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泉
盗泉
《尸子·仁意》
【原文】
﹝ 孔子 ﹞过于盗泉 ,渴矣而不饮,恶其名。
(《水经注·诛水》:“尸子曰:‘孔子至于暮而不宿,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今译】
(盗泉,古代泉水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北),相传,春秋时期圣人孔子一次带着几个学生路过盗泉,当时天气炎热,又赶了一天的路程,大家都口渴了。
虽然口渴得很厉害,但孔子即使口渴得很难受也不饮盗泉里的水,因为他觉得“盗泉”这个名字不好,喝了“盗泉”里的水有损自己的德行。
【赏析】
“盗泉宁渴”孔子宁可强忍着难耐的口渴,也不喝“盗泉”的水。
后用“盗泉”比喻以非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的东西,指不是正义所得之物。
用“君子不饮盗泉之水”表示不肯与名声不好的人或事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