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之殇
第五章 飞船
黑色无垠的广漠,是被赋予过光明的希望。这里既是人类最亲近的熟土,又是人类最畏惧的荒无。——题记
“瞢闇断麻开,其幕知谁裁?
无极生者何,太虚足可待?
黯漠无泉源,明烁本存态?
芸芸众生聚,上下复几载?
自非九州民,曾渡八荒外?
四海为我存,犹有他者脉?
命途多舛逆,天道固自在?”
王建川被一阵热闹的欢呼声吸引,于是放下手中那本才读过引子部分的《溯源七问》。此时志宁鸿推开王建川的家门,面带笑意地迅速走向前去拉住他:“建川同志,我相信你对这个肯定很感兴趣。”志宁鸿说罢便带着王建川走出门。
外面有许多人抬头望着天空,这让王建川回忆起几年前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看光环第一次加速的情景,不过那时候的人比现在不知道多几百倍。
“天上有什么东西吗?”王建川仰望着问道,“大白天的被云层遮住什么也看不到。”
“给你望远镜,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去看。”中将递给大校一副年代久远的黑色军用望远镜,上面写着六个字母“FERRY”。“原来是福瑞公司的早期产品,不容易得到啊!”王建川略微惊喜地感叹。
在望远镜的帮助下,王建川看见远方天边有一团乳白色的光,它的周围产生了一圈光晕,晕环越向外颜色越淡,到最外圈的颜色直接与云朵的颜色浑为一体。即使在大白天看,也会发现天空中的异常。
“那里是太空船坞吧?那么那团光就是...尾焰?”王建川想不起来船坞是什么时候开始修的,所打听来的信息也很有限。
“没错,那就是‘和平号’的其中一个副引擎。它总共有六个主引擎和四个副引擎,据说如果它的引擎全部开启会比那天我们在草原上看第一次加速的光还亮得多。”
“现在还是工质吗?化学燃料应该淘汰很久了。”
志宁鸿若有所思地答道:“采用的是暗物质聚变,技术支持全是福瑞公司提供的。因为风险太大,聚变实验室都设立在太空,这样就可以保证不对陆地构成威胁。”
“那到了晚上就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吧?”
“等不到那个时候,这是最后一个右舷副引擎,今天晚上就要开始组装到船上,后天就完工......对了,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志宁鸿微笑地看着王建川,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我们要移民了?”
“早着呢,没有经过批准我们连火星都不能去。要知道你早年住的纯梯步楼房已经没有了,现在日子过得多好,人人都能住上高楼。”
“上级安排我们去月球旅行?”
“比这个有意思,我们将以乘客的身份率先体验‘和平号’。当然,是我们九个人。”
即使王建川年龄已经达到135岁,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却如同一个孩子首次看见浩瀚的宇宙般吃惊,以至于话到嘴边都说不出口。
“放心,不用太过紧张,我们有充足的安全保障。再说了我们是先驱者,首次去体验一把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志宁鸿的语气如同长者对晚辈般温和,不过那句话还是让王建川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一个星期后,王建川和志宁鸿再次被接到冰原发射基地,那记忆深处的画面再次浮现到两人眼前。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高耸入云的电磁发射架、集成电路般的建筑、冷却塔似的会议大厦以及新建的几个储电房......似乎还少了些什么?
这时一位身穿护空服的人从会议大厅走出,借助微重力的跳跃向两人靠过来。王建川定睛一看,原来是几年前给洪宁宇教授推轮椅的那个学生,只不过忘记他叫什么名字了。
“我们又见面了,两位前辈。”
志宁鸿笑着拍拍他的左肩膀问:“孩子,教授的情况还好吗?”
李敬业的眼神突然间就黯淡下去,原本微笑的表情也荡然无存。“教授在去年走的,弥留之际嘴里还念叨着什么。”
两人瞬间无言以对。
“我还记得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候给了我一张泛黄的纸条(这时候已经极少人在纸上写字),上面写着:‘人生就像一座花园。完美时刻曾经有过,却无法长存,除非留在记忆之中。’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在纸上写的字,虽然纸上的字没有通讯仪上的字工整,但我看到的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人类仅存的手写文化。”
洪宁宇的去世无疑是给两人沉重一击。身为多年老友的志宁鸿也难免避开冲出眼眶的泪水,这一幕仿佛在一百年前志宁鸿眼睁睁的看着希尔顿被碎片打得千疮百孔,拖着长长的血迹没入无尽的黑暗中。
那是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除了自己没人可以理解和体会。“完美时刻曾经有过,却无法长存......”志宁鸿细细地品着洪教授最后写下的字句,“人生...花园...”
“嗨,先驱英雄们!你们终于又回来啦!”
三人的目光同一方向看去,多年前的那个人物形象重新涌入了脑海中。
“罗天?你也做了基因手术?”
“当然,还是志同志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对了,你们三位里边请吧,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此时在太空船坞中,“和平号”的最后一个副引擎已经安装完毕。从远处看这艘飞船前端形状犹如细长的等腰三角形,而后端的引擎像六根巨大的柱子和四根较小的柱子钉在船尾。船身整体呈银白色,靠近看颜色会显得微黄,这是福瑞公司的做工特色,微黄色的那层是护漆层,当飞船靠近恒星时这层漆会使船体自身颜色加深,从而起到隔离强电磁辐射强紫外线和防曝晒的作用。
“嘿!享利,我的老伙计,T6环带好吗?安全部门那边总感觉在避讳着什么,是不是他们想把那笔公款私吞了?”此时的米卡扬洛夫的说话语气像是刚喝了三瓶伏特加。
“我正在T6环带监督安全部门检修工作,可能是最后一次加速的时候损坏掉什么零件,只需要重新更换就行。至于他们有没有那些私吞公款的想法,我还不知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人挺诚恳,干活都来劲,背后应该不会有岔子。”
“反正你要注意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我是个粗人,说话没有什么忌讳,但是涉及到财政上的安全和人身安全,我必须要打头阵!”这个俄国佬的酒气越来越重,仿佛在通讯端另一头都能闻到。
“我是指挥官我能管控好这里的一切,干好你本职的工作,不要去当什么阴谋论家要知道有疑心病的总会被淘汰。”
“嘿嘿,走着瞧。”
电磁飞舰拖着长长的电孤,湛蓝的颜色极快地变化着,如同舞蹈般上下跃动。短暂的电流声雷鸣般在这片静谧的冰原上嘶吼着怒号着,只是短短的一刹便可以展示它的全部威力。
看着飞舰遁入无尽的苍穹中,冰原又恢复了原来的寂静,一百年前是这样,一百年后亦是这样。当初仅仅是为了盖住肆虐的沙暴,却无意当中成就了伟大的发射基地。原来的撒哈拉沙漠的逝去换来的是另一个宿命的新生,在这厚重的冰层之下,是被冰层压得死死的黄沙。但没有人会想到在沙漠的边缘没有冰层覆盖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洞,洞中一双好奇的小眼睛不时地向太阳看去,嘴里还不停的发出“吱吱”的声音。它并不知道眼前这个巨大的发光物体是什么,更不会知道自己的祖宗其实早在一百年前就看过这个东西。
电磁飞舰缓缓地穿过光环,此时的光环依旧保持着往日的姿态。令一行人震惊的是,现在的光环体积竟然如此庞大,先驱们不敢相信这就是从两个人就能抱住的基轨上修起来的。“不敢相信,人类是如何立下这浩瀚的工程的。”珀利由衷感叹道。一旁的菲利浦轻轻叹了口气,回答道:“这里是百万人的性命啊!即使是现在这种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修筑光环依然使数百万人殒命,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行星之间人员、物资来往更加快捷,他们付出这么多总会有收获的。”瓦伦丁笑着,脸上却挤出了几条往日没有见过的皱纹。
“小李啊,问你一个问题,Z计划是什么?”这个问题想了王建川整整两个月。
“最后的紧急避险方案,当光环出现可能危害到地球安全的问题就会启用此方案。Z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利用光环上的重力推进器将它推离地球,第二个部分是如果推离出去的光环仍有威胁,内部的束能光线就会引爆光环,从而避免危险发生。”
“唉,如果启用此方案的话,那些为了建造光环而牺牲的人们,他们的努力不就白费了?”
“那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不到最后危机关头不会用的,毕竟地球上还有上百亿的人不愿意这么早就放弃生命。”
不过十几分钟后“和平号”太空飞船便展现在十人面前,正如一百年前“光环空间站”出现在那个时候的十人面前一样,现在不过是变成了九个中年人(130岁以上的中年人)和一个年青人而已。
“飞船共有五个舱室:控制舱、生活舱、观测仓、生态舱、动力舱。只不过此次各位前去是体验初航,为的是证明人类已经准备好进入光速时代。而且个位的安全请不必担心,接下来的几天各位将受到最高级别待遇,这是福瑞公司向各位致以最高敬意。”李敬业手中攥着一个透明工作板正查看着各项数据。
“砰”清脆的对接声响起,随后气闸“滋滋”地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整洁的世界,每件物品摆放整齐划一,仿佛是为了迎接某位首脑而特定预备的。主舱前方有个半月台式的装置,明显区别于其他设备,一种颇庄重神圣的感觉在大家心头萌发。
“这个机器下面就是整个飞船的动力核心,”此时一名看似飞船工作人员的人解释道,“各位还记得加速器首次加速吧,就是对这个进行的。”工作人员点开手中的控制板,全息投影立即展现在装置正上方。“它看起来像是个球,无论怎么看都像。其实不然,首次加速是球的消息为官方对外宣布消息,所以让在地面上的大家都感到疑惑。这个球状物内部是暗物质高能动力粒子,包裹他的是接近绝对零度的真空层,中间是变阻层,外部是复合材料层。光是研制这小东西就差点把偌大的公司搞破产,我们还被骂想充当上帝却没有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不如当一个恶魔罢了。”他笑着,是苦笑,眼神中凝聚着满满的自责。一刹那,王建川似乎看见了以前和志宁鸿演练差一点成功时志宁鸿眼中流露出的情感,简直一模一样!
“我叫哈里森,60岁(在这个时代相当年轻),美国纽约人。曾经也是折翼型战斗机驾驶员,后来被调配到撒哈拉冰原与李敬业同行了三年多。如果有什么不解之处你们尽管问吧。”
“对了,不是说好飞船有两位驾驶吗?为什么我看遍了全船只有你一个人?”瓦伦丁不解地问道。
“当然是两个!我是其中一个,另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大家左顾右盼,纷纷承认不可能是自己。
“是我,”李敬业站了出来,“对不起各位我没有及时说明,因为我认为只有将各位安全送达这里,才能表示我可以保证各位今后的安全,以至于建立各位对我的信任。”
此时九名航天员无不惊讶。志宁鸿拍拍敬业的肩膀:“真是没想到老洪背地里还有这一套!奇了!”李敬业抿了抿嘴也笑着回应:“洪教授总希望我能学得更多,不仅在理论上,还有现实当中的实践。”
硕大的飞船充能完毕,坚固的钢铁身躯毅然地脱离了太空船坞的束缚,那银黄色的质壳把冲击而来的阳光散射开,勾勒出的孤形如同一张富有质感的科幻画。飞船继续远离太空船坞,顷刻间身处L1点的光环泊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是上帝运动时用的呼啦圈啊!看来他老人家身子骨挺结实的吧?”珀利安开玩笑道。
“真是奇妙的比喻!”沉默已久的安德烈总算开口了,如果再不说话,估计总有人认为自己是不是成哑巴了。
现在是仲夏时节晚上八点,建造在中国甘肃省酒泉国际卫星发射中心上空一千公里处的太空船垮脚下正是慕色泛起,城市主干道的路灯早已在晚霞残余的红晕中亮起,渐渐地一张张不算惹眼的“城市蛛网”出现在大陆上。从太空看这些灯网仿佛是中国这只“雄鸡”浑身的毛细血管,甚至连几百年前几乎全部浸在黑暗中的新疆、西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现在都是灯火通明。
“从中国到撒哈拉,最后又从撒哈拉飞回中国上空,这趟绕的挺远!”王建川看着距离越来越远的陆地感叹道,“话说这次升空初航,好像没有什么媒体来报道,来摄像的人都屈指可数,不知道是不是没了兴趣?”
“不,媒体只报喜讯。万一这艘船有什么不测,至少可以给某些人一个台阶下。”哈里森知道这句话的分量,甚至他说这话时声音都低了不少。非洲宇航员诺瓦若有所思地开玩笑说:“那么这里也应该没有摄像头来监视我们吧。”
李敬业一边开启逃逸预备装置一边回应:“摄像头肯定是有的,而且是中微子三代通讯监视。原理你们不必知道,只知道它是可以在亚光速运行时来监视我们就行了。”
“和平号”驶过地月第二拉格朗日点后开始加速。此时已经可以看见光环和地球全貌,令人惊奇的是以这个角度看去光环呈现细长的椭圆形,包裹住中间有23.5角偏度的地球活似一只巨大的竖眼!仅仅加速几分钟后“眼睛”另一端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像一根一维的线被缝在了这漆黑的太空中。
“现在速度1000公里每秒,将于六小时后到达指定区域,报告完毕。”李敬业调整中微子传呼机保证与冰原通讯畅通。
瓦伦丁有些不耐烦:“这都超过第三宇宙速度多少倍了,怎么还要六个小时?难不成我们要在那里呆上几天?”
哈里森把全息投影航程调出来给众人看:“你们还记得它吗?”航程投影上出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三维地球,远处还有一个巨大的环状物投影。
“就是它,就是它!天啊,过了一百年看到它还是那么震撼!”作为唯一的女航天员,安德烈还是没能把控住自己心中的喜悦。即使容颜略衰(相当于21世纪的中年人),但她内心仿佛还停留在青年时光。
忽然出现的三维投影似乎触动了一根古老的时间弦,引起大家深深的共鸣。
“别急,还有着。”李敬业随即点下了播放按钮。
顷刻间投影上的三维图像突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红色的箭头,从地球出发一直延伸到全息太空深处。仿佛一支射入星际间的利矢,拽曳着极长的尾迹将整个星际贯穿连系在一起。
人们下意识地侧开身子,害怕那支利箭刺入自己的身体。
正如利矢突然出现一般,它又突然停在深空之中,随后图像以二维平面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
“这里是目的地,位于木星与土星之间的一个狭长的无重力空域。根据计算,到达目的地后会等三个小时十六分钟三十四秒才会出现一个净空窗口区。尽管如此,我们加速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小时,最高速测试是不得超过十分钟。”
王建川心有余悸地问道:“这么高的行驶速度不会把我们扯得连原子也不算吧?高速行驶的折翼战斗机也不过是9个G的过载。”
李敬业转过头来看着王建川,脸上氤氲着和善的笑容:“当然不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一个加速时间的原因。与你们想象中那些科幻小说电影不同,光速飞船根本不可能突然加速到光速。第一,三维宇宙的物理法则就限制了我们的速度,在人造虫洞没有被造出来之前根本别想达到光速。第二,假如突然达到光速或极高速,会给行驶物外表或内部多少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失灵,这就是为什么飞船有一个加速的过程,无论是在地球还是太空这个道理都适用。第三,在加速前,纳米强韧化泡沫材料会充满船舱,类似于深海加速液。不过后者会因为加速时产生的引力而对后壳船造成强大的挤压,不仅会阻碍飞船行驶,还会危及到乘客安全,于是它在初次讨论时就被否决了。
强韧化泡沫材料密度远低于深海加速液,它能极大地减缓高速过载冲击力,保持氧分子不因为高速过载而移动向后方,而造成前船舱供氧不足。因此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属于福瑞公司的最前沿科技成果,这还是首次用于加速实验。到时候你们只会感觉到约5个G的过载,对于你们战斗机驾驶员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用担心。”
九个小时的时光在众人们相互讨论之中飞逝而过,等到净空窗口期时,人们是紧拽着拳头,仿佛即将揭晓一个天大的秘密。
近乎透明的强韧化泡沫材料充满整个船舱。人们十分惊讶,即使身上有一些痒触觉,但几乎感觉不到泡沫的存在还能够在其中自由呼吸,着实令人惊叹。
“代表全人类祝你们试航顺利,人类会因为你们而踏上更远大的征程。加油吧,和平号!”联合国秘书长浑厚的声音在舱内回荡,也撞进众人心里,久久不能消逝。这是近70分钟前秘书长录的音,到达这里正好是净空时间。
哈里森笑着对众人说:“记住,人生就是一座花园,只有不断更迭才能创造美好的一方,这是人生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让我们开始踏上征程吧!”
核心球在诡秘的蓝光中疯狂转动却不闻其声,它内部的高能粒子在强压作用力下将能量迸发出来。原本马赫环状的红色外尾焰变成了幽深的蓝色尾焰,十个引擎喷发出的尾焰如同将宇宙射穿的雷暴,随意击穿十五千米外的任何物体。
“现在速度十三万五千公里每秒。”由于超距作用,驾驶者不得不将里程速度调给乘客看,再过一会儿便听不到广播通知了。
速度达到十九万公里每秒,但是在这近全面黑暗的宇宙中没有任何对比感觉,有的只是约三个G的重力加速度。然而这个速度丝毫没有让纳米材料有任何移动,仿佛被靠上了牢牢的枷锁,如同大量泡沫被装在小盒子中一样稳定。
王建川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闭着眼睛紧攥着座位扶手,像极了普通人第一次坐过山车。他轻轻拍了拍志宁鸿的肩膀,小幅度地将上半身倾斜过去说道:“长官,说实话我心里挺忐忑的。说个比喻吧,就像前方聚集了一大片浓雾,让我始终看不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您有这种感觉吗?”
志宁鸿长吸一口气后徐徐叹出:“你最近是在看《溯源七问》吧,还记得七个问中的最后一问吗?‘命运多舛逆,天道固自在?’,二十年来我就还记得这一句。它是整本书篇幅最小的一章,到文章结尾作者也没给出准确答案。”
速度二十五万公里每秒,此时的速度已经足够快,导致舱内外的时间流动出现差异。如果此时有个高维观测者以舱外时间看舱内,那么他将会看到舱内人员一动不动,原本几秒钟眨一次眼睛可能变为半小时眨一次。
此时舷窗外依旧是漆黑无垠,远处稀稀落落的星光甚至位置都不会变一下,让人有种仿佛还停留在原地的感觉。
拖在飞船身后的十条等离子光柱已经被超距作用压缩成一个长在飞船引擎后的等离子半球,远远看上去就像战斗机冲破音障所产生的音爆,就像一个新生的小太阳。
“我才看到引子部分。”
“你真的应该将它看完,这七个问只要解决其中一个,你就是人类的先驱,犹其是最后一个。我个人认为天道是本来就存在的,至于命途多舛那也是本来就存在的。宇宙既然诞生了人类,自然就有人自己的使命。社会的复杂程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想要成功驾驭它比穿越整个宇宙还困难。不要担心前途的迷茫,只要你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管前方是雾是霾,你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王建川默默地看着志宁鸿,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上一次跟他说这些道理的还是一个世纪前的父母和老师。
速度二十九点五万公里每秒,此时此刻中微子雷达波频已经大大延迟,即使再精准的记录在此时也呈现出颓势。人们没有办法想象脱纳米强韧化泡沫材料后会被超载挤压成什么样。
志宁鸿向窗外探去,眼前的景象令他吃惊——星星竟然在眨眼睛!
接着所有人都发现了这一幕,安德列目瞪口呆地一时竟忘记了呼吸。
哈里森借着泡沫具有传声的特性向大家解释:“大家请不要惊慌,我们所看见的其实是相对论中的慢放宇宙。因为我们的速度过快,恒星的光几乎与我们平行。我们都知道,恒星不断发光发热就是由于其内部的氢原子和氦原子不停地发生聚变,所以我们只是减缓了它们聚变的时间。在这一束光跟上我们时,下一束光还在路上,于是便出现了这种闪烁现象。上帝啊,我们是第一批见到如此宏伟的宇宙现象的人类,保佑……”
最高速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分半,但速度依旧没减下来。李敬业看了眼导航雷达时速:30.1万公里每秒。
“怎么回事?怎么会达到30万?雷达出故障了吗?”哈里森的脸色一下子苍白起来。
“快!快看星星!”安德烈突然尖叫道。
众人向外看去,原本一颗颗“眨着眼”的星星变成了一条条细长的线,线的光亮也在逐渐消退。与此同时,充斥着整个船舱里的泡沫也在逐渐消失。
大家还来不及恐慌,舱内的全息投影就启动了,它在舱顶泡沫消失的空间上投影出一个人的半身像。影像不受速度的拉扯,人像那清瘦的脸庞、微凸的颧骨和那双出神的眼睛实在令人胆寒。
志宁鸿此刻也目瞪口呆了,因为大家都认识那个人像是谁。
船舱内的广播突然响起,似乎丝毫不理会这高速度带来的延迟。广播洪亮而沉重地用英语掷出一句话:“我是希尔顿,听着,你们有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