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指导方案发布
近日 ,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卫健委研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呼吸支持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指导方案(试行)》。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指导临床规范开展呼吸支持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在总结疾病特点和临床诊疗经验基础上,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研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呼吸支持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指导方案(试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常累及呼吸系统,导致肺炎。重症(包括重型、危重型)患者以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同时可伴有心脏、肾脏、肠道等多个器官损伤。呼吸支持治疗是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挽救性治疗手段,应及时、规范、合理的应用。
方案指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状态及临床常规器官功能评估。此外,以下指标变化应警惕病情恶化:
1.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
2.组织氧合指标恶化或乳酸进行性升高;
3.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或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C反应蛋白进行性上升;
4.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
一般情况下,PaO2/FiO2小于150 mmHg,应考虑气管插管,实施有创机械通气。但鉴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应单纯把PaO2/FiO2是否达标作为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而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器官功能情况实时进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延误气管插管,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要应用原理是应用泵(其作用类似人工心脏)将血液从体内引至体外,经膜式氧合器(人工肺)进行气体交换之后再将充分氧合血回输体内,完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是常规治疗无效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