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还在划重点!? 真正有用的科学学习法——“主动学习”入门【lapi】

居然还在划重点! 真正有用的科学学习法——“主动学习”入门【lapi】
大家
首先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事实上学习方法有很多,但什么是最有用的?对此,美国的肯德州立大学还有杜克大学等这种名牌大学,在 2013 年帮我们已经做了调查,他们对 10 个常见的简单应用的学习方法分别简略了过去的相关文献,然后分辨出哪些学习方法是有用的,而哪些是没用的。
并且还分析了好那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不好的学习方法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差距。在这里先剧透一下结果就是我们所常用的那些划重点等记忆方法是没什么用的。那么最有用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请跟我一起继续往下看。
论文他们列举了 10 个学习方法,我列举这些学习方法的同时,大家也可以猜一下其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什么用的。
第一个学习方法是自问自查,这个方法意思是对书上一些描述的内容自己进行搜索检查,然后以检验他说的对不对的一种方法。
那比如有些书上会说成功必须付出努力,那么自问自查的方式会自己思考一下这话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只对他这一个人符合。
继续查一下有没有不努力就成功的人。比如我之前介绍的这个西村柏芝的书就是这一个例子。还比如说数学到新的知识点的时候,自己再推一遍,到底这个道理正不正确,或者有没有其他方法证明等等,也是自问自查的这个学习方法的一类。
好。第二个方法是自我解释,这个是吸收知识之后,在自己心中解释跟我知道的东西有什么联系的一个方法。
比如学投资的时候,有些书上会说不能太贪,不能追求一鼓作气的暴富,要有长期投资的思维。那么我可以联系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比如说即使我跟别人打交道时候也一样的,我们多次建立短暂的关系,还不如建立长期的关系获得的更多。
或者说投资就像一般 take 一样,给予别人的时候不能马上索取回报一样。还比如说学三角函数的数,假如学到了 sin 的种种规律,那么可以回想SIN TAN的等等,有什么其他的类似规律什么的。这种把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方式就叫自我解释。
第三个学习方法叫自我总结。这个方法相信很多人都会做,比如上完课之后,自己腾出时间做笔记,总结要点,看完一本书之后,在空白处写下大致内容等等。
包括我现在做视频的过程也是属于这一类,看完论文之后记一下笔记,做成视频。
第四个学习方法叫标记重点,我相信这个方法也是很多人在做的,而且许多老师也建议我们做的,比如说用荧光笔强调重点,或者是用圆珠笔画下划线,都属于这一类。
第五个学习方法是关键词联想,这个跟上一个学习方法的自我总结有点像,区别在于这个方法只罗列一些几个关键词来做笔记的方法,比如背诵,在别康桥的时候记 7 个关键词,招手、金柳、亲信、侵权、长高、放歌、衣袖等等,用这些关键词回忆每一段等等的方法叫关键词。
第六个学习方法叫图像记忆法,这个顾名思义就是脑子里想象一幅动态画面的方法。比如学历史的时候,脑子里想一些战斗画面,或者针对几个关键词想象一些故事场景,把它们联系起来,也是图形记忆法的一种。
第七个学习方法是重读,这个也很常见的学完知识点之后马上再看几遍的方法。小学、初中时候老师布置的那些抄写 10 遍的作业也属于这个方法。
第八个方法是小测验,这里小测验不是考试,它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评升级,这种没有压力的才叫小测验,然后自己编题目,自己解答的测试也属于这一类。
我高中的时候就挺喜欢把之前做过的题数字稍微改一改,跟其他知识点混在一起,做成一张试卷自己做,那么这也是一个小测验的一种。
第九个方法是分散学习,以前科学学习法视频也介绍过,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知识点分成多段时间来学习或者练习的一种方法。
与之相对应的是集中学习。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有 7 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学数学,一天之内把它学完了,就叫集中学习。而一个星期当中每天只学一个小时的数学,就叫分散学习。
第十个学习方法叫穿插学习。
这个学习方法是在一个时间段内穿插不同的主题的一个方式,比如一个小时的复习时间内, 20 分钟学语文,接下来 10 分钟学数学,接下来 20 分钟学英语。这种把不同的科目放在同一个时间段的学习方法,要穿插学习,而且其实同一个科目也可以进行穿插学习
比如白天学了三角函数,晚上布置作业里面穿插一些今天学到的东西以外的内容,比如可以是过去的几何相关知识,也可以是函数的内容等等,这些过去和现在的内容穿插在一起也可以。当然在这个作业本上做完一道数学题之后,再做一道语文题目,也是穿插学习。
相信大家对其中许多方法并不陌生,比如圈画、重点重读,这种方法大家都应该都用到过,那么大家可以猜一猜,如果做排名的话,哪些方法是最有用的?
哪些方法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我们再复习一下这 10 个方法,第一个是自问自查,第二个是自我解释,第三个是自我总结,第四个是标记重点,第五个是关键词联想,第六个是图像记忆法,第七个是重读,第八个是小测验,第九个是分散学习,第十个是穿插学习。
好排好了吗?那么我们来看看答案吧。
首先说一下没什么用的学习方法,杜克大学等研究团队发现,那些我们耳熟难晓的学习方法是属于最没用的一类,他们把 10 个学习方法按效果分成三个大类,其中被分为最没用的一类有五个,第一个是圈化重点,第二个是自我总结,第三个是图像记忆法,第四个是关键词记忆,第五个是重读或者抄写。这些都是没用的。
听到这里,大家脑中是不是有一万只某某马在奔腾呢?老师家长教我的居然是什么东西?
那也不能怪老师们,他们是传授教学内容的专家,而不是教学习方法的专家。
平时需要备课就已经很忙了,没有时间研究这些内容的,科学总结出来的成果,往往会挑战许多人的常识。
就像古代人们普遍认为星体绕着地球转的时候,伽利略通过科学观测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不过这反倒是一个好机会,别人都不知道这个事实,还在把时间浪费在抄写 10 遍这种没有用的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采用效率更高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不过在这里补充一下关于圈化重点的事情。
考试前突击的时候,老师说这次期末考试这一段话肯定会考到,那么此时的划重点显然是有用的,因为它的范围非常的小。
但是许多重要的考试,比如说高考或者考证的时候,每个老师都不敢保证书中哪一段文字或者题目肯定会在这一次考试考到,这种大范围的知识点里面。圈画重点是没什么用的,看书也一样,有些人喜欢边读书边画重点,画的连字都看不清,这样虽然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是没什么效果的,因为很多人话一下就满足了,不会把它看几遍的。
而且很多时候第一次读,你觉得这段文字是个重点,但是读第二遍的时候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重点,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还是别划重点了,不仅对记忆没有什么帮助,还会把书弄脏。
接下来开始举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属于中等的学习方法有三个
第一个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解释
第二个是自问自查
第三个是穿插学习。剩下的两个就是学习方法的皇帝和皇后了,就是小测验和分散学习。
所以如果你觉得学习方法太多的话,先从小测验和分散学习开始着手就可以了。
关于这些学习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结果,可以看看我以前的视频科学学习法,然后科学家不仅给这些学习方法做出了排名,还总结了区分有用的和没有用的学习方法的因素。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主动学习。
多项研究表明,我们相比被动的接受知识,自己主动寻求知识的方式更容易长期记忆。
比如说很多小朋友对课堂上被动吸收的知识觉得很难以记忆,但是玩游戏的时候主动获得的知识,比如这个怪在哪里,这个角色到了多少级,应该学什么技能,这些知识就记得很牢。
这就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差别。那些被证明有效的 5 个学习方法,都需要自己下点功夫,动动脑子,这种主动性让你巩固记忆的。
比如分散学习需要自己规定计划,小测验就要自己找题目去做,而且需要在没有他人监督的这个情况下,自己一个人完成。
那么我接下来就重点讲一下,如何把本来就被证明有用的 5 个学习方法,通过主动学习,让它的效果更强,而且更容易实践。
上次科学学习法视频之后,很多同学反应有点太舆论了,那么这一次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的尽量具体一点,先点个赞,准备一下。
OK,那么进入一下今天的重点,如何主动的学习。首先讲一下怎么把穿插学型变得更主动。以前我在科学学习法视频推荐的方法是把书拆下来,然后把不同科目不同章节的题目混起来做。
而且我以前也介绍过,学英语的时候,单次卡片是最能让你巩固记忆的一个学习方法,这叫莱特纳法,其实这个穿插学习和莱特纳法可以结合起来,把书中的知识点或者题目做成纸片或者卡片,然后运用莱特纳系统来记忆。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忘记莱特那系统是什么呢?我们再继续复习一下什么是莱特那系统。我们先准备几个盒子,假如是 5 个,这里每个盒子都代表了一些复习间隔。比如说第一个盒子每天看一遍,第二个盒子一周看两遍,第三个盒子一周看一遍,第四个盒子一个月看一遍,第五个盒子三个月看一遍,等等。
这个间隔可以根据你的情况自由改变,我大学的时候是用日历管理的,现在应该有更方便的软件了。然后再准备小卡片,正面写题目,反面写答案,比如可以在正面写英语单词,反面写中文解释,也可以在正面写数学题目,面写答案和解题过程等等。
每张卡片都从第一个盒子开始,答对了就把它放到下一个盒子,比如今天需要看第一个盒子和第二个盒子,其中从第二个盒子拿出一张卡片,答对了就应该把它放在第三个盒子,如果这张卡片答错了,就把它放回到第一个盒子里。
这样可以很简单的做到简单的题目低频率复习,难的题目高频率复习的效果。也建议每个盒子里面的卡片不要太多,我建议是控制在 30 张以内,态度的话来不及看的,你可以适当调整盒子的数量或者复习间隔进行调整,然后这每个盒子里面混杂不同科目的状态是最好的了。
这样的话,既能做到穿插学习,分散学习,还能做到小测验,结合了三种最有用的学习方法,一举三得,效果真的很惊人,我强烈推荐。而且这样学习起来会很有趣,因为你不知道下一题会是什么。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做作业很无聊,其实多半是因为你知道下一个题大概是什么内容。如果你学几何的话,做作业的时候就知道现在做完一道几何题,下一道还是几何题,没啥变化,总觉得很无聊。
但是通过这种结合穿插学习的莱特纳法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你就会想,唉,我明明刚做完了一道向量的题目,现在怎么在做英语的过去分词的选择题呢,你也可以做题的时候猜猜看下一道题目是什么科目的,如果猜对了,给自己一个奖励等等。
像这种玩游戏的形式给一个奖励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种想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
那么我再介绍第二个主动学习的方法,叫想象教别人学习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教别人的同时也是提升自己的说法,因为我们相比输入输出的时候更能巩固记忆,所以学霸教学渣写作业的时候,不仅学渣,学霸的成绩也会提升的。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我没有朋友怎么办?
大家请放心,理学家们也对我们这种没有什么朋友的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科学家说,其实不需要朋友在脑中想象一下自己再给某人教书,就能巩固记忆了。
这是华盛顿大学 2014 年发表的研究,他们把 56 名学生分成两组,两组学习的内容一样,但是学习前跟他们所说的话不一样。
对第一组,在学习前对学生说,接下来会进行一场考试。而对第二组学生说的是,接下来你要把这些知识讲给别人听,学完之后让他们参加同一场考试。
在这里注意的是,第二组学生不像被告知的那样,没有什么讲解给别人听的过程,就直接考试了。
那么大家可以猜猜看,心想着要考试而学习的第一组和心想着要教课的第二组,哪一组的成绩更高?答案是,不管什么形式的考试,第二组学生的成绩都比第一组学生的成绩要高,也就是说主动学习其实也不需要什么朋友,学习的时候心中想一下,你要教别人就可以有效的巩固知识点好。
论文中的结论其实到此为止了,那么我再推荐一个更上一层的方法,想象给自己心中理想的人物上课。
比如你可以想象给心中暗恋的人上课的样子,去学习思考一下怎么解释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让他更容易理解我的话,会把自己想象成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里的主人公斯巴鲁。
想象偶尔捡到了一本数学书,而且不死的条件是让雷姆知道这个知识点,就会千方百计想这个知识点应该怎么讲解比较好,这样就能巩固你的记忆,而且很有趣,每次学习都给你一个穿越的机会。
刚刚是上大学的时候的方法,现在的话,我有个很喜欢的一部动画叫魔女之旅,主人公一类,很聪明很强,但还有少女的可爱成分,而且即使遇到残酷事件也不会手足无措,能保持原来的性格冷静解决的样子令人喜欢。
也同时在看一些历史哲学术,教人类简史,它也很有趣,讲解人类的进化,其实是驱逐其他人种的历程。
魔女之旅的主人公伊雷娜很喜欢旅游,看历史古迹,那么我看这些历史书的时候,会想象讲给他听的样子,想象他很高兴的表情,就乐于其中了。
最后那么我做一下总结,今天引用了杜克大学,肯特州立大学的论文介绍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有用的?什么学习方法是没有什么效果的?研究发现,画重点关键词记忆。
这种我们最熟悉的学习方法,很多都属于没有用的那一类。真正有用的学习方法是小测验、分散学习、穿插学习,这种需要自己动手思好回忆的主动学习。
接下来介绍了主动学习的两个实践技巧,第一个是结合分散学习、穿插学习、小测验的莱特纳法。
第二个是想象教别人学习法。你不需要朋友,只要在脑子里想象教别人学习,就能提升学习效率。这个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喜欢的人,也可以是动漫人物等等。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改进,最重要的是想怎么让自己喜欢上学习。
之前我在很多视频也提到过,读书是件很有趣的事情,甚至我觉得比游戏还好玩,这也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看了许多文献之后,根据这些结论,我也不断的进行改进,创造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感觉跟玩游戏的寻找宝藏没什么区别。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哪怕开脑洞,异想天开都可以,毕竟很多科学发现都是从那些异想天开始的,说不定你能做出重大发现,获得诺贝尔奖。
最后讲一下关于今后的视频,看这几天评论,感觉思维导图的反应挺好的,那么我会再尝试几天,欢迎大家的意见,一起提高视频质量,也可以私信评论告诉小朋友们想知道的视频主题,心理学、养生、健康、投资等等这件事情以外,在日本的生活这种轻松的话题都可以讲。
你的每一条建议和关注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能转发给身边的人就很开心了。当然,做不做都是你的自由,告知我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投资等等让你少努力的信息,那么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