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关注高血糖,却忽视了低血糖?低血糖可能会更危险
大家往往都关注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会增加高血糖的患病风险,十分注意高血糖疾病,却往往忽视了低血糖的存在。
低血糖其实比高血糖更普遍,相信大家都有过身边人或者自己因为低血糖症状而无力昏倒的经历,如果是昏倒在室外,更可能对身体造成额外的意外伤害。
因此,低血糖应该被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

一、什么是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人群和非糖尿病人群来说,低血糖的定义是有差别的。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的血糖值低于3.9mmol/L便可以诊断为低血糖,而对于非糖尿病人群来说,血糖需低于2.8 mmol/L才会被诊断为低血糖。
低血糖是一种由多个原因导致的静脉血液葡萄糖浓度降低,从而兴奋交感神经,并导致脑细胞缺氧的综合征。
低血糖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分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脑功能障碍症状。
当体内血糖过低时,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兴奋交感神经从而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升高血糖,而交感神经兴奋后会引起心慌、出汗、颤抖、饥饿、面色苍白等症状。
此外,体内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基本上全部依赖于血液中的葡萄糖的供能,低血糖时,由于大脑没有足够的葡萄糖保证功能的正常运转,也会出现认知障碍、精神不集中、神志改变、昏迷等症状。

二、容易发生低血糖的人群有哪些?
1、处于节食减肥中的人群。
处于长期节食减肥的人都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当身体已经利用完了原本储存的葡萄糖量,却又无法从食物中获得新的足够的葡萄糖供给,便非常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2、经常不按时进食一日三餐的人群。
不按时进餐也会导致人体葡萄糖补充不及时以及不足量而产生低血糖症状。尤其是对于不吃早餐的人群。经过一晚上的消耗,身体内的葡萄糖含量本来就所剩不多,如果没有在早上及时进行葡萄糖的补充而开始一天的工作,体内血糖含量会不足以支撑身体的正常运转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不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很明显,降糖药的作用就是降低血糖的,当病人超剂量服用降糖药时,很容易导致血糖降低速度过快,而致使低血糖副作用的产生。第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影响身体调节低血糖的能力从而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并且,低血糖也可能反过来加重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4、其他疾病导致的低血糖。
例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缺乏等,都可以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三、如何预防低血糖?
1、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包括不刻意地节食以及每天按时吃饭。对健康人群来说,身体有足够的糖分维持机体器官正常运转,便不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2、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合理安排每天的餐饮、运动量及制定适合的降糖目标。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摄入的食物的分量应该是和降糖药的剂量相匹配的;并且,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在运动中发生低血糖反应,使得自身受伤;制定合适的降糖目标也是必须的,降糖速度应该适合自身情况,如果降糖速度过快,也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3、对于容易低血糖的人群,应常备糖果。
糖果可以快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在自己觉得有心慌等症状时可以马上服用,以免自身受到进一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