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是蜀国?还是汉朝?这是个问题

2018-08-04 00:10 作者:总华探长陶晴贤  | 我要投稿


      尤记得N年前看过华仔的那部烂片《见龙卸甲》,结尾邓芝高喊“大蜀国万岁”时,老子真有砸显示屏的冲动。里面充斥着一大堆戴着德法军队钢盔的魏兵甲汉兵乙咱也就忍了,可基本的历史常识总不能搞混,就好比南明的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时,群臣总不会高呼“大肇庆万岁”吧?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是小屁孩的时候还真把三国里的“蜀国”当蜀国了,包括现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仍然认为刘备所建的国是蜀国。其实细心琢磨就会明白,刘备既然是声称维护汉朝正统,在曹丕篡汉建魏后称帝,怎可能改一个地方色彩如此浓厚的国名。不过当我看到连94央视版《三国演义》也在犯同样的毛病时,咱还能说什么呢?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刘备建立的是汉朝(汉国),那么为何人们还常常以蜀国来称呼它呢?这主要是与史学上的朝代命名方法有关,如同咱们平时在书本或影视作品上看到的“西晋”、“南宋”之类的朝代名,是属于历史上的称呼(史称),并非真正的名称。因为这些朝代出现过中间断层的情况,因此史学家以其首都的位置来在朝代名前添上方位词,以便于区分其所属时代。


      汉朝由于中间经历过王莽篡汉、刘秀中兴的事件,故史学家同样把汉朝分为两个部分,前者为西汉、后者为东汉,到了曹丕建魏,东汉就宣告灭亡。而在群雄割据时成功占领四川一带的军阀刘备则以延续汉统为名,在成都正式称帝,国号为“汉”。为了与东西汉作区分,历史上把他所建立的国家称为“蜀汉”。故此我们平常琅琅上口的“魏蜀吴”其实是错的,因为“魏”与“吴”是正式的国号,而“蜀”并非国号,仅仅是历史上的称呼而已,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魏汉吴”。而这种错误的理解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自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的实际统治范围就只有益州(四川)一地而已,羌地和云贵地区仍然由各个少数民族的头领控制着,诸葛亮南征不过是通过胡萝卜加大棒令这些头领们与蜀汉和平相处而已,并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管治。故此魏吴两国,包括后来取代魏国的晋朝皆不承认刘备的国家为“汉”,也不认同他继承刘氏皇室,而是基于其主要领土在蜀地,故称之为“蜀国”。即便是刘备方的臣民,除了以诸葛亮为首的死忠分子外,恐怕也没几个人真把偏安一隅的汉朝当天朝,多半都会以“蜀人”自居,毕竟刘备辖下的臣民大多是益州人。

 

      其二,陈寿在编写《三国志》时依照三方的势力分为《魏书》、《吴书》和《蜀书》,而《蜀书》自然就是记载刘备阵营的史料。陈寿虽然生于蜀汉,父亲也是蜀汉的官员,但他在修书的时候三国已经归晋,因此站在晋朝的立场上,他不可能承认蜀汉为正统,故修书时同样以“蜀”称呼刘备建立的国,而不使用“汉”这个正式名称。《三国志》因其记事翔实、文字精炼,与《史记》、《汉书》齐名,使得“魏蜀吴”的称谓更加深入人心。


      其三,从正统角度来说,威逼也好,利诱也罢,人家曹丕好歹是通过“禅让”的合法手续来接收东汉的国祚,所以三国时代也被称为“魏朝”,刘备号称延续汉统而建立的汉朝反倒得不到史家的认同。后世“尊刘抑曹”的观念主要来自明代的《三国演义》,但搁在东汉末年他不过就是一介地方豪杰而已,虽然他自称是汉景帝玄孙,但恐怕没几个人会当真(你一个卖草鞋的也配姓刘?),因此这个所谓的“汉朝”不仅敌人嗤之以鼻、东汉遗臣们也未必会买账。


      尽管刘备建立的“汉朝”得不到当时和后世的承认,但至少他自我感觉良好,旗号绝不可能挂一个大大的“蜀”字来自我贬值,否则诸葛亮写《出师表》兴兵伐魏、光复汉室的壮举就无从谈起了。


八零九零游戏时光专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ouxihuaijiu

是蜀国?还是汉朝?这是个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