


隐蕃之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