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些秘籍,让你考研复习事半功倍!
听懂了不等于学会了
学习游泳,教练告诉你步骤之后,你明确知道,只是明白步骤,不练习是不行的。
但学习知识性的内容,你却会有“听懂了就等于学会了”的错觉。体现在我们备考复习中,等你听完老师的讲解,做题做错时你会觉得惊讶。
其实这两者本质是一回事,听懂了不代表学会了。
区别在于,学习游泳,知识必须转化为技能,如果你盲目下水,会面临被淹死的风险,付出的代价极高。
而学习知识,你在一开始,对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性往往体会不深,是因为你会觉得做错了下次记得就好了,付出的代价很小。
在多次做错之后,你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或者觉得题目太难了,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其实,仅仅在于你对学习的认知太浅。说通俗一点,你不会学习。
当然也有的同学发现多次做错的代价太高了,承受不了了,开始反思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这都不如,你从一开始,就明白学习的规律,了解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学习的规律和步骤
第一步---学习知识,这是你知道的,通过书本或者老师的讲解来了解知识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应试,也就是你要了解学哪些,每一部分具体是什么。
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老师讲解。老师想尽办法,穷尽招数给你讲解清楚,不管是举例子,还是通过推理,总之,你只负责听明白就可以了。
第二步---知识的运用。在应试的学习中,也就是做题。
运用知识必须通过你自己,无人替代。这个部分也是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同一个老师,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不同,表面上在于不同的学生付出的时间精力不一样,本质上在于不同学生对练习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这个步骤中,很多同学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层。以为做错题就是知识没记牢。或者说,对“没学会”的理解是笼统的,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是没有记住知识吗?
你会发现,经常做错的题目,不是没有记住规则,而是在这个题目场景中,你可能提取错了关键信息,问题读错了,或者题干条件理解错了。还可能是条件太多,你不知从何下手。
也就是说,运用知识是要结合场景的,在备考中就是要结合题目,而题目是千变万化的。
以前,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强调万变不离其宗,为的是强调知识的学习是第一步,你必须先打好基础。
现在,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学习变得容易了,渠道增多了,好老师也多了,但真正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人却没有显著增多。因此,我们在不变之外,也需要强调变化。
知识运用中的“变”与“不变”
在知识运用层面又可以分为五小步,并且这几个步骤之间是循环往复的。
第一,练习。
你需要亲自练习,来了解变化,在考试中,也就是了解出题人的招数,了解题目的特点。
第二,在变化中找不变。
变化是无穷的,但你不能为了运用而运用。要在变化之中找不变,也就是说,出题人的招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是学习更高层次的境界,需要多次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因此,强调做练习,并不是让你搞题海战术。而是在一定量的范围内,把规则运用得游刃有余。
第三,反馈。
虽然练习无人替代,但是练习之后的反馈是可以有老师引导的。而且,老师的引导非常关键。你自己复盘可以分析出的内容有限。而老师在分析时,却可以再结合其他题目,举一反三,让你彻底弄懂。
第四,测试。
练习-反馈-练习-反馈-练习,这样的循环是有限的。循环的次数如何来把握。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就是测试。测试要求题目质量良好,严格把控时间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可以反应出你对目前所学的内容掌握程度。如果分数较低,则需要继续练习。
第五,总结。
在多次的练习和反馈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总结。总结的点除了没记牢的知识之外,还有认知方面。人的认知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有许多容易出错的地方,你需要重点复盘。另外,随着时间, 你是会有遗忘的,记录下这些总结的要点,会让你后续的学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