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笔试科二知识点梳理(10)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简答)
1、班级定义: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基本单位
2、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形式,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3、班级的教育意义(简答)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2)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二、班集体(简答)
1、班集体构成要素
(1)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共同生活的准则
(4)一定心理氛围、情感纽带
2、班集体形成条件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规则秩序
(4)组织多种多样活动
(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填空)
1、定义: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未经权利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2、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自发性、相似性、封闭性、竞争性、权威性、畅通性、盲目性、散漫性、排他性、可变性
四、学生非正式群里的管理对策(简答)
1、在思想认识上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
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
3、注意发挥和引导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4、正确认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处理方法
5、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
五、班主任概述(简答)
1、定义: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要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2、班主任的专业地位要求
(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2)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3)班主任是班级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4)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
3、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2)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家长、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3)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组织引导和教育管理能力
六、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简答)
1、基本任务: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2、职责:
(1)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5)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共青团工作
(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配合
(7)评定学生操行
七、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简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
(1)含义: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伴随在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是有效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体现:
<1> 了解学生个体——了解学生自身情况、了解学生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
<2> 了解学生集体——全班学生基本情况
(3)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2、设立班级目标:确立目标时注意,渐近、有恒、多样
3、转化后进生
(1)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2)要弄清状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
(3)努力培养后进生学习兴趣
(4)要反复抓,抓反复
八、班级管理概述(简答)
1、班级管理定义:是班主任带领学生,对班级中的人、财、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2、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平行性原则
(2)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3)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目标原则
九、班级常规管理(简答)
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十、班级管理中的偶发事件特征和处理原则(简答)
1、偶发事件特征:偶然性、突发性、爆炸性、紧迫性
2、处理原则:
(1)控制感情,沉着冷静
(2)了解情况,掌握分寸
(3)依靠集体,教育学生
十一、班级活动含义和意义(简答)
1、定义:班级活动是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
2、意义:
(1)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
(2)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3)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
(5)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十二、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简答)
1、选题
(1)要求:选题要符合教育意义
(2)依据:
<1>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计划
<2> 班集体的现实情况
<3> 学校教育计划和活动安排
2、制定活动计划
3、活动实施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