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典出论语,据说某百科把这句话翻译为"可以让百姓按照某种政策办事,但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反对儒学的一部分人具体认为这句话表示孔子是赞成推行愚民政策的,这句话也成了孔学的罪证之一。 这样的理解显然是歪曲的,不符合本意的。那么他原来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不防来看看古人对这句话的理解。《论语正义》中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它说"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也。由者,用也。以百姓日用而不知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儒家圣人所制定的东西,其背后的道理是非常宏大的,思考是非常深远的。我们普通人很难去理解和掌握其背后的道理。 但是呢,我们老百姓可以使用圣人制定的东西从中获益,但是却无法了解圣人为什么把东西制定成这样。 这就是"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在古人眼中的意思了。"不可"的意思并不是说圣人不允许或者禁止百姓去了解,而是说百姓的智识有限,没有这个能力去完全了解圣人制定一些制度的原因和理由。而"由"在此处同"用"字,并不是指圣人驱使老百姓遵照某种东西,而是老百姓主动的去使用某种东西,并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这句话里的主语是百姓。 所以我们给这句话,把使由替换成使用使用,把之替换礼。并加上省略的主语,就成了:老百姓可以使用礼【并从中获得好处】,圣人却无法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使用礼可以获得好处。 而以上这些概念,更精炼一些,就演变成了儒家一个广被推崇的理念和理想,浓缩成一个五字短语叫做"日用而不知"。什么意思呢?比如圣人垂范,有一个在智识和品德上超出一般人的圣人,他做出的某种事情或者制定某种规范,成为后世的榜样。后人每天都在这位圣人的丰功伟绩中获得好处,被他滋养。然而后人却像鱼在水中一样,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