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

2023-04-06 22:06 作者:长重夕  | 我要投稿

今天是4月2号,阴沉天气;刚打出这几个字,后背就一股暖流袭来,貌似太阳出工了,虽然已是中午整12时。此刻地铁内已是阳光斜照、斑斓惹人,果然太阳也敌不过这暧暧的春意,习习的微风。 北京今天的气温是10~21度,本来出门之前还穿了个外套,因为与整体服饰不协调便脱掉了;直接保暖内衣外搭件青绿色毛衫出来竟还有些发热。 春意渐浓,日华流暖,舒适怡人的天气正是与春共欢娱的好时节。

再过两天就是清明节了,每每临近其前后日子的气温都会降低好几度,并伴随着亘久不变的降雨气象。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认知。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于每年公历4月4-6日交节。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里是说万物在这天清清、地朗朗的时节皆清洁而明净。应时万物生机盎然,桐花、海棠、紫荆花等竞相怒放,处处草木葳蕤、杨柳泛青,一派明朗清秀的光景;当下最适合踏青,故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花信为桐花;二候田鼠化为鹌,花信为麦花;三候虹始见,花信为柳花。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方人们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之久。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其与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相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与清明有关的诗词有很多,迄今流传最广的一首莫过于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了。诗人用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中归来之扫墓人的行路情景图。 烟云飞雨中,湿漉漉的小路上,但见一凭吊之人悲伤满面;脸上的泪水、天上的雨水都仿佛是出自他一腔的哀愁、满腹的凄凉。魂销肠断之人混混沌沌地行走于归途,他实在无法忍受内心的伤悲、此刻的困顿;恍恍惚惚之中似有一孩童在追问“先生可安好?”,片刻清醒之后,方见牵牛的小牧童,却反而向其问路酒家,牧童抬起一只手指向了远处的烟雨杏花村。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稹的《

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

》一如既往的将三候与花信糅入诗作中,情景交融的意象营造了一幅清明时令图。

咏廿四气诗 清明三月节

  【唐】元稹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清明向来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来临,而此时山间的清泉澄澈明亮、光华闪耀。随处可见的杨柳早已飞絮满天,不肯落后的梧桐也相继花绽满枝。大地上喜阴的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好阳的鹌鹑类小鸟则开始出来活动;天空中似有彩虹之影出现在了遥远的天际。风云交会的意图已是如此地明显,谷雨的充沛丰足自是计日可期、不必担忧。

以上的文案完成于4月2号的路途中,今天已是4月4日,外面的降雨已经从破晓持续到了晚上,明日即是清明节。 记得前年10月份在大娘的葬礼结束后,雨仍在下(大娘出殡的前日及当天一直在断断续续地下雨),福太收(叔)撑伞将我送入了返京的车中;当时我还说回京后一定要加上他的微信,因要向在村中以博学、幽默出名的他请教一下家乡的丧葬习俗,我当时正打算写一篇有关于此的文章;可是在我还没来得及联系上他时,就听家人说他已于去年年末因病离世了。他才五十几岁,还不到六十,这个年龄在当今来说正值盛年也不为过。

在我儿时,我记得哥总是和一帮男孩子去福太收家听他讲故事,在我的印象中他是读书最多的人。父亲有一次回家带回很多书,记忆中被别人拿走了一大部分,我想拿走最多的就应该是福太收,他和父亲最要好,虽然他们年龄相差了好多。 造化弄人,我道听途说福太收的父亲当年是和我爷爷一起做逃兵从天津跑到北京来的;堪称生死兄弟的他们一个人自此留了下来,另一个却又返回了老家。如果当初福太收的父亲也留在了京城,做为城里人的福太收肯定会有一个别样的、精彩绝伦的人生。他必定是博学多识的,也许在某一个领域还能有一番傲人的成就。他还很幽默风趣,最为难得的是绝对的帅哥一枚。

2023年04月04日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