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何一生不受重用,是乾隆不识货,还是纪晓岚言过其实?
现如今,纪晓岚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一段纪晓岚扛着个大烟袋和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但是大家仔细回忆回忆,如果没有哪部电视剧,又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大名呢?就算知道,也是仅有的几个学者从他那部草堂笔记中了解到的。话说纪大烟袋如此的一个大才为何一生都没有受到重用,是乾隆皇帝真的不识货吗?

影视题材从根上说是一个艺术作品,而凡是艺术作品都有它过高的艺术追求,而对人物刻意的加工。纪晓岚就是这样一个被编剧刻意夸大的一个人物。有些情节是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所改变,而有些则是完全虚构。
例如影视剧中曾经以铜齿铁牙来命名,但其实纪晓岚是一个结巴,而且是属于那种前结巴,就是憋半天憋不出来一个字儿,一旦说出来就口若悬河那种,仅此一点就说明了影视剧中的纪晓岚是可事实完全不符的。
再说长相,张国立先生虽然算不得上一个大帅哥,但也是仪表堂堂,可真实的纪晓岚却并没有那么好看,并且它是一个高度近视。喜欢抽烟,这一颠倒是非常符合事实,在影视剧中,纪晓岚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大烟锅,即使在朝廷议政也是形影不离。
但如果在现实中的话,他是不可能把这个烟袋锅带上金銮殿的,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你在烟袋锅里藏着一个暗器刀之类的怎么办,即使是殿前武士也得在门外候着,除了奏章是不允许在任何东西上朝的。而且真实的纪晓岚烟瘾非常的大,据说她的烟袋大的吓人足,可以装下四两烟丝。
我们都知道纪晓岚一生的功绩,主要是编纂四库全书,有一次他在圆明园里办公,这个地方是禁烟的,有一天憋的实在不行了,于是就在屋里偷偷的抽了起来,正在这个时候乾隆走了过来,情急之下,纪晓岚只好把烟袋装进靴筒,直到乾隆察觉出了异样,她才说出了实情,这个时候他的脚已经烧出了好大一个泡,这在历史上是有真实记载的,也就是说纪晓岚烟瘾大是真的。

那么纪晓岚有才肯定是真的吧!编纂四库全书是名垂千史的一件事,如果纪晓岚没有两把刷子,那么乾隆也不会委任他这么重要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辩证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因为在清朝入关的时候,清朝的列祖列宗为了加强对汉族的统治,销毁了大量的书籍,乾隆皇帝为了弥补这一过失,让纪晓岚收集现存的书籍统称为四库全书。确实,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才学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个任务的,但是作为一个文人,诗词歌赋提笔写字,这是最基本的文学素养,如果一个文官仅仅会这些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在金銮殿上为官的大臣更重要的还是要拥有治国安邦的文韬武略才行。

并且纪晓岚也并没有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那样刚正不阿,清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曾经大兴文字狱,而乾隆年间的文字狱是最多的,曾经有一个秀才写过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招来了灭九族的罪过,大清的文人人人自危,甚至不敢乱说话,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时期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文学创作的原因。纪晓岚虽然不是一个阿谀奉承的奸臣但也绝非一个敢于直谏的忠臣。他也想明哲保身,他也怕谁从自己编撰的四库全书中摘出那么一两句,给自己招来大祸。于是他在编书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把所有反对清朝的句子都给抹了去。

最后一点就是影视剧中曾经用很大篇幅描述的纪晓岚和和珅之间的争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纪晓岚曾经在刚刚入朝为官的时候,参过和珅一本,但这对于和珅只是无关痛痒的事情,根本没有把和珅怎么样,等到乾隆末年的时候,和珅的权力已经大得吓人,这个时候纪晓岚想和和珅说话和珅也看不上他。所以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那些两人之间的争斗也只不过是编剧为了丰富故事情节而做的改变。

但有一点,纪晓岚是肯定比和珅强的,和珅虽然一辈子叱咤风云权倾朝野,但却在乾隆死后的第三天就被嘉庆给抄了家,还留下了一个千古的骂名。纪晓岚虽然为官一生,没有什么大作为,但确实能够明哲保身,活到了80多岁才死。这也是他比和珅强的唯一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