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观、创伤性事件的理解及主体如何治愈创伤————关于受害者有罪论的完整阐释
最后一次统一回复。
有人诟病我前后观点不一致,接下来我会将在@罗翔说刑法 下的回复摆出,谈谈我的动机,并说明现在所修改的一处观点;然后将我的善恶观,罪责划分依据摆出;辩证地论证对创伤性事件理解的几种观点,以及最终的出的结论;最后给出主体如何治愈创伤,通俗地说,“我如何得到救赎”。
注意,此文为纯理论阐释,缺乏示例,还请认真阅读。
————————————————————————————————————————
首先摆出原评论,“不是抬杠,校园暴力一半问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可否认,这句话片面,没有仔细阐明观点,更是因为没有仔细定义使读者理解上出现偏差。但这不是我的错误,这是评论区交流的普遍方式。我可以写上千字进行完整论述,但这样在评论区交流不现实。例如我所回复的@国漫已经崛起 的评论“希望校园暴力入刑,无知不是毁掉别人一生的理由”同样的短视、无知、存在逻辑谬误,但却有将近六万多人赞同。这表明情绪化、过激化的表达方式,是最有效的、被普遍认可评论区交流方式。我的评论则表明了友好交流的态度、观点、和亲身经历的事实。我甚至没有指明自己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现在看来有点可笑。还有那些一心让我道歉的人,让我有种半泽直树的感觉。
我修改的一处观点:无辜的或过错不大的受害者,应在伤害发生时积极应对,如果无法避免创伤,在伤害结束后也不应受到苛责。
————————————————————————————————————————
善恶观、罪责划分
因为受害者受到伤害已成既定事实,所以要讨论受害者是否有罪,首先要定义的就是什么是罪。但碍于篇幅,也是我个人习惯,我没有说明施暴者和受害者的两种罪,也没有辨析“罪”作为汉字在使用和理解上的歧义,而是将它们混淆,直接将推演过程和结论摆出,读者自然不能理解。
首先,解释善恶标准。我的善恶观基于行为对社会总体运行环境的影响,又从时间性上分为动机善恶和结果善恶。善与恶的辩证关系此处不表,单阐释动机善恶与结果善恶。
动机善恶:以改善整个社会总体运行环境为目标的行动是善,反之为恶;此处强调三点,动机可具有复杂性;动机在行动中会改变;动机由回溯性建构,会被意识篡改。综上:动机善恶可复杂、可变且可信度低。
结果善恶:最终使整个社会总体运行环境得到改善的行为是善,反之为恶。此处强调两点,最终这个概念时刻在更新;社会运行机制时刻在变化。综上,结果善恶随时间和社会发展一同改变。
结论:罪行的衡量,动机善恶具有参考价值,结果善恶具有决定价值。
其次,解释善恶的辩证关系。要达成善是要有所牺牲的,这部分牺牲即是善当中所存在的、合理化的恶。善以恶为基石而实现自己。当恶得到普遍化,并最终改变整个社会运行机制,这个普遍化的恶将成为新的善的标准。又由于新的善自身存在缺陷,又导致了新的恶。在善恶的变化发展中,社会得到了进步。
最后,解释两种罪。从当下的结果恶出发,对恶行进行追责,这个责任就叫罪。
施暴者的罪,即发起者的罪:以结果恶为量罪标准,以动机为量罪参考。施暴者作为发起者承担主要罪责。
受害者的错,即纵容者之错(因“罪”语意过重,也是为了与发起者之罪进行区分,此处改为错):以主观上是否以对抗、请求帮助、逃离的方式竭力反抗为量错标准,以结果罪为量错参考。受害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没有积极地制止恶的发生,他们负有消极应对之错。
————————————————————————————————————————
创伤性事件理解的几种观点及最终结论
正题是受害者有罪论的产生原因;反题是你们的观点;反反题是我未修正的观点,我说的受害者有罪论;合题是我反思后的结论。
正题: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比喻矛盾纠纷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此论有效指代了双方都有过错的冲突,但适用范围过大,因此有时被用来错误地指责无辜者,此时被称为受害者有罪论。
反题:反受害者有罪论:强调存在受害者无辜或错误不大,应由施暴者承担全部罪责。此论替无辜者或过失不大的人发声,却错误地将正题的论调全盘否定,为有罪的受害者开脱。
反反题:受害者有罪论:强调无辜的受害者在遭受创伤时,应积极的反抗或逃离,避免伤害行为持续下去。此论强调无辜的受害者应积极解决问题,却苛求无辜的受害者一定要中止伤害行为,不切实际。
合题:受害者有错论:有过错的受害者理应受到惩处;无辜的或过错不大的受害者,应在伤害发生时积极应对,如果无法避免创伤,在伤害结束后也不应受到苛责。
强调我合题的两个要点:
一、受害者是否真的无罪
二、无罪或错误不大的受害者是否已经尽力反抗
满足以上两个要点的人才值得同情。
————————————————————————————————————————
主体如何治愈创伤,即“我如何得到救赎”
上一部分主要强调反抗精神的重要性,适用于暴力事件发生时,但对不值得同情之人的创伤性体验的治愈无建设性作用,反倒会责怪过去自己的懦弱与愚蠢。
创伤性体验对主体影响可大可小,严重的被称为PTSD。此时器质性影响已经不大,但心理和精神长期处于消极压抑状态,类似于抑郁症。
我介绍几条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还请交由专业医师:
一、安抚、安慰
“懦弱不是错”的谬论由此产生,并在此时妖魔化施暴者,将他描述的无所不能,来掩盖主体的无能。这种行为的初衷是为了改善主体的心理状态,安抚其情绪,所以将暴力行为描述的无可奈何,合理化创伤性体验。但此方法弊端也很明显,并没有修正主体认知上的错误,改变主体的行为,只是掩盖了问题,相同的事件可能再度发生。
二、反思
认识了解施暴者的动机,可以的话,和他们面谈,了解自己所恐惧的人而不是将其妖魔化,否则会被自己的幻想所困。主体应直面自己的无能,并设法改变它,而不是忽视它、否认它。这样以达到消除恐惧、提升能力的目的,最终治愈自己。
三、回溯性重构创伤性体验
要认识到作为事实的过去并不存在,创伤性体验只是作为记忆被当下的主体回溯性的重新建构的。因此想要摆脱创伤性体验,可以尝试以新的角度、新的认识论重新建构自己的创伤性体验,从而否定掉创伤性体验的存在。
这是个唯心论方法,你们可以试试。

3.20修改,加个宫吧很火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