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倪海厦 人纪-《针灸大成》字幕版04

2023-03-07 16:55 作者:蚕豆妹  | 我要投稿

肺经第一个穴位中府穴,手足太阴二脉的会。

从云门找中府最好找,下一寸六,中府(云门?)是肺的募穴,下针手法是一针透两穴。由中府透下去,所以针是倒着往上刺,不是直刺,从中府刺到云门,不要刺到肋骨,所以不会碰到肺,而且扎得到穴道。一般这个穴是治疗久咳、气喘。以后会介绍到俞募治疗,俞募治疗,取俞穴以及募穴。

顺为补,逆为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顺气扎针就是补,反之就是泻。

瘿瘤——甲状腺和淋巴肿瘤,中府云门,这两个穴道,平时下针,一律是两个穴道一起用,穴性差不多。


06:07


天府穴——上臂中点(准确位置是在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穴道要找两肌肉中间,包括下针的时候,也要把肌肉分开,直针进去。 这个穴道专治流鼻血,左鼻右治,右鼻左治,采对称治疗。扎的穴道很正确,差不多五分钟就完全停掉了。两个鼻孔流就两边扎。

袖子拉起来,这有个大筋,就是尺泽穴,大筋上面外侧,两处横纹正中间压下去。

侠白在天府下一寸。扎天府就不用扎侠白。但我们有一种针法叫随寸针。比如说天府下去血没有止,再针侠白,因为差一寸像加强效果,变成两倍效果,增强它的效果。

尺泽穴——肺经的合穴。手肘上面有大筋,大筋的外侧,手弯曲的就是尺泽穴。肺实泻之。肺家的实症,在这个穴道上治。 直刺就没有所谓的补泻。最简单泻的手法,肺的经气是向下,病人躺平,逆向下就是泻,同向下就是补,顺为补逆为泻。

咳嗽一个礼拜算新证,刚开始算实证,久病算虚,就不能扎尺泽了。

尺泽穴又称为肺经的子穴。肺经除了内科病以外,还包括神经痛。比如,病人手痛来找你,痛在肺经,痛多久啦,五天,是实症,就结束了。经络上的痛是新病的话,一样是实症,症状判断的准,才会选择穴道。久病,一个礼拜以上,就是虚症,用母穴。

孔最穴是是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的。孔最在两个肌肉中间,可针可灸。

平常咳嗽带血,咳血表示有炎症,很热嘛,舌苔都黄的,口渴,这些都可以用孔最穴。

列缺找法是把手叉起来,这两个指头,食指尖到处是穴。列缺穴还有一个找法。高骨之下,我们叫经渠。经渠后五分叫列缺,经渠前靠近手横纹的地方,我们叫太渊。

太渊又名脉之会,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太渊是俞穴,属土。脉病治此。脉怎么会有病呢?这个脉跳跳停停,西医叫心律不整,可以在太渊治疗。肺家的虚症也在这治,久咳为虚,咳好几个月了,为虚症,在太渊下针。

摸脉的时候,右边的寸是肺脉。

我们在针列缺经渠时,用指甲拨开动脉,下针到穴道后,会变点头针。手上下针用一寸针。

列缺主任脉,任脉有问题下列缺。喉咙到阴部都可以在列缺上治。

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太渊脉没了,经脉气不够,络脉气很强,这叫反关脉。王叔和不知道反关脉,反关脉没有病的,有反关脉,非富即贵,这是象。

经渠穴,在高骨之下,是经穴,经渠属性是金,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碰到一个穴道刚刚好也是金,就是本穴。这个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的,我们叫本穴。在本穴上可补也可泻。

血脉上是不灸的。


35:10


鱼际穴治乳痈。中医讲乳痈就是乳癌。

少商穴——肺经的井穴,平常是点刺放血。少商也有下针,十三鬼穴,第一个是人中,第二个是少商。

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那少商就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 主要的治症是治扁桃腺发炎。小孩子扁桃腺发炎的时候,一在少商放血,一下就好很多。扁桃腺放血完,再下列缺、照海,喉咙就不痛了。然后少商再放点血。这就是针刺的手法。

当有时症发生,你可以扎俞穴,你也可以扎鱼际,因为是荣穴,所以两个都有效果。扎荣穴是我老师告诉我的,俞穴是《针灸甲乙经》说的。


43:11


大肠经第一个穴道是商阳。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大肠经是金,跟那个井穴的属性相同,都是金。肺跟大肠是表里,一个是阴金,一个是阳金。肺脏是里,大肠是表,这两个互为表里。

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

二间穴——大肠经的荥穴。也是大肠经的子穴,也就是说治大肠经实症。大肠有实症时,在这泻它。

指头弯起来这个地方,在这横纹头这里。在纹头上面一点点下针。

我们抬手有三个动作,第一个是手没办法前抬,就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了,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我们手上面有三条阳经,手三阳控制三个动作。

西医说五十肩,就在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上面治疗,而虚实要看病多久,在该经的子穴、母穴上下针即可。

很有名的三间透劳宫,手掌的中心是劳宫,三间穴下到劳宫穴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当手不能握拳,针下去,二十分钟,起针,就可以握了,隔天会更好。三间也可以透到后面的穴道,也就是合谷穴。

合谷是非常大的穴道。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合谷穴就是阳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前面我们有治疗法则就是原络治疗法。 就是取它当病经的原穴。我们合谷穴就是大肠经的原穴,那所谓的原络治疗,这个“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58:15


实症呢,就是痛,差不多一周之内。超过一周以上,病人会实带虚,就是痛多酸少。再久一点变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如果说纯虚症,就不痛,只有酸。

实症很简单,用子穴去泻它。实中带虚就先泻后补,虚中带实,先去补它,再去泻它。纯虚症,用补的手法。

下原穴,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病就去掉。这样就是原络治疗。“虚实皆拔之”。 虚症或实症都可以治疗。

大肠的脉是走到上面的牙齿,所以上牙痛在大肠经治,我们下合谷穴。

怀孕的时候,合谷不下针,可泻不可补。


01:10:43


阳溪穴是大肠经的经穴

我们身上有四个关很重要。有四个关,合谷是两个关。脚上还有两个穴位,就是太冲穴。太冲就是脚的合谷,在脚大指跟二指中间。开四关就是下合谷、太冲。下完以后,病人就会知道痛在哪里。因合谷是气穴,所以合谷穴越大越高,气愈足。

偏历穴是大肠经的络穴,和列缺是通的,反关脉。由于有络穴存在,所以阴阳是互相平衡的。这是正常人,如果是不正常的人,要想办法让他平衡。

如果大肠经遇到实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偏历穴,像牙齿痛、耳鸣。虚则齿寒,怕冰冷、怕风吹,我们补之。所以络穴和原穴可以做补泻,一个穴道就可以做补泻。


01:15:39


大肠经扎针角度

偏历穴上2寸是温溜穴,温溜穴是大肠经的郄穴,所以大肠经的炎症都可以用它。

曲池是人身上的大穴,是大肠经的合穴。拱手取,拱手下针,直针进去。曲池属土,是大肠经的母穴。所以大肠经的虚症在这补之。什么是大肠经的虚症,肩膀抬不起来半年了、痛三四个月了,就是虚症。在曲池下针,本身就有补的效果。

捻转法——快转慢回。不方便使用迎随的地方用捻转法,

针卡住怎么办,上下一寸各下一针,这样就可以出来。如果硬扯肌肉都会一起缠出来。

补是采阳数,泻是采阴数,所以我们常用补五下,泻六下。

曲池穴是肚脐以上的消炎穴。所以皮肤痒,因大肠与肺表里,我们可以下曲池,而合谷是气穴,所以上半身的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合谷和曲池同时下针。因为曲池也有消炎的做用,皮肤痒时,针下去约二十分钟后,病就好了。止痒的效果非常快,上半身止痒以合谷和曲池最有名


01:25:16


我们有个歌诀叫面口合谷收,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下针。比如说面部中风的时候,下合谷。我们常常下面针的时候,会先下合谷(下对侧),因为有麻醉作用。面部中风下针下健侧,再透过去。

曲池穴往下两寸,就是手三里,也叫扭伤穴。腰扭伤,扭伤穴针下去,左右捻捻,叫病人慢慢活动,扭伤就开了。

所有受伤,撞车、打球受伤,高处跌下来等,真正受伤的是事后,不是事前,受伤是因你起来太快而受伤。一旦受伤时,要保持那个姿势不要动,让身体去适应那个姿势,再慢慢站起来,就不会受伤。你受伤是因为气血还没有习惯,所以说受伤是事后。

手三里往下一寸上廉,再往下一寸,就是下廉。在阳明经上都可以治疗乳痈、硬块,或手臂的问题、手臂的病。


01:31:32


肘髎穴在曲池往上一寸,肱骨外上髁上缘。肘髎也可以下针,打网球受伤,就是这受伤,也可以放血,用火罐吸一点血。

肘横纹往上三寸(老师说肘髎穴往上三寸),就是五里穴。这个穴道禁针,因为有大动脉在。

从肩髃穴下两寸,就是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臂臑是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是几个经络会到的地方,主瘰疬、臂痛不得举等等。

肩髃我们中风大穴。中风有八大穴,百会,肩髃穴,曲池穴,这都是大穴。还有脑后方的风府穴。

病人的身体跟肩膀成九十度,手自然下垂,就这个角度,这样肩髃可以透到极泉,专治狐臭,没有补泻。


01:37:52


巨骨穴——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中。取穴时,先找到锁骨,顺着锁骨向外侧摸,摸到锁骨的肩峰端,其与肩胛的上缘之间的凹陷处就是巨骨穴。一般来说禁针,因为下面就是肺,所以知道位置就好了,为什么要知道位置,因为帮助辨证,像知道是大肠经的问题,不是要去下针,而是知道痛在那个经络,其实我们用很少,但还是要知道。

大筋的外侧,就是大肠经,内侧是胃经,所以大肠经跟胃经隔着一条大筋。这边有一个动脉,天鼎就是在一个大筋跟肋骨交接的地方。

扶突穴位于颈部侧面,胸锁乳突肌前后缘的中间,横平喉结。下面是颈动脉,禁针。


01:41:30


禾髎穴——在面部,横平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鼻孔外源直下(老师讲是鼻孔正下)。禾髎穴可治鼻子的问题,如鼻窦炎、鼻子不通。要下很浅,下约五分。

迎香穴——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旁开五分,当鼻唇沟中

外迎香透内迎香就厉害了,两个鼻孔不通,两边都透,一下就通了,鼻窦炎时效果非常好。你在透迎香时,麻烦对侧合谷先下一针。


01:45:38


足三阳是非常大的经脉,从头走足嘛。如果大肠经最后是走到对侧的禾髎、迎香,那么胃经也是从对侧起。

头维穴——头发拉起来,发际这边,正好在转角的地方。有一个凹洞,这个穴位,跟本神在同一条线。如果说你按照发际来找,并不好找,用指感来找,正好在凹角的地方进去,你用摸就可以摸到一个凹洞。这穴很少下针。你仔细摸,讲话时会有脉在动。你就去摸骨缝,这个穴位很大。全身最小的穴位是八髎,其它穴位都蛮大的,血海更大。

所有天然的酸都是碱性。

正常人他的脉息是一息四至。摸脉的时候,一呼一吸之间病人脉跳四下,四至到五至都可以,因为中间会停一下嘛。

土克水的意思是,今天水有问题了,把土淹没掉了,水会反侮土。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胃是肾之关,肾关门的地方。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 极度的晕眩以外,就是恶心,不断的吐,是因为水太重,害到胃,并不是有胃病。



倪海厦 人纪-《针灸大成》字幕版0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