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爷们在山东见闻
山东,对于我并不陌生。
我是一个东北人,在我们东北,很多人的老家都在关里的山东。
在我们东北,来自山东的老人,尤其闯关东的一代,大部分依旧说着一口山东话,远离山东家乡几十年,依旧乡音不改,着实让人钦佩。
有一位闯关东的老奶奶,与我家几代交好,从小我就叫她“姥姥”,姥姥是一个标准的山东女人,身高马大,嗓门洪亮,说着一口我不怎么能听懂的山东话,慈祥中带着热情爽朗。
姥姥是一个好人,心里善良,两口子年轻时收养了知青留下来的孩子,那时候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姥姥两口子拉扯大了三个孩子,各个都念了书,也有了体面的工作。
姥姥常常想念山东老家,和我们讲关里老家的故事。有一年夏天,她终于有机会回山东寻亲,回来后神采飞扬,说了很多很多回乡的趣事,那一刻她就像一个孩子……
我那时候就很好奇,山东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第一次去山东,那是2009年的冬天,刚过完春节,公司安排我到济南出差。
到了济南下了火车,我记得十分清楚,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济南的客户在车站等我,竟颇为正式地举着一个牌子,我的大名赫然在上。见面后,我连忙说太客气了,客户回答道:“这是我们好客山东的礼数,不能慢待客人!”
客户带我去了工程现场,为了解决现场出现的设备调试问题。
一天下着雨夹雪,我们忙了整整一天。
问题解决后,客户拉着我去吃饭,而且是去他家吃饭。
我不去,他抓着我袖子不撒手,说:“正月十五,我能让你在外面吃饭吗?走,必须去我家过节!”
那一天,我在客户老哥家里喝了酒,喝的是“一品景芝”。山东人颇为讲究,白酒温温地烫过,用的是二钱小酒盅,可也架不住一家人轮番敬酒。
最让我难忘的是,客户家里嫂子给我煮了一碗元宵,说:“出门在外不容易,正月十五一定要吃元宵。”
那一碗元宵,又甜又暖……
2010年,再次出差山东,让我见识到了山东人的仗义。
这一次,我来到济宁微山,有趣的是从北京坐火车去微山,不能在济宁站下车,而是要在枣庄,因为距离更近一些。
那时候,我是一个技术员,工程现场出了问题,就需要我们来解决。
来济宁微山,这个更麻烦一些,因为有高空作业。设备安装在顶楼侧面,可供行走的地方仅有巴掌宽的边沿,需要行走10多米,同时要携带笔记本电脑与作业工具。
虽然有安全绳,可17层楼高的高空行走,让我直眼晕,腿肚子转筋……
记得当时,当地施工方技术员是一个山东大哥,大哥就问了我一句:“结婚了吗?”
“我,我,我没结婚呢!”我一时间蒙住了。
“我结婚了!我上!”大哥二话不说就上去了,我在后面紧紧抓住绳子,心就像被人攥了一把。
高空作业完成后,我问了大哥,为啥问我结没结婚?
大哥说:“没结婚,你就是孩子!人生都没享受过,出了事就可惜了!”
那一天,我和大哥喝酒了,喝的是“微山湖”白酒,吃的是微山湖鱼,我喊着大哥仗义,大哥说你小子不孬。
那一夜的酒,好醉人……
2013年,去青岛,让我见识到了山东人的执拗。
这一次到山东又是现场告急,施工方判定是我方设备出了问题延误了工期,急得跳脚。
我到了现场,施工方已经是爱答不理了,可经过我的反复测试,问题出在施工方自行采购的数据线上。说实话,问题找到了,我大可转身走人,但看到现场情况,我还是留下了。
我坐在海边,清爽的海风,带着一丝丝咸味,我一边吹着海风,一边协助现场修复数据线。
现场施工人员也从爱答不理变成了言听计从,我发现山东人其实很可爱,执拗的可爱,但他们服气有本事的人,对于推诿与不负责充满了蔑视,透着骨子里的淳朴与纯粹。
在工地环境里,男人的友谊是单纯的。我、一位青岛老哥,还有一位广东小伙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哥们。
我们几个人中午就喝啤酒,而且是塑料袋打的青岛啤酒。
这里多说一句,并不是什么啤酒都配用塑料袋……
我喜欢用吸管喝塑料袋里的啤酒,用吸管的好处是能够让啤酒充分在口腔里游走,它的鲜爽、苦涩都能够被味蕾敏锐地捕捉到,别有一番滋味。
在青岛的那些天,每天收工,我和广东小伙便跟着青岛老哥蹭饭。
青岛老哥的媳妇是库管,二人住在城郊仓库的宿舍里。嫂子也是山东人,晚上总会多炒几个下酒菜招待我们。
记得有一天,老哥神秘得从屋里抱出一箱子白酒,今晚就它了!
我一看就乐了,嘿!老村长!谢谢老哥,喝完它,我不想家。
就着青岛的小海鲜,喝着我们东北酒,我们仨都喝醉了,喝得舌头都大了,喝得就差“仓库大院三结义”。
那一刻,世界都是我们的……
在山东时间久了,也慢慢感受到了山东的酒桌文化。
山东,自古秉承礼仪,尊尚仁义人和,在春秋时期,就有“周礼在鲁”的说法。
在山东的正式酒桌,极其讲究座次,尤其是主陪、副陪、主宾、二宾的座次绝对不可乱。不懂就别着急坐,没人招呼就站着等着,等都坐稳了,空下的座位就是你的。
在山东喝酒,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明确自己在这场酒局中的角色,要懂得上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山东的酒桌有座次,敬酒更有次序,那就是闻风丧胆的321式敬酒环节!
首先主陪先敬酒3次,其次副陪敬酒2次,然后是三陪敬酒1次,最后四陪敬酒1次,而且“我干了,大家随意”。
一般喝到这里,酒量差的已经高挂免战牌,酒量好了便是乱战式的捉对厮杀,一定要喝得尽兴,喝得到位。
最后,才是宾客回敬,一般从四宾、三宾、二宾为顺序,最后由主宾进行一次“总结性”回敬,也代表了酒席的结束。
递烟的讲究
俗话有云,烟酒不分家。
山东人喝酒规矩大,抽烟也很讲究礼仪。大学时,同宿舍的哥们有两个都是山东人,从他们那里也听说了很多山东人抽烟的规矩。
递烟的规矩颇多,比如,递烟不要用手捏烟嘴,不能递单根烟,给长辈递烟还要主动点火儿,不管有没有风,都要一手挡风,一手打火。
接烟也有规矩,接对方的烟要从里面拿出来表示谦让,不接受陌生人或长辈的点火。
而抽烟时,年轻人夹烟要夹在指根的位置,切忌年轻人用指尖夹烟。
我喜欢山东人,在山东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山东人重感情,重长幼,爽直忠厚与急公好义在山东人身上完美融合。
山东人心地善良,脸皮薄,自尊心强,服从领导,受了委屈也都自己忍了,可他却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对于个人利益往往不会精打细算。
每次去山东出差,回来时都是大包小包,里面装着山东朋友送的特产。
有一年,一位临沂的好朋友邮寄给我一箱子煎饼,说是家中老母在土鏊子上亲手摊的,煎饼颗粒十足,粗糙感很强,卷上摊鸡蛋、土豆丝,再夹上一根大葱,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