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现有住房14亿人可能住不完,终于有人说了实话
“现有住房14亿人可能住不完”,终于有专家说了一句实话,但是他的后半段却不是解决房子供大于求的问题,而是给房地产的“转型”建议。
9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表示,“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14亿人可能住不完。这么多空置房子再要大力发展房地产是不明智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型,早转型早主动。”
终于有专家出来说了一句实话,但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他的后半段话却不是解决房子过剩而老百姓买不起房子的问题,而是为房地产考虑,让他们转型另辟蹊径继续赚老百姓的钱而已。
原来是我们太天真了,其实我们一直是被割的韭菜而已,房地产就算不盖房子了,他们可能会去建学校、建医院、或是修路,总归做惯了大生意的人,他能看得起惠民的小买卖吗?

贺铿说“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14亿人可能住不完”,其实他说得还是过于保守了,把“可能”两个字去掉,换成肯定句就行。
目前14亿人几乎都有房子住,当然有的人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还有好几套剩余的房子用于出租;也有人租住在合租房里,三居室改成六、七个房间就连客厅都打成了隔断间,共用厨房、卫生间;还有人住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二层,全年不见阳光,被子潮得能拧出水......
有人农村人住在四、五十年代父母辈盖的危房里,摇摇欲坠;也有城里人把自己家自建房改造成公寓出租,一户人家可以租给二、三十户人。
大城市拆迁户拿着补助的三、五套房外加几百万的现金,农村的父母倾尽半生心血给儿子在城里买房娶媳妇,还要供应他们米面粮油和蔬菜。

“现有住房14亿人可能住不完”,应该是换成“现有住房根本卖不完”,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房子,普通人拼尽全力可能也只能付一个首付,剩余的二、三十年房贷依然是压在年轻人背上的大山。
14亿人贫富不均,有钱人一家三、五口可以住在上、下三层上千平的大别墅,没钱的人却只能挤在小鸽子笼里。
现在为什么结婚率、生娃率那么低,就是年轻人的压力太大,要想结婚不买房,除非搞定丈母娘。
十几万、二、三十万的高价彩礼,结婚房子、车子是标配,结婚一年半载再准备生个娃,孕检、产检、月子中心、请月嫂、孩子的奶粉钱、尿不湿钱、请保姆、早教、幼儿园,哪一步不需要钱?
再加上90后和00后大多独生子女,每对夫妻既要照顾父母又要照顾对方父母,再加上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加起来好几个老人,他们又要工作,又要还房贷、车贷,还要养娃,而且还要面对有可能工作的不稳定性被降薪被裁员,现在的年轻人哪敢轻易结婚、生子?

“现有住房14亿人可能住不完”是实话,但是也是一句没有用的话,一、二线城市房价过高根本买不起,但是工作机会多,相对来说人口就比较集中;而三、四线城市或是偏远农村房价低,但是工作机会少赚钱也少,同样买不起房。
这就如同剩女并不是她们没人要,是很多人要不起。
房子过剩是因为房价太高普通工薪阶层买不起吗?其实也不完全对。
鹤岗人房子几万元一套多得根本卖不完,但是依然很多人不会考虑去那里买房,一、二线城市高楼林立动不动十几万一平的价格吓退很多人,所以房子被剩下根本不是稀奇事。
我的老家在河北一座大山里,全村100多户但是现在在村里生活的不足20房,而且还都是老人或是留守儿童,年轻人全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有钱的在县城付个首付,没钱的在打工的地方租房。

房子多到住不完,为什么还热衷建房?普通工薪阶层奋斗一辈子背上房贷车贷也只为了有个容身之地,到头来还是有很多人住不起。
多么讽刺的现实!
专家的话终于切身体会到“大萧条时期美国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喝”的感受了,房子就算卖不出去闲置在那儿,也不会低价卖给买不起房子的人。 更不会按需分配,没有房子的人免费领取一套。
套用李佳琦的一句话:“你看吧,房子多的是。买不起房子,有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安得广厦千万间,广厦一千万一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本文话题:你觉得专家说“现有住房14亿人可能住不完”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文/木子默,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