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如若阮籍行济世 第三十七章
“这两日左民尚书弃印辞官,河南尹也上书请辞了,光是我所在的尚书省中就空出了五六个位置,其他官署的情况也不乐观,但是看着曹爽并不担心的模样,左民曹那边叫了贾充先过去顶着,不过左民史尚且得力没出什么乱子,河南尹这里缺了,就手忙脚乱起来,今日一早,官署里就差人去请司隶校尉毕轨前去主事,可怜毕轨与曹大将军喝了一夜的酒,就这样被稀里糊涂的叫起来,等被人搀进了府衙里还不明就里没有清醒!”钟会豪不遮掩的笑出声来,司马昭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在他们看来,走了的人自然是不得用的,既然如此就不必留了,左右都有求官的上赶着巴结他们,有没有真才实学这事,他们就不管了,只要是自己的人,又大权在握,没什么可顾虑的。”司马昭对曹爽他们是不会吝啬于讽刺挖苦的。
钟会见司马昭接了自己嘲笑超爽等人的话,心中有了衡量,立马接着说道:“细算一算,这几年来曹爽做了不少蠢事,先是罢免了朝中颇有人望的正直且能忠言直进的卢毓卢老大人,这般犯了众怒,得了个不能纳谏容人的名声,虽然最后因为朝中议论纷纷不得不重新任命卢大人,却是个光禄勋,光禄勋人员众多,而且不过是守着宫中的事物,和贪玩的陛下,这一招就让卢大人将朝政全都脱手了,像朝中人摆明了态度,若是不能和他们一体,那便黜落。”钟会嬉笑着摇头接着道:“之后又将先帝特地留给他的孙礼孙将军遣到了扬州去,这孙将军也是难得的忠贞之士,曾经在围猎时砍杀了威胁先帝安全的猛虎,若是曹爽真有容人之量,就应该将孙将军留在京中才是,可惜啊……本来可以是曹爽麾下的一员猛将,如今在地方心灰意冷……,再然后又将傅嘏罢官了。说起来这傅嘏本来是与曹羲交好的,为着友谊还特地提醒了曹羲何晏急躁不可笃信,谁知曹羲去劝曹爽顺口将这事说了出去,转眼何晏就知道了,何晏心眼狭小寻绊就将傅嘏赶了出去,傅嘏务实长于军政,就因为何晏的心窄,如今太傅得益,傅嘏已经算是司马家的智囊之一了。”
“你倒是知道的清楚……”
这几位被曹爽惹怒了的忠贞之士,如今都暗自偏向司马府,时不时有书信往来,暗通有无。
“既然要当子上兄的左膀右臂,为子上兄出谋划策,只会在一旁叫好那是不成的。还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钟会对向司马昭轻描淡写的就说出这些常人不知的消息却毫不在意,似乎只是在说平日里的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一样。
司马昭对钟会的话感到一丝慌张,毕竟是暗地里的事,猛地被抬到了明面上,心脏骤然猛跳了几下。
说完这句,钟会迎着司马昭稍有提防的眼神道:“司马家看似薄弱实则实力雄厚,其实朝中并非只有我等知道此事,不过是因为曹爽势大不好明示于人而已,也正是因为知道司马氏的实力,信任司马氏的能力,所以会才这般坚定的站在子上兄这边。”
司马昭闻言内心更加慌张了,父亲常常与兄长一同谋划策略却不曾叫他参与,实际司马氏如何反扑的计划详情他一概不知,虽然说父亲足智多谋事无不达,但是不知内情的他实在猜不出父兄有何布置,而正在他也所知有限的情况下,从小跟着他玩的钟会却安之若素的坐在自己的身边陈述着自家的对外布置,司马昭在这种站在第二层,事态不能全知,在能摸到些什么却摸不真切的情况下很难保持平时和钟会相见的平静心态,毕竟他心里也没底。
司马昭面上不显,想了想,决定听一听钟会所了解的情况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恐怕不是只了解了这些,既然你知道不少,不如全说出来,让我看看你究竟了解到了什么地步?”
钟会笑了笑,接着前话继续说:“要说司马家天然的同盟,那当然是朝中三老中除了太傅大人外的其他两位,司徒高柔高大人和太尉蒋济蒋大人。曹爽急急忙忙的将三位一同尊至高位虚职,本来就是存着这样的心思,曹爽理政不得法,辛苦治国多年的老臣们都会看不过眼,不能容忍曹爽祸国,自然不同自盟。而另一个同盟也是曹爽自己推过来的,这人便是当朝郭太后。”
听到这里,司马昭眼睛转了转,没有接话,钟会讲下去:“前几年陛下年幼不能理政,太傅与曹爽若有争执便去找太后裁决,但是太后仲裁常常属意太傅而对曹爽的意见有诸多不满,这般日久,曹爽一派的政见总不得实行,不免心生怨怼。其实光是政见不同也不至于就能让郭太后恨上曹爽,关键在于曹爽在伐蜀之后声望受挫,执意整合了禁军,就将郭太后堂侄所领的中垒军和中坚军都并入了曹羲的麾下,让郭建郭德只剩下了一个空头衔,之后曹爽一派就掌握禁军大部。……郭太后无子,一直视两个侄儿为己出,心啊肝啊的疼,如今这般却眼见着侄儿的事务被强夺失去了护卫宫禁的权力,同时让自己在宫中毫无保障可言,如此一来太后怎么能咽的下这口气?之后郭太后就开始在陛下身边常常进言,所出之言都是不利与曹爽的,这样一来两方皆不能互溶,于是等到陛下亲政,曹爽心知陛下不愿受太后管制所以利索的向陛下上书将太后迁出了皇宫。这样一来,太后与郭家就都站在了曹爽的对立面。”
“郭太后不在宫禁,郭家世代军旅不在政权中心,恐怕并不能对我们太有益处。”司马昭淡淡的说。
“本来也不需要多有益处。”钟会道:“陛下并非先帝亲子,就因为这条,就应该知恩图报加倍的侍奉嫡母才是,可是如今太后在哪儿呢?太后在永宁宫。曹爽为了权势不顾礼法,而天下的儒士们都是以礼法为立身之本的,如此这般就是和天下读书人作对,只要是修身自爱的有识之士就不会进入曹爽的麾下,那曹爽麾下如今是什么人呢?不过是贪财的邓飏揽进来的一些攀附权贵的小人而已。而人心向背,往往是成败之本,曹爽犯了大忌了。不过他自己看不清罢了。”钟会颇有些小得意的说。
“还有两个人,这两人我拿不清主意,猜测着也是太傅的麾下,”钟会朝司马昭眨了眨眼又继续道:“一个是安丰太守王基,一个是如今的太仆大人王观。”
司马昭心中一跳。
钟会没有等司马昭的回复,咧嘴笑着继续道:“昔日王基大人受困于扬州刺史王凌之手不得升迁,那时还是赖得太傅大人开口向王凌要人,这才将王基大人召回了京城,虽然王基大人没有对太傅大人明确表示过什么,但为人耿直的人大都知恩图报,若有一天太傅大人有什么需要指使,王基大人一定义不容辞。而第二位的王观大人,王观大人也是受太傅大人举荐,这才在朝中任职的,王观大人在先朝先升尚书,后又转任了少府管理宫中财物,期间曹爽几次想挪用都遭到王观大人阻挠,曹爽备受其扰这才将他调任了太仆。……注重规矩的人往往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规则被破坏,曹爽犯了王观的人的不能忍,所以在关键时刻王观大人也会站在司马家一边。”
司马昭沉默不语,其实父亲举荐这些人在朝中任职本没有太多私心,当时只是一心为了社稷着想,只是到了这时候,原来朝局所要求的刚正不阿反而成了被讨伐的罪过,所以才间接的促成了这样的结果。
可以说是当时无心,只是到了某些时刻却能变得有心起来。
“……这样一细想,高柔大人,蒋济大人,孙礼将军,卢毓大人,王基大人,王观大人,不算仍在各地散落的司马家亲信,光是这几个就能知晓,太傅大人的择人标准都是行的端坐得正的正直果敢之人。”钟会轻晃着脑袋叹道:“太傅大人人心不偏,一心社稷……这样一来天下人的心都会偏向司马家了。”钟会一手托着腮总结道。
“哦,还有一人……”钟会突然会意到了些什么。
司马昭挑着眉等钟会的后文。
钟会比之前更加犹疑了,想了想抬眼问司马昭道:“阮籍可是太傅大人属意留在太傅府的?”
阮籍?司马昭也不知道。
钟会见司马昭面露疑惑,自己反而有所衡量:“阮嗣宗其人没有规矩难以管制,若是拴住他,不是抽刀见血,就是抑抑而死。”
司马昭听了钟会这话也觉得贴切。阮籍此人与常人不同,欲望太少,难以掌控,恐怕不适合拉拢结交。
钟会说到这儿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兴致,接着对司马昭说起前句:“如今这局面下,司马家可有得布置了,朝中又空出了许多位置,明里暗里可以安置一些自己人,还有……,河南尹,河南尹的人选可要试着拿下!”
野王屯田的事伤人一千,怎么会想不到会自损八百呢?
司马昭一听到这个,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这可真是激起了他的复仇之心了!
京师所在郡,河南尹可以管制握在曹爽手中的司隶校尉!
拿下河南尹,京城之中就又有了一份制衡之力了!
“你可有什么人选举荐?”
“不是什么新人,……可以试试将王观大人推一推……”钟会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