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薛宝钗滴翠亭为何要嫁祸给林黛玉?作者给她设计这个情节用意是什么?

2022-12-04 16:09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说薛宝钗,根本绕不开滴翠亭事件。薛宝钗不小心听到小红的秘事,为什么要嫁祸林黛玉呢?


其实薛宝钗的问题并不只是栽赃嫁祸,她在滴翠亭一共做了三件事:扑蝶、偷听、嫁祸,每一件都饱含讽刺,细思极恐。


《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其精髓就是:“欺骗”,利用表象替罪受死,让自己逃脱危险。结合兵法《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的典故,或许就能明白作者特意安排这个情节背后的深层用意。


一、滴翠亭明写薛宝钗心内藏奸,虚伪狡诈,表面道学淑女,实则阴险小人


子曾经曰过:巧言令色者,鲜矣仁。意思就是:某些人整天喜欢说好听的,往往内心狡诈,不讲道德仁义。


薛宝钗就是这种人,她在滴翠亭偷听,听的还是跟自己毫无关系的男女私通之事,已经不是正人君子所为。听了这么长时间更加显出她别有用心,想要拿捏小红的把柄,接着怕被发现,直接甩锅嫁祸给林黛玉,展现出薛宝钗性格中趋利避害、自私阴险的一面。


话说《红楼梦》中薛宝钗躲在窗外偷听小红和坠儿说话,因为听的太久太过瘾,所以当小红表示要开窗户看看外面有没有人的时候,她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


又因为她听到了小红隐秘的情事,害怕小红“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所以情急之下想到了“金蝉脱壳”的方法,假装自己是从远处跑过来的,并且告诉小红和坠儿,刚才在这里偷听的人是林黛玉。


果然小红信以为真,吓得半死:“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并且十分害怕,她认为:“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也就是说,在这一场偷听风波中,薛宝钗是最大受益者,她听到了小红的隐私,并且一点儿责任也不用背负,背黑锅的是林黛玉,担惊受怕的是小红。


那么薛宝钗得到了什么好处呢?就是她“煞住脚往里细听”听了好久都舍不得走的——小红的隐私,一个家生丫鬟和贾府的庶支爷们私通,这是要命的把柄。


那么这对薛宝钗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大了,因为《红楼梦》中小红是宝玉屋里的丫鬟,宝钗不仅对宝玉下功夫,也对他身边的所有人下功夫。所以她能凭声音就认出是小红,要知道宝玉自己都不认识。


宝钗还让自己的丫鬟莺儿接近小红,深入了解到她是个“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一心只想攀附宝玉,上位做姨娘。宝钗是要谋取“金玉良缘”的人,她怎么能容得下宝玉身边有小红这种“心机女”、“野心家”。


如今她抓住了小红的把柄,将来就可以靠这个拿捏她,或者是让小红自己知难而退,或者是直接告诉王夫人打发了小红,简直不要太方便。


另外宝钗肯定也知道小红是林之孝夫妻的女儿,林之孝是管理贾府账房的管家,林之孝家的在内宅,也是仅次于赖大家的二把手管家娘子,这样重要的中层管理人员,宝钗自然知道他们的利用价值,她掌握了小红的把柄,就算不用来对付小红,以后也可以用来拿捏林之孝两口子。


有人说小红本来也不检点,林黛玉事后也没有受到伤害,所以宝钗这件事没有任何过错,这就属于典型的偷换概念。


小红和贾芸私相授受,是否违背礼教不检点,是否该受惩罚是小红和贾府主子的事情,跟薛宝钗这个客居的表姑娘没有半点关系,她既没有资格评判,也没有资格责罚。


就像探春在教育赵姨娘时说的:“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便他不好了,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她去责罚”。


而且,林黛玉事后其实是受到伤害的,并不是只有缺胳膊断腿,头破血流才算伤害,这件事影响了黛玉的口碑和清誉。


二、金蝉脱壳的本质是“替罪羊”受害


薛宝钗自己管一招叫做“金蝉脱壳”。


《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翻译过来就是:保持队形,欺骗友军不怀疑,蛊惑敌人不敢轻举妄动,隐蔽自己的行动不暴露,达到有效防止被损害的目的。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金蝉脱壳”案例:宋将毕再遇将军与金兵交战后,金兵增援,毕将军决定连夜悄悄撤退,就用数十只羊倒悬在树上,下面放上鼓,让羊不停踏鼓造成击鼓假象迷惑金兵,然后带领宋军悄悄撤退。


第二天金兵冲过来一看,只看到树上有数十只羊踩踏鼓面,那么问题来了,请问这些羊的下场会怎样?肯定是成了敌人的盘中餐。


薛宝钗“金蝉脱壳”,她自己安然无恙地飞走了,留下一个林黛玉做“替罪羊”,林黛玉还能有好吗?


首先,小红和坠儿都已经认为是林姑娘偷听了她们的机密,林黛玉偷听墙角,对男女秘事兴趣盎然的罪名已经坐实,大家闺秀的形象已经受损,怎么还能说黛玉没受伤害呢?


紫鹃和宝玉避嫌的时候说:“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说你”,“那起混帐行子们”到底是谁?他们说的是什么?显然易见是贾府的底层奴才,说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亲厚不避嫌疑的事情。


宁国府里“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荣国府里同样也可以有“小人诟谇谣诼之辞”。


小红后来去了王熙凤处也没有混的多好,坠儿在宝玉屋里也一直是个边缘人。


尤其是坠儿后来还因为偷窃被撵走,被和林黛玉相似的晴雯用一丈青虐待,她的母亲明显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们出去之后有什么丑话说不出来呢?


俗话说,宁愿得罪君子,莫要得罪小人。薛宝钗一下就把得罪两个小人的灾祸推给了林黛玉,这还不够奸险吗?


起码小红和坠儿已经认为林姑娘不但毒舌爱刻薄人,她还爱听墙角,平时她清高自许,目无下尘自然也成了装出来的“假撇清”,林黛玉在贾府下人之间的风评更差劲了,很可能会传到王夫人耳朵里,因此更厌恶林黛玉。


而且,小红的父母林之孝两口子都是荣国府的二管家,他们在贾府的权利是不小的,尤其她母亲林之孝家的负责大观园的人事安保工作,差点把林黛玉的一个分身柳五儿活活冤死!


她想陷害林黛玉很难吗?贾府奴大欺主的事情还少吗?


也就是说薛宝钗看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了这件事,其实已经伤害了两个人,只有她自己得到了好处、躲过了伤害,典型的就是损人利己,趋利避害。


三、伏笔林黛玉后文中,会因薛宝钗或被她嫁祸受到伤害。


白居易写过一首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谁知道八十回后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断定薛宝钗这次陷害,对林黛玉没有长期危害?而且谁又能断定薛宝钗后来,没有使用别的阴谋诡计又害过林黛玉呢?


薛宝钗之所以会来滴翠亭,是追逐一对玉蝴蝶的。这对玉蝴蝶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象征吗?它们本来飞得好好的,就像宝钗来之前,宝黛青梅竹马“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薛宝钗偏想要横插一脚,把这对玉蝴蝶抓来玩耍。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


宝钗苦苦追逐一路,也没有能用扇子扑住玉蝴蝶,也没能扑散了玉蝴蝶,暗示宝钗费尽心机经营多年,也没能拆散宝黛,如愿以偿。


后来就算抄家后,宝钗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终于嫁给了宝玉为妻,可宝玉却抛弃了她,追随林黛玉而去,宁愿给黛玉守墓也不和她一起生活。


末了,各位为宝钗滴翠亭洗白白的钗迷们,请不要忘了,滴翠亭的祸事这件事本身就是薛宝钗自己惹出来的。


她不偷听,根本什么事儿都不会有,哪怕她少听一会儿,也不会被发现,更不用栽赃给林黛玉。


“世间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干好事的人和干坏事的人。”那么薛宝钗在滴翠亭甩锅给林黛玉是好事还是坏事?对薛宝钗自己来说肯定是好事,那对林黛玉来说就是坏事嘛。                                                                                                                                                       

薛宝钗在贾府的确身份尴尬,她需要自保,甚至她用点心机手段也无可厚非。但是自保应该是要有底线的,不能以损伤别人的利益和安全为代价。


而薛宝钗嫁祸林黛玉的行为,实际上是明显损害了林黛玉的名声,也给林黛玉带来了一些潜藏的未知隐患。


薛宝钗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把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把林黛玉当成了一个保护自己的工具人,她在嫁祸林黛玉的时候,包括事后,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也根本没想过林黛玉因此会面临什么麻烦。


很多读者总喜欢私信我说:薛宝钗和林黛玉并列双女主,宝钗是大女主云云,对此我想说:《红楼梦》的女主不可能是一个不善良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个物化别人,也物化自己的女子。


薛宝钗她在真善美任何一方面,都无法和林黛玉相提并论。


小红的行为的确是不检点,滴翠亭也确实是公共场合,可是那又怎样呢?关薛宝钗什么事?就算是在大马路上,人家闺蜜之间说悄悄话,作为一个路人贴上去偷听也不合适吧!而且,无辜的林黛玉招谁惹谁了?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背锅就算了,完事还要被人说一句:“反正你也没受到伤害!背一下锅怎么了!”


林黛玉她不欠薛宝钗的,可见她看人很准,认为薛宝钗“心内藏奸”根本没错。如果她知道宝钗拿她当盾牌这样嫁祸栽赃,还诅咒她“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恐怕是不会接受宝钗的药方和燕窝,掏心掏肺的和她做姐妹的。


红楼梦:薛宝钗滴翠亭为何要嫁祸给林黛玉?作者给她设计这个情节用意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