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小战士》(солдатик)背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
(本文多图预警,请勿开流量浏览,土豪随意)

电影《小战士》(солдатик)以伟大的卫国战争(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中最年轻的苏联红军战士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阿廖什科夫(Алёшков Сергей Андреевич ,1936-1990)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他因家园被侵略者毁灭而流落森林,后被苏军部队收养继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的故事。电影中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被称为谢廖扎(其实是谢尔盖的昵称),下文将以这个名字代指。
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是“团的儿女”中的最典型代表。团的儿女(Сын полка)代指所有在苏联卫国战争失去父母而被苏军收养的孩子。苏军有收养战争遗孤的传统,这些孩子在军中成人后很多会继续参军入伍,电影《决战要塞》中显然不到参军年龄却身着军装的主角拉季莫夫和哥哥出现在军队中也是这一军事传统的反映。
已有很多作者的文章介绍过这位苏联的少年英雄以及他所取得的荣誉。作为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在解读这部电影时,老胡在这里不再重复着眼于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的生平介绍,而是计划从电影《小战士》的情节入手,解读电影背后的历史,致敬英雄。
由于内容过长,本文分为几个部分。
目录:(一)故事的地点和背景
(二)谢廖扎的战友们
(三)谢廖扎所在的部队
(四)影片中一些细节
(一)
谢廖扎于1936年2月15日生于卡卢加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区的格雷尼村。父亲在战争爆发前已经病故,家中四个孩子由母亲抚养。

在1941年的“台风行动”中,卡卢加州全境被德军攻占,谢廖扎的母亲和哥哥(10岁)开始秘密为游击队提供帮助。1942年8月,格雷尼村因支持游击队被德军屠杀,整个村庄烧成废墟。成为孤儿的谢廖扎被村民所救逃脱,独自流落于森林中。

此时,整个卡卢加州正在枪炮声中颤抖。1942年7月30日,苏军开始发动被称为“第一次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的进攻行动,由时为大将的朱可夫元帅统辖的西方面军在8月4日开始发动进攻,目标指向瑟乔夫卡。在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基本还原了这一战役过程。


在瑟乔夫卡方向危急的情况下,德军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要求增援,为此向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克鲁格要挟给出“援军未到情况下的行动指示”,由此获得包括装甲师在内的大批援军。德军除向瑟乔夫卡附近大批增兵外,以南部的第2装甲集团军发起原先已经计划过的、对苏希尼奇的进攻,意在扫平苏军的突出部并牵制苏军预备兵力。

面对这一形势,判断当前苏军已经无力继续向前突破的朱可夫,决定停止向瑟乔夫卡地区继续进攻,转而打击南侧从苏军第16和第61集团军结合部突进的德第二装甲集团军。为此他采取了两手准备,一是攻占作为德军防线枢纽的卡尔玛诺沃,此举可以令苏军越过亚乌扎河、威胁德第二装甲集团军后方的铁路补给线;二是调动苏军坦克第三集团军,协同第16和第61集团军发起“科塞利斯基-苏希尼奇反突击”行动,击退进攻的德军第二装甲集群,恢复防线态势。
现实中救了谢廖扎的侦察兵,就来自坦克三集团军下辖的步兵154师。因此,电影中谢廖扎获救的故事,大致发生在“科塞利斯基-苏希尼奇反突击”行动期间。


有关“西方面军左翼部队在科塞利斯基-苏希尼奇的反突击”行动(контрудар левого крыла Западного фронта в районе Сухиничи и Козельск)资料较少,本文主要摘抄自俄语维基百科(目前夸克浏览器大部分可查)。


由于主要是介绍电影《小战士》的相关故事,因此苏军其他部队的行动只做简要介绍。8月22日发起进攻后,参战苏军包括第16集团军左翼部队(出发位置为【图1-9】绿圈,未取得进展)、第16集团军左翼部队(出发位置为【图1-9】灰色圈,至8月29日推进5-6千米),坦克第三集团军的莫斯托文科集群(蓝色圈,至8月9日突进5-6千米,以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师扫平了Волосово附近德军防线)、卡普佐夫和博格丹诺夫集群(红色位置),以及南侧第61集团军部分兵力(紫色位置,至8月29日推进3-4千米)。
步兵第154师计划与坦克第12军协同突破德军防线并进抵梅津、杜尔诺沃和斯塔里察一线,但在8月23日的进攻中未能成功攻破德军防线,夜间组织的夜战进攻也以失败告终。至8月24日前进1-2千米,被德军空袭和炮击所阻。8月25日的进攻也未成功,仅前进1-1.5千米。
8月26日,坦克第三集团军将坦克第15军从中央方向加强至这一线,协同步兵第154师和坦克第12军向索罗基诺(Солокино)方向进攻,但仍未取得突破。这一线的苏军不断增加兵力(尤其是坦克等技术兵器)的进攻也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在8月27日德军方面开始投入第11和第20装甲师对苏军的进攻进行反击,154师坚守防御位置,至28日使德军遭到极大损失,基本粉碎了德军的攻势。加上之前调往瑟乔夫卡的三个装甲师,此处的战斗牵制消耗了德军仅剩的装甲师预备队,至此德第二装甲集团军已无机动兵力可用。最终使德军围攻苏希尼奇的计划彻底失败。
1942年8月27日,朱可夫在接到克里姆林宫的电话后前往面见斯大林,而后飞往斯大林格勒,科塞利斯基和苏希尼奇附近的反突击进攻行动也告结束。
以上分析,《小战士》电影的前半段基本进行的是防御战斗,可以大致认为是发生在8月27日前后。



第154步兵师在1942年6月24日统计有兵力12796人,车辆116辆,122毫米榴弹炮12门,76毫米野炮、反坦克炮32门,45毫米炮30门,5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各76门,120毫米重迫击炮18门。在8月22日至29日的战斗中,有5111人伤亡,其中不可恢复损失(死亡失踪)为952人。——俄语维基百科“154-я стрелковая дивизия”
由于在“西方面军左翼部队在科塞利斯基-苏希尼奇的反突击”行动的进攻和防御中表现英勇,协同友邻部队牵制了两个德军装甲师,对宏观战局产生了积极影响,第154步兵师在1942年10月20日被授予近卫军旗,编为近卫步兵第47师(47-я гвардейская стрелквая дивизия)。随后,近卫步兵第47师编入坦克第五集团军,在瓦图京大将的西南方面军麾下打响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反攻阶段(代号“天王星”行动“Операция Уран”),谢廖扎也随大部队加入了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
电影《小战士》中,除主角谢廖扎之外,还涉及到很多人物。我们在这里梳理一下这些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对应。

首先必须要讲到的自然是影片中谢廖扎的养父尼古拉·库兹涅佐夫,毫无疑问他的原型就是谢尔盖·阿廖什科夫的养父,米哈伊尔·达尼洛维奇·沃罗比约夫(Воробьёв Михайл Данилович)。

米·达·沃罗比约夫于1907年6月17日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的农村家庭,1929年入伍,他参军时是一名骑兵,服役于“伏罗希洛夫”第4骑兵师的“斯大林格勒”第23骑兵团。也许是因为军事素质不错加之赶上十月革命后普及的义务教育而有些文化,沃罗比约夫在1930年就进入了干部培训班,同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成为军官。1937年起面对欧洲大陆日益浓重的战争阴云,苏军开始扩军备战,骑兵第4师被整编为摩托化步兵第210师。
战争爆发前,作为大尉(注:苏军的尉官有младший лейтенант,лейтенант,старший лейтенант和капитан四种,前两者是少尉和中尉,старший лейтенант实际上相当于“高等中尉”,капитан才是上尉,但中国通常翻译为少尉、中尉、上尉和大尉),沃罗比约夫正担任步兵团的军官教导队队长。1941年6月22日浩劫来临,七月初第210摩步师在苏维埃白俄罗斯的莫吉廖夫附近投入了对德军的战斗。第210师遭到包围,很幸运地成功向西突围,最终余部编为骑兵第4师(又变回来了……),后在1942年4月被解散,以部分部队为基础组建第11骑兵军。
沃罗比约夫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他在同德军交战中负了重伤。随着苏军在白俄罗斯溃败,野战医院也只能跟着转移,沃罗比约夫因此只能躲在马利诺夫卡村的Т.Д.列斯尼克家中。随即德军到来,殴打列斯尼克逼问苏军藏在哪儿,得不到回答便开枪打死了列斯尼克,又把列斯尼克的子女赶到一起放狗撕咬,只有大女儿侥幸存活。整个马利诺夫卡村最终被德军全部屠杀并焚毁。
沃罗比约夫侥幸逃过一劫,随后被其他战友护送越过第聂伯河返回了苏军大部队。9月底伤愈出院后,沃罗比约夫被编入了步兵第154师第510团。随后第154师在布良斯克战线被德军攻破后撤往图拉,并同第50集团军的其他友邻部队一起保卫了图拉城。图拉成为死死钉在莫斯科南部、最终拖垮德军的要塞。

随后沃罗比约夫又参加了莫斯科会战苏军反攻阶段的战斗,以及1942年夏季的“科塞利斯基-苏希尼奇”反突击战斗。在1942年8月成了谢廖扎的父亲。
电影与现实有一个小的出入,便是影片根据介绍,谢廖扎中的父亲库兹涅佐夫少校是团长。而现实中在1942年8月时,当了谢廖扎父亲的沃罗比约夫此时并不是第154步兵师第510团的团长、至少不是正式的团长。
此时的510团团长是另一位强悍的同志——瓦西里·米纳耶维奇·舒加耶夫(Василий Минаевич Шугаев,1905-1976)。

舒加耶夫生于里海沿岸的斯塔罗波尔边疆区,于1927年入伍,早先在北高加索军区的骑兵部队中服役,1939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先后担任团教导队长、军部参谋等职务,从1941年9月5日起,先后担任了510团的参谋长、副团长等职务,1942年4月起,正式成为第510团团长。
第154师被编为近卫步兵第47师后,第510步兵团也被编为近卫步兵第142团,舒加耶夫随之成为近卫步兵第142团团长,后来在1944年3月正式成为近卫步兵第47师师长,还曾在1944年3月担任近卫第8集团军助理副参谋长。
舒加耶夫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共获得一次“苏联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枚,列宁勋章两枚,红旗勋章三枚,二级、三级苏沃洛夫勋章各一枚,红星勋章两枚及各类奖章10枚以上。
舒加耶夫在1942年4月至1944年3月间担任第510团及后来的近卫步兵第142团团长,沃罗比约夫此时还是相当于营长的副团长。但舒加耶夫曾在1942年4、5月的战斗中负伤,因此可能未能参加1942年8月的反突击战斗,此时沃罗比约夫可能代行了团长职责。而后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也就是电影中谢廖扎救了被掩埋在炮弹炸塌的指挥所下的库兹涅佐夫那一段时,肯定是舒加耶夫在担任近卫步兵第142团团长了。
因此,可以认为影片中的库兹涅佐夫少校,原型应该借鉴了沃罗比约夫和舒加耶夫两个人。大概是作者为契合“сын полка”(团(长)的儿女)这个历史概念,借鉴两位指挥官各自经历杜撰了库兹涅佐夫这个人物。
有意思的是,电影中谢廖扎帮助库兹涅佐夫追求美丽的军医卡佳的故事倒确实是真的,沃罗比约夫在这一时期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妮娜·别多娃并结婚,图2-2里有他们的合影,其中还有谢廖扎这个儿子的帮助。

米·达·沃罗比约夫在战争后期担任了近卫第142团团长和近卫步兵第47师副师长,带领部队、也带着他的妻子妮娜和儿子谢廖扎一路向西挺进,解放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南部,攻入德占波兰并抵达维斯瓦河。1944年8月,在波兰首都华沙附近的马格努谢夫桥头堡,沃罗比约夫与谢廖扎告别,谢廖扎回国后进入了苏沃洛夫少年军校。
沃罗比约夫和他的老上级舒加耶夫一起,继续带领此时隶属近卫第8集团军的近卫步兵第47师向西推进,参加了进攻泽洛高地的战斗并最终攻入了柏林城。沃罗比约夫专门拍下了勃兰登堡门、德国国会大厦、总理府等诸多“景点”的照片送给了谢廖扎。
沃罗比约夫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四次负伤,其中两次重伤。他获得了一枚列宁勋章、三枚红旗勋章、两枚红星勋章、一级和二级卫国战争勋章各一枚和许多各种奖章。

片中还出现了将军同志的身影,他的领章(两颗星)是少将。通过查阅史料,他应该是第154步兵师师长、后成为近卫步兵第47师的首任师长的雅科夫·斯捷潘诺维奇·弗卡诺夫(Фканов Яков Степанович,1899-1985)。

弗卡诺夫在1919年就加入苏联红军,后在1940年7月16日成为第154步兵师师长。154师在他的指挥下克服种种不利条件,从战争初期的慌乱到稳住阵脚,再到表现出极大的战斗勇气,都凸显了他的能力和才干。
1942年11月,近卫步兵第47师编入坦克第五集团军加入斯大林格勒战役,弗卡诺夫少将担任师长同时,还兼任了坦克第五集团军的副司令(此时苏军还没有恢复军级建制,因此集团军直接管辖师)。部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完成了任务,实现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
1943年4月弗卡诺夫升任近卫步兵第29军军长,这是近卫第8集团军下辖的部队,弗卡诺夫的直属上级,就是与德军直接在斯大林格勒巷战的原62集团军司令、现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瓦·伊·崔可夫。

时为中将的崔可夫是被认为是苏军中最优秀的集团军级指挥员,从斯大林格勒打到柏林的“巷战之王”,并在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十年后的1955年成为苏联元帅。在1943年4月,近卫步兵第47师还不隶属于近卫第八集团军时,崔可夫就亲自发来命令,给阿廖扎颁发战功奖章,想必是弗卡诺夫将军给崔可夫引荐了这个苏军中最年轻的战士。
至于近卫步兵第47师编入近卫步兵第4军,而后编入近卫第8集团军,已经是1943年11月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