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木考研设计科普系列|“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2 0 2 2 ::
「D & R」艺术 x 设计 x 科技时下设计现场
/ 精准聚焦;研学深耕 /
琢木因你而炙热
/ 全新视野;追寻设计所向 /


❝
未来并不是按照设想去实现的东西,
而是在需求和希冀的交织变化中创造出来的。
❞

●武重义 | 越南建筑师
"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比方说,年幼的时候想要一辆自行车,学生时代想要一辆摩托车,紧接着是汽车......人们的所欲所求没有尽头。现在还有这样的一种观念:物质越富足,生活就越幸福。而回过头来看,我们却会发现那种得到自行车后的喜悦更强烈一些,也未可知。人的欲望就这样无限增长、滋生着。想掌控自然的欲望,促使我们不断地发展科技。"
●梁井宇 | <回宅>
"人存在的意义恐怕离不开亲自动手“过日子”吧!所以,我们想做一个不过度依赖只能设备的家。也许在一个没有太多智能设备依靠的家,人的身体、心智才不会退化。"
●王昀 | <千手之家>
"<千手之家>设想在住宅引入高度智能化的机械手,机械手可以在住宅中沿某一方向进行自由移动,作为“家庭管家”的角色,帮助人们在家中得到更便利的服务并提高生活品质。比如说,机械手可以进行日常的住宅清洁,通过智能菜谱的程序设置来烹制你所期待的佳肴,在你入浴时帮你按摩捶背......

智能机械可以让人从程式化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而面向生活需要协助的人群,例如老人或病患,可以提供自动化看护的“机械手”和住宅似乎有更重要的存在价值。如何让机械手在住宅空间中更自由地移动,从而实现它与人、与居住空间的更好结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会衍生出一种新的住宅模式。"
●韩佳睿 | <生活的艺术与科技-智能家居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天开始,这个群体就始终为如何提供给自己一个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做着不懈的努力。在追求这种生活的过程之中,生产力的进步与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人居环境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对人居环境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发展至现代社会,由于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相继出现以及迅猛发展,“人工智能”这一新兴的科技领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群体所关注,而环境艺术设计中人工智能的融合,也引发了人类对“智能家居”的探究,“智能家居”更是逐渐成为艺术设计领域中新的热点与课题。
❝
由于受到以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影响,
在发展“智能家居”的过程之中,
也有一部分人对其持有质疑的态度。
于是人类对“智能家居”的要求更有所增加,
不仅仅是需要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
更要考虑其与整个环境的关系,
将人类、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令人类的生活
更科学、更生态、更便捷以及更健康。
❞

案例分析
① 科技控之家


该项目位于厦门,业主提前退休目前是自由职业者。房子的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仅是储物空间就有87平方。极其简约的房间摆放着几组家具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家了。业主是一个非常有秩序感的人,这个家里所有的灯光、窗帘、电器、只要有一个语音操控,就会自动工作。从这个家可以看出主人是一个有秩序、安静、整洁、细节控等特点的人。

业主将原有的户型改造成目前的两房两厅。立面上看所有的空间都是白色的,墙面上门与护墙板成为一个整体。增加了主人的私密性空间,同时让整个空间十分空旷。该户型实现了零实体按键,全智能控制,整个空间体现了家的未来感和现代感。业主将房间内的明装插座以及控制板都改为暗装,并且统一在一个面板控制。智能家居体现在动态感应以及程序编程来控制家的不同场景。家用电器全部手机可控,大大提升了业主的幸福感,甚至连宠物都是电子狗,原因是业主不希望狗狗的毛发在家里到处可见。
②"兴绍之光"展厅

该项目位于绍兴复旦科技园内,展厅名字取自书圣王羲之与周恩来总理手书组合。光影表现手法应用在展览上的用途十分广泛。从最初的静态投影到现在的动态可互动投影,而且是有画面有声控的。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展览形式,比如将展览品装裱之后挂在墙面上打上一束艺术光,显得庄严肃穆。仅这一种形式终究会审美疲劳。随着大众需求的变化以及科技产品的多样化,随之改变的展览形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黑白的光影还有彩色的光影,这些平面化的影像跟实体空间的物体可以呈现出一个真实体验感的场景,让观看展览的人们能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一些光线组成的画面,远观是一副画近看却都是光线组成的细节,非常有意思。当人们从这些光线下走过,同样会在你我的身上留下痕迹。所以这种新颖的展览形式刚刚出现的时候,许多年轻人去打卡拍照,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潮流。当科技融入我们的生活,且不是很遥远的时候,可以提供给大众不同的感官需求。
红外线感应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测距仪、电动推拉门、电梯门等等场景。在展馆中同样也可以应用在移动门,当观众走进这副作品的时候,自动打开,里面的显示屏播放着相关内容解说等等,增加了场景互动性。还有一些科技应用在全画幅的半球荧幕上,让观者感受到3d的视觉盛宴。这些新颖的科学技术显然让展览更加的受大众欢迎。
③"兴绍之光"展厅
该项目位于南京欢乐谷广场。作为入口广场标志性的建筑,业主希望其具备欢乐、色彩丰富且具有入口检票功能的入口建筑设计。该建筑通过参数化设计、3d打印技术逐步实现消除边界感的流体建筑。入口空间呈现各个方向迎接游客的姿势,建筑体块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钢结构、龙骨、以及外表皮3D打印塑料板。设计难点在于多维度双曲面异形不轨者悬挑跨度较长,这个不仅仅是设计难度,对于施工难度也是很大挑战。
设计团队与建筑机器人协作,全面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到建造的流程,高效、精准地完成了超尺度、高维几何建造体的改性塑料 3D 打印实施工作。独特的定制化建造体不仅在形象上成为了南京欢乐谷的代表性标志,也完美组织整合了从前广场到主题乐园的空间过渡。(谷德设计网编辑)
基础网格的形成将为建造形态的生成打下基础。在得出大体形态后,随之而来的是从几何参数出发生成符合边界条件的网格划分,其生成需要经历几个步骤:给定边界(Boundary Input),面骨架化(Surface Skeletonization),骨架分解(Skeleton Subdivision)与网格细分(Mesh),最终得到实际建造可用的拓扑表面。基于重力场作用,初步形态还需进行结构性能的模拟,优化支撑点的位置,衡量视觉上的通达与力学上的稳定,形成最终的多点支撑体系。拓扑网格中的点特征与线特征往往与结构支承和受力情况相关,因此根据拓扑网格生成的几何网格划分,既符合建造形态,还可将结构体系一并纳入网格划分的参数系统中。(谷德设计网编辑)
(由于笔者认为在该领域,建筑师的设计语言更加富有魅力,因此摘录了两段原文。)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多元化的建筑形式,以更新颖的姿态呈现在大众视野中。建筑的色彩经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六种同色系的颜色,在计算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由深及浅的色彩过渡,就像是动态的马赛克自由变换闪烁。单纯的曲面难度系数不是最大,在三维空间中每个面都是曲面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每一块 3d 打印塑料板的衔接必须自然过渡,如果错了一块整个效果就会差强人意。因此计算机的参数化设计的容错率更低,正因为严谨的数据语言才让大众看到一件如此庞大的 3d 打印建筑体块。这也为 3d 打印技术成熟度作为有力的证明,因此该项目就有历史意义以及社会实践意义。

科技融入生活背后的思考
以上三个科技融入空间的案例,分别为不同的空间功能。家庭住宅、工装展厅、以及建筑都可以融入科技带给我们新的体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放放面面带来了便利、高效、未来、创新思维等等。带走了哪些?带走了旧事物、旧思维、旧的人情冷暖......科技让强的人更强,让弱的人更弱。科技可以淘汰掉跟不上科技的人群,淘汰了更加不被需要的人......但这的确是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科技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们身边的小事说起,从手机一代代的更新不仅让我们丢掉了钱包银行卡,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所有事情。一部手机的功能有多强大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同时这一项科技的发展给单反的销量造成致命打击。手机镜头越来越高清,人们更加愿意携带轻便的手机而不是笨重的单反相机甚至微单相机。当智能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家庭中,带来了高效便捷,从智能晾衣架、智能洗碗机、扫地机、烘干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灯、安全摄像、智能机器人、智能宠物等等,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只需要声控即可完成。这么便捷的生活我们剩余的时间不是更多了吗?然而为什么还是会晚睡、还是会没有人交流、夫妻之间在家里的互动除了各自看手机、打游戏再无其他呢?老人、孩子的陪伴用人工智能代替了,这些真的可以代替我们用温情筑起的爱吗?我不赞同。

下面是采访的几位朋友对于“未来会选择智能家居吗?为什么?”
我会局部选择智能家居产品,而不是完全解放双手,我更希望家是充满温情的地方,是需要我双手亲自打理的家。——甲子园
会吧,智能化的家居会便利我们的生活。但是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多所谓的便利可能是那些厂商为了卖出自己的产品而去创造我们的需求,我们就会为了一点点便利去花钱。而且便利的家居的出现其实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总体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因为时间会让那些不是特别有价值的便民科技淘汰掉,剩下的是有普世价值真正有意义的科技。——姜朝阳
会的吧,因为会让生活更便捷,解放双手,提高生活效率。——王江怡
繁琐重复的家务交给智能家居,把有意思的事情就给主人就好了。——于佰文
以上是本期内容。希望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