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武将技能考——全琮

【振赡】:当你需要使用或打出一张基本牌时,你可以与一名手牌数少于你的角色交换手牌,若如此做,视为你使用或打出此牌。
柔嘗使琮齎米數千斛到吳,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還。柔大怒,琮頓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縣之患,故便振贍,不及啟報。”柔更以奇之。是時中州士人避亂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數,琮傾家給濟,與共有無,遂顯名遠近。《三国志·全琮传》
振赡,救济之意。全琮父亲全柔让全琮携米数千斛到吴郡去卖。全琮却全分了,空船而还。全柔大怒,全琮磕头道:“我认为卖钱不紧急,而士大夫处境极其艰难,因此用米接济他们,来不及禀报给您。”全柔以之为奇。当时中原许多人为躲避战乱而逃到南方,依附全琮的有上百人,全琮倾尽家财接济他们,他由是远近闻名。
「你可以与一名手牌数少于你的角色交换手牌」言全琮散米散财接济士人之事,「若如此做,视为你使用或打出此牌」对应全琮因此而得到的名声。
【邀名】:每回合限一次,当你造成或受到伤害后,你可以选择一项:1.弃置手牌数大于你的一名角色的一张手牌;2.令手牌数小于你的一名角色摸一张牌。
嘉禾二年,督步騎五萬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諸將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僥倖,舉不百全者,非國家大體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可謂全哉?縱有所獲,猶不足以弱敵而副國望也。如或邂逅,虧損非小,與其獲罪,琮寧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負國也。”《三国志·全琮传》
嘉禾二年,全琮率兵五万征六安(行为应该类似拉壮丁),六安民众都逃走了,各位将领想分兵追捕。全琮说:“趁乱侥幸得利,而且思虑不周,不是国家应为之事。如今派兵追捕民众,得失参半,怎么算是周全之策呢?即便有所收获,也不足以削弱敌人,增加国家的声望。若与敌人相遇,损失估计也不会小。我宁愿承担所有的责任,(不追了),也不敢为了邀功而有负国家声望。”
徐众评价全琮的散米的行为是“邀名”(弃命专财而以邀名),技能名称源于此。徐众之所以这样认为,依据是全琮所散的米不是自己的私财,而属于其父,借花献佛以成其名,谓之“邀名”。而拒绝分兵追民这件事,全琮也为见得出于什么高尚的情怀,在《三国志·朱桓传》里曾记载过全琮这样一件事。
黃龍元年,拜桓前將軍,領青州牧,假節。嘉禾六年,魏廬江主簿呂習請大兵自迎,欲開門為應。桓與衛將軍全琮俱以師迎。既至,事露,軍當引還。...是時全琮為督,權又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命,參與軍事。琮以軍出無獲,議欲部分諸將,有所掩襲。桓素氣高,恥見部伍,乃往見琮,問行意,感激發怒,與琮校計。琮欲自解,因曰:"上自令胡綜為督,綜意以為宜爾。"桓愈恚恨,還乃使人呼綜。綜至軍門,桓出迎之,顧謂左右曰:"我縱手,汝等各自去。"有一人旁出,語綜使還。桓出,不見綜,知左右所為,因斫殺之。桓佐軍進諫,刺殺佐軍,遂托狂發,詣建業治病。權惜其功能,故不罪。《三国志·朱桓传》
魏国庐江主簿吕习想要投降,做吴国内应。朱桓和全琮(cong)率军前去相迎。后来事情败露,只能撤军。当时全琮是主将,胡综是偏将,传达孙权的诏令。全琮认为军队无所斩获,就想派出手下的将领四处侵袭百姓,劫掠一些财物(?)。朱桓看不起这样的作风,去质问全琮。全琮推说是胡综的建议。朱桓又去找胡综的麻烦。有一个人在朱桓旁边中途出去了。胡综没来,朱桓知道刚才出去的那个是通风报信的,一起之下把他砍了,佐军劝谏,他把佐军也杀了。后来托辞发狂,回建业治病。孙权爱惜他的功绩才能,因此没有责罚他。
由此观之,全琮并非什么高尚之人,前述举动很可能是怕行动败露,为敌国所知,败坏名声,索性做个顺水人情。说他“邀名”,毫不过分。
「造成伤害后」对应全琮所征之民,「1.弃置手牌数大于你的一名角色的一张手牌」对应全琮拒绝追赶民众,征民为兵;「受到伤害后」对应全琮所散之财,「2.令手牌数小于你的一名角色摸一张牌」对应全琮所养之士。换言之,“邀名”这个技能本身则源自两事,一是散财,二是征兵。两件事合在一起,构成【邀名】。于史有据。

下期预告:吕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