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王杰

王杰

王杰(515年-579年),字号不详,本名王文达,金城直城(今陕西石泉)人。王杰是西魏将门之后。其高祖王万国,是西魏伏波将军、燕州刺史,父亲王巢,是西魏龙骧将军、榆中镇将。王杰年少时已胸怀大志,善于骑射,臂力过人,以建功扬名为目标。随北魏孝武帝西迁关中,受都昌县子之位。宇文泰十分欣赏王杰的才干,擢升他为扬烈将军、羽林监、都督,又经常对诸将说:“王文达有万人敌之勇,有时只怕他过于勇敢而已。”后来王杰随军收复潼关,又参与沙苑之役、河桥之役及邙山之战,每战均以骁勇善战闻名。于是朝廷对他的待遇愈见亲重,更曾赐姓宇文氏,除岐州刺史,升任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进任公爵,食邑八百户。后来又累功先后升为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王杰跟从于谨围攻江陵。其时敌阵栏栅内有一名勇士,善用长矛,连番刺死攀登栏栅的将士。于谨便命令王杰以弓箭射向那勇士,结果王杰一箭便射倒了那名勇士,前军才能攀过栏栅继续进军,成功攻拔江陵。于谨事后强调说:“使我大事得成,全在你的这一箭啊!”北周孝闵帝践祚,王杰进爵张掖郡公,增邑一千户,出任河州刺史。朝廷以王杰功勋昭著、德高望重,因此就将河州赐予他。
保定二年至三年间(563年至564年),王杰进位为大将军。翌年,王杰与隋公杨忠自漠北攻伐北齐,曾配合杨忠以计谋收伏稽胡部落的首领,解决军中缺粮的问题;天和三年(568年),王杰任宜州刺史,增邑至三千六百户。天和六年(571年)跟从齐公宇文宪守御齐将斛律明月的进攻,多次担任朝廷攻防战事的重要将领。
建德初年,王杰出任泾州总管,他虽然出身于军旅,不熟悉官僚架构及运作,但他每次担任地方官时,都以忠恕之心为原则,因此颇受百姓所敬慕。大象元年(579年),王杰逝世,享年65岁。朝廷追赠七州(河州、鄯州、邓州、延州、洮州、宕州、翼州)诸军事、河州刺史,追封鄂国公,谥号为“威”。
统帅 C
(王杰复潼关,破沙苑,争河桥,战邙山,皆力战有功。又从于谨围江陵,从杨忠自漠北伐齐,从宇文宪东御斛律光。)
武力 A+
(王杰善骑射,有膂力。宇文泰尝谓诸将曰:"王文达万人敌也,但恐勇决太过耳。"屡经沙场,皆以勇敢闻。从于谨围江陵。时栅内有人善用长槊,战士将登者,多为所毙。谨令杰射之,应弦而倒。登者乃得入,余众继进,遂拔之。谨喜曰:"济我大事者,在公此箭也。")
军谋 C
(事多不详。)
智略 C-
(王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尝从杨忠出沃野,以应接突厥。时军粮少,诸将忧之,忠曰:“当权以济事耳。”乃招诱稽胡首领,咸令在坐,使王杰盛军容鸣鼓而出。忠阳怪问之,杰曰:“大冢宰已至洛阳,天子闻银、夏间胡扰动,故使杰就攻除之。”坐者皆惧。忠慰喻遣之,于是归命,馈输填积。)
内政 C
(王杰少从军旅,虽不习吏事,所历州府,咸以忠恕为心,以是颇为百姓所慕。)
魅力 B-
(王杰咸以果毅之姿,效节於扰攘之际,终能屠坚覆锐,立御侮之功,裂膏壤,据势位,固其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