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明学中医06】经络路径循环

大家好,这里是行明学中医。人体是座城,每人有不同,干支敲门砖,生态在循环,生态在循环,就有正向的循环和逆向的循环,人从一个细胞开始,就进入循环,良性循环是正向正常的,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进入循环紊乱,所以知道正向循环是什么样的状态,也就知道什么情况下是出现了问题,就像一个机器,知道正常运转和使用该是什么样,才能知道它在什么状态下出现了问题,说完脏腑循环,就轮到经络的循环。

脏腑的循环运行符合五行规律,正向顺的循环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脏腑在循环实体物质,经络在循环气和能量,由心脏这个热力源产生的热力,还有肾这个先天之本和外界进入体内的各种气和能量。经络的循环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人体按照地支时间顺序进行循环,另一种被称为传遍,是人体异常后病症沿着经络流转的路线。


人体的经络分成两大类,“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有12条,分为6条阳经和6条阴经。“奇经八脉”有8条,分为“任脉和督脉、冲脉和带脉、阳维脉和阴维脉、阳桥脉和阴跷脉”。

通常我们会认为只有正常和生病两种状态,但是从中医角度看,从正常到疾病,中间还有6个阶段是症状阶段,症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发展成为疾病,也就是说有6次机会能阻止疾病的出现。这6次机会就在十二经络里的三阳经和三阴经的流转过程。十二条经分为6条阳经和6条阴经,阳经再分为手和脚,手3条,脚3条,两两同类对应,也就是有6条,叫作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阴经手和脚也是各3条,两两同类对应,也是6条,叫作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病气在体内运转循环的过程叫作“六经传变”。

“六经传变”通常的顺序是,太阳经传阳明经,再传少阳经,再传太阴经,再传少阴经,最后传厥阴经。这是病症从外入侵的情况下,完整的流转顺序,典型例子就是感冒。其他病因,可能会从某一个中途感染,然后继续往下传,有些病也可能到少阳后直接进入少阴经,最后到厥阴经。也就是说从阳到阴,从外到里的顺序是不变的。

人体是一个整体,各条路相通,懂得原理,治病可以从很多种角度切入,很多种方法都可以治同一个病症。因为有根本规律和原理,高手对待病症就像下棋,像策略游戏,像用兵打仗一样,对手稍有动作就能察觉和预判,并且能采取多种战术制敌。
十二条正经,每个穴位都有属性和作用,每条经在手肘和膝盖以下,都有5个基本属性和作用的穴位,叫作五腧穴。这5种属性的穴位可以用作快速判断病症和治疗的方法,在手肘和膝盖以下治疗,最常用的就是这5种属性的穴位,用他们搭配起来已经可以处理绝大部分的病症了。
五个穴位名字叫作井穴荣穴俞穴经穴合穴,这5个穴位,每个穴位也有它自己的五行属性。十二条经络,大类分为阴阳两类,阳经6条,阴经6条。5个穴位的五行属性就是在阴阳两类上有所不同。
阴经从手指脚趾末梢向身体走,5个穴位,井荣俞经合穴对应属性为木、火、土、金、水。
阳经从手指脚趾末梢向身体走,5个穴位,井荣俞经合穴对应属性为金、水、木、火、土。阳经再额外多加一个原穴。经和经相连的地方再加一个联络用的络穴。
也就是说,一共12条正经乘以5个穴位加上6个阳经原穴加12个络穴等于78个穴位。人体一共408个穴位中,在手肘膝盖以下操作,只掌握这78个穴位,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日常使用。

然后来说这些穴位,可以针对什么样的病症。
井穴,对应冬天,脏主冬,脏腑病可以使用。
荣穴,对应春天,颜色病可以使用,针对面部反应出来的青红黄白黑颜色。
俞穴,对应夏天,时间病可以用,特定时间发作的病症。
经穴,对应长夏,声音病可以用,带有嗓子发声的病症。长夏补充一个知识点,指的是四个季节交替时的中间4周,春到夏,夏到秋,秋到冬,冬到春,前一个季节的最后2周,后一个季节的前2周。
合穴,对应秋天,味道病可以使用,比如嘴里有甜苦金属味,嗅觉有腥臭味。
阳经的原穴,可以安五脏,在五脏不平衡时使用。阴经以俞穴为原穴。
络穴主要是配合原穴治疗使用的。这种治疗方法称为“原络治疗”。

好,人体是座城,每人有不同,干支敲门砖,生态在循环,我们说了脏腑的生态循环和经络的路径循环,下期来说脏腑是怎样和经络相匹配的。我是行明,在行动中明了一键三连,加入我们,来讨论中医里的科学方法和客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