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英语学习的阶段性
儿童在学习母语时,先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模仿,后来发展到词组、短语
及短句,它们都 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表达儿童的需求。儿童在
学习这些字、词、短语及短句时,直接 与身边的事物建立联系,不需要学
习语言规则,这就是语言学家称作的语言定式学习。Lynons (1968)指出,
语言定式是大脑中未经分析加工就应用的固定表达方式。语言学习者在初
级阶段 对所接触的大量语料不做一一分析,而是作为整个语言组块,即词
组/短语甚至句子来运用, 当学生掌握较多数量的语言定式和语言规则后,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注意到语言概念中关键的特 征时,有意识的学习便逐渐
为无意识的习得铺开了道路。(Selinger&Long, 1983; Ellis, 2002) 语言
定式学习是在语言习得初级阶段第一语言(Brown, 1973)和第二语言
(Bardovi-Harlig, 2002)学习者普遍采用的语言运用策略。 在语言定
式学习阶段,虽然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形式相同,但存在着本质上的
区别。 母语学习者从最初的单个字开始,比如说“吃”,它不仅仅是一
个字,其中包含了一个思 维过程,想“吃”是因为“饿”,当学习者会说
完整的一句话“妈,我饿了,我想吃饭。”,他 们不仅仅掌握了一句语
言定式,更重要的是语言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同时逐步习得母语思维
模 式。“语言塑造了五岁左右的儿童思维,就意味着规定了人的整个
一生的思维。”(钱冠连, 2005:250)因为思维模式具有民族遗传性,
按照这种思维模式输出的语言基本上是符合文法的, 能够被别人接受
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隐性的、口语化的文法”。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
的初 学者来说,学到的英语定式,比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和“It’s sunny.”是通过母语 思维建立联系的,这一过程没有包含英语思维
模式习得过程,只能算作英语思维模式学习过程。 外语学习者学习英语
时(即使从小学开始),学习者已基本上习得母语思维模式,即便我们可
以在学校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毕竟不是真实的环境),但练习者已经无意
识地先用母语思维, 然后再翻译成英语。 受语言学家钱冠连及 Lynons 启
发,加上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提出语言学习的阶段性, 对母语学习者来
说,语言学习分两个阶段:一、语言定式学习与思维模式习得阶段; 二、文
法 学习阶段。在第一阶段,学习者习得母语听说能力和母语思维模式,这
一阶段为学前教育,年 龄为 0 到 5 岁。到了第二阶段,经过母语文法的
学习,学习者具备了读写能力。这也是解释了 为什么没受过教育的“文盲”
能说出符合文法的句子,因为他们经历了语言学习的第一阶段。 语言学家
一再强调学习外语需要语言环境,其实这个语言环境就是外语思维模式
的学习环境。 因此外语学习者与母语学习者最根本的差别在于英语思维
模式的学习上,母语学习者可以无意 ·6·识的习得母语思维模式,相对于汉
语思维模式已经形成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很难再习得英语思维 模式,在外
语学习环境下,他们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熟悉英语思维模式。我们可
以发现, 成绩较好的学生在高一以后,基本上都可以写出语法错误较少的
英语作文,但是基本上还是汉 式英语,原因是学生虽然熟悉了英语思维模
式,但分不清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写作时还是受到 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外语学习和母语习得的异同,在外语环境下学习英语应该分为三个 阶
段:一、语言定式学习阶段;二、文法学习阶段;三、英汉思维模式转换
学习及英语运用阶 段。在语言定式学习阶段,学习者主要是模仿学习,学
习内容主要包括:英语的 26 个字母, 了解英语的音标、一些基本词汇、
句型,并初步具备英语听说能力,目前国内小学大致上属于 这一阶段。这
一阶段的母语学习与非母语学习具有某种共性,可采用同一种方式教学,
也可使 用不同方式教学。初中至高一基本上属于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学习
的主要英语文法:1. 分清 英语的词类,名词、冠词、代词、数词、动词、
介词、连词、感叹词、副词、形容词;2. 英 语句子成分划分(主语、谓语、
宾语、表语、补语、定语、状语、同位语、独立成分);3. 五 种基本句型结
构(主谓、主系表、主谓宾、主谓双宾语、主谓宾补);4.动词的时态与
语态; 5. 句子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there be 结构)
6.句子的类型(简单句、并列 句、复合句,复合句包括主语从句、表语从句、
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 7.数的一致(名词与动词的
一致、名词与名称的一致、代词与动词和名词的一致、数词与动词 及名词的
一致;8.倒叙。 这里需要解释两点:一、国人对音标学习的误解,大部分老
师都认为音标非常重要,从而 花费大量的时间关注音标,纠正学生的发音,
认为基础阶段语音没学好,会影响一辈子。事实 上,有多少国人专门学过普
通话,但是在普通话语言环境下,很容易学会普通话,英语读音也 是这样,
如果有机会到英语国家生活几年,基本上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如果经常听英
语节目 会发现,好多非洲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的发音跟中国英语学习者
的发音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但他们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可见,他们的
发音根本不影响他们与英语国家人士的交流,反 观中国英语学习者,发音
相对比较规范,却无法与英语国家人士流利地交流。反复纠正学生的 发音,
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办法让学生多听标准的读音,多读,
并与同学对 比,让学习者学会去自我矫正、主动模仿。二、关于语法的学习,
国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 极端,由于以前的翻译法过于注重语法的讲解,造
成了“聋哑英语” 现象, 于是大家对语法 教学深恶痛绝,大力提倡交际法教学、
情景法教学等,在教学中淡化语法,或者不讲语法。试 图像学习母语一样,
不学习英语语法,同样可以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这种观点之所以有一 定
的市场,在语言定式学习阶段,不学习语法,通过大量的交际练习,确实能
做到与英语国家 人士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但这种交流只限于简单的、肤浅
的交流,打个招呼,问个路,却无 法满足专业水准的要求。 国内的高中,在
高一结束时,基本上学完了所需要的英语文法,除了英语的修辞和篇章结 构
外,因此从高二就可以进入英语学习的第三阶段。英语单词、句子是背不完
的,必须学会利 用英汉思维模式转换规律及已经掌握的词汇、句型去创造新
的短语和句子,而目前高中及大学 的英语教学在英语学习的第三阶段做得
明显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