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新·奥特曼》说起

2022-04-22 17:48 作者:_不破愛花_  | 我要投稿

最近看了《新·奥特曼》(樋口真嗣、庵野秀明)预告,顺带又翻了翻相关的信息重温了下。不太清楚记得小时候看这个系列是在什么时间了,大约是小学到初中时期吧(2000年前后),当时受惠于DVD盗版横行带来的租赁市场,以及仍然处于中日关系亲密期(70年代到90年代)遗留的影响,也能在地方电视台上看到,只是那时候我家虽有电视,但家长出于“妨碍学习”这个愚蠢借口而没有接入电视信号(无法看其他频道只能看中央1台),只能在其他同学家里蹭电视看。

 

当时看的都是早期的奥特曼系列,初代、赛文、杰克、艾斯、泰罗这些从1966-1973年的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艾斯。这大概是当时能够接触到日本最近的东西,在特摄片的故事里呈现出来的鲜活生活画面,很多年后我在看日剧或日影时,特别奇怪为什么会对昭和时期的影视画面有奇异的感觉——像重拾了曾经熟悉的东西那样的属归感,现在看来,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特摄片的缘故。首次的接触形成了一个基底,重复对它的再现是一次又一次的确认曾经的记忆——那构成了过去与现在的自己的一致性,于是我的记忆肯定了我的重复,也因此,我得到了过去的自己(记忆)对现在的迎纳,被记忆所抚慰。

 

现在已经记不清楚当时看的内容了,即使是印象深刻的艾斯,对这部的印象深刻来自看得最多,集数多和重复多,因那时候作为蹭别人家光盘的小朋友,光盘的数目有限,看得不完整,只能翻来覆去的重复看。不仅仅是在奥特曼系列上,也在同期能够看到的其他电影上,都是如此。重复的看,重复到能把中文电影的一些台词背下来的程度了。另一个能够快速记起艾斯的印象就是,恐怖。一方面来自其OP里用了太多怪兽的剪影,对于一个敏感和想象力丰富的小朋友来说,太容易吓到自己,另一方面就是它前半部分的剧情真的很恐怖,我翻了翻别人的总结,什么活人化为白骨、11位妙龄少女化身超兽碎块、群体性疯狂、人的贪婪和丑恶,这不是恐怖片吗?

 

说是给儿童拍的片,但这个系列一开始也并不是如此。给儿童拍的片,不也是成人制作的吗?奥特曼的起始是怪兽特摄片,前置的《奥特Q》,企划时的原名是《不平衡》,它是关于怪兽的片子,是否有怪兽,怪兽会是什么样的,怪兽是怎么来的。从这些怪兽特摄片带来的怪兽狂迷中,一些被时代变迁轻易带过去的东西,慢慢显露出来。在历史研究中,需要重现的就是这种会轻易变化但能够产生影响力的东西。对怪兽的狂迷的社会心理是什么,这个社会心理又由怎样的社会变化引起?

 

对作品的理解要回溯到创作者,而不是被我们记住的演员。对创作者的理解要观察创作者身处的社会,经历的历史过程。如奥特系列的策划人金城哲夫,他出生于1938年,那么日本战败那一年他7岁,《奥特Q》时期他也不到30岁。又如奥特曼系列的制作公司创始人圆谷英二,他出生于1901年,太平洋战争时期参与制作战争电影,二战后曾被驻日盟军总司令勒令从东宝公司驱除出去,驱除令解除后自己成立了圆谷公司。这些都是创作者所经历的,二战时期的日本、战败的日本,以及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简而言之,一个短期内翻天覆地、坠入地狱又奔向天堂的日本,战前成长的人与战后成长的人生活在两个相殊的价值体系里,并且仍然在一起生活一起共事。这种剧变的社会中彼此碰撞的价值冲突,最终会汇集到一些基本问题上,如“人是什么?”(作为清除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一环,战前对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义务,必定与战后经过民主化教育改革对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义务相冲突)

 

怪兽的迷潮,是人对自身以及自身所造成的后果的一种客体化的呈现。人需要一个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物,来与自身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种迷潮也会以其他形式出现,如卢梭那返回自然状态的高贵的野蛮人,这些都是从低于人的角度对人进行理解;又或者是佛祖、耶稣,这些从高于人的神性角度对人进行理解。怪兽狂迷就如同那些低于人的角度对人的理解一样,显现的是一种时代变迁带来的危机感,对飞速发展的经济以及驱动经济增长的科技创新将会把人带往何方的疑虑。但它又恰好停留在狂迷阶段,尝试召唤一个对立面,人的神性化身奥特曼来对抗和消除这种心灵危机。(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比某些地方以低于人的角度把人定义为优胜劣汰、你死我活的野兽要安全的多,也没有带来更多的危害。因为人把自己定义为一个野兽,以野兽的行径来行事,那么其他人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该以人的方式应对他,还是以野兽的方式应对他。如果他以野兽的行为来行事,那自然要以野兽的方式回敬他。但这样一来,其他人也不可避免与他同化,若不这么做,又无法制止他造成的危害。这就是定义自己为野兽的人,能够带来的双重危害。)

 

奥特曼系列作为这种时代心灵危机的促成作品,在东亚实实在在影响了几代人。只是在日本它可以持续不断地产生影响力,在大陆则受制于变化无常的政治潮流。中日蜜月期以及中美蜜月期让电视台里多了很多日本、美国的影视作品,但风潮一过,那些看着这些影视长大的人,与之后一代没有看到这些影视的人,就出现了文化上的断层。庵野秀明可以拍摄年少时期沉迷的特摄剧,并且得到广量的市场回应,正得益于这种更为平稳的影视环境,影视作品可能会因没回应或启发人们的热潮或迷思而失去广泛的影响,但不会被完全阻断,小众作品和冷门作品总有生存的空间。

从《新·奥特曼》说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