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考点 | 【苏联蒙太奇】历年真题、考点解析、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历年真题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答案解析
一、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
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作为20年代欧洲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电影学派,苏联的电影艺术家面临的是推翻沙皇的革命成功。这决定了苏联电影艺术家们的创作方向,他们富有创造性地将革命的思想内容和宣教形式美学化了。真实地描写革命发展,通过典型艺术形象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他们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蒙太奇的实验与研究上,创立了电影蒙太奇的系统理论,并将理论的探索用于艺术实践,创作了《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土地》等蒙太奇艺术的典范之作,构成了著名的蒙太奇学派。该学派的代表理论是“杂耍蒙太奇”和“库里肖夫效应”。

二、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及流派(简答题)
1.库里肖夫
库里肖夫是前苏联蒙太奇理论的第一位研究者,前苏联电影界的前辈艺术家。他建立了库里肖夫工作室,驰名世界的“库里肖夫效应”和“电影模特儿”的理论也都是这时完成的。
2.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这实际上是有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库里肖夫从大量的废片中找出了演员莫兹尤辛的3个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然后,将其与另外3个镜头:一盘汤、棺材里的尸体和儿童玩具组接起来。结果观众从莫兹尤辛的表情中看到了不同的变化:饥饿、悲伤以及慈爱的感情。库里肖夫从这个现象中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识到造成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的并列:单个镜头只是电影的素材,蒙太奇的创作才是电影艺术!库里肖夫所论述的蒙太奇,主要是指以清楚叙事和情绪感染力为主要目的的剪辑技巧。
3.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从20年代初开始发表论文,对蒙太奇电影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杂耍蒙太奇”是指把任意选择的、独立的杂耍表演(而且是离开既定的结构和情节性场面而起作用的感染手段)自由地组成蒙太奇,一切都从最后的主题效果的立场出发来进行合成。在电影中,运用“杂耍蒙太奇”的手法可以通过富于感染力的镜头对列,直接把思想传达给观众。
“理性蒙太奇”(也称“理性电影”)认为只有理性电影才是最符合电影本质的一种形式,理性电影可以克服“逻辑思维”与“形象语言”之间的冲突,通过电影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的认识,镜头在这里成为某种符号或象形文字,而当它们组合起来时便产生某种概念,从而代替艺术形象。
(详见影史考点 | 【谢尔盖·爱森斯坦】历年真题、考点解析、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4.普多夫金
普多夫金被评价为“最具有思想性、人民性的现实主义的电影工作者。”
20年代,他在进行电影创作的同时还和爱森斯坦一道创立了蒙太奇电影理论。普多夫金在这一时期发表了重要的电影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和电影素材》,《论电影编剧、导演和演员》以及《电影剧本》等,对于当时的电影美学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在创作与理论上的主要特征:1.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作用2.注重演员工作的基础作用3.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但是他在蒙太奇的观念上比较温和折衷,他从一般意义上为蒙太奇所下的定义是: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辨证思维的过程。基于这种思考他还创立了“联想蒙太奇”等电影语言的形式技巧,这使得他的影片具有诗意和抒情因素。

5.联想蒙太奇
“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现象并列起来。这是一种与诗的隐喻相类似的方法,但它的效果要比诗的隐喻更强烈得多。《母亲》中用冰河解冻象征革命力量蓬勃发展,以及用高擎的红旗象征革命的必然胜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段落。
6.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派”
电影眼睛派最初是由维尔托夫与他的弟弟以及剪辑师组成的小团体,不久,在三人周围又吸引了一批富有挑战精神的纪录片艺术家,形成了闻名世界的电影眼睛派。维尔托夫的主要作品除“电影眼睛派”时期的多集《电影真理报》、《电影眼睛》等纪录片外,还有《前进吧,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第十一》、《带摄影机的人》、《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摇篮曲》以及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新闻纪录片等。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的美学主张,是从机械主义的纪录本性出发,以纪录主义的美学来反叛传统的再现主义的美学。在内容上,维尔托夫的影片同样是充满激情地去宣传和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情。在形式上,维尔托夫富于创造性地主张“实景拍摄”、偷拍、强拍等方法,竭力排斥传统的场面调度、电影剧本、演员和摄影棚的使用方法。他以一种高昂的进取精神,以一种特有的美学化的形式,使作品失去了令人厌恶的说教色彩,而形成了富有魅力的情感色彩。
三、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历史贡献(简答题)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是“蒙太奇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黄金阶段, 也是世界电影蒙太奇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以及 垂直蒙太奇理论的提出,以及普多夫金叙事蒙太奇理论、蒙太奇修辞的提出,都极大的丰富了蒙太奇电影理论,并形成了“蒙太奇学派”。
经由苏联蒙太奇学派的总结和规范化的阐述,以及对世界电影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力的电影创作实践,“蒙太奇理论”迅速进入世界电影人的理论与创作实践视野之中。
至此,“蒙太奇理论” 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性的“镜头连接”,“镜头组接”阶段,也突破和丰富了格里菲斯所规范的“叙事蒙太奇”,上升到电影哲学的高度,特别是“电影思维方式”,更是深刻影响了此后的电影创作。
苏联蒙太奇学派作为电影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学派,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学派将蒙太奇手法系统化理论化。
发展了电影艺术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控制,通过对不同的镜头进行剪接拉长现实时间,突出电影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同时通过剪接镜头也表达出了与原有镜头素材的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