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诠释分析的原则》(欧丽娟)
人在不断地成长中,自觉,反思,面对,实践“不要被本能所宰执” 人物分析就好像是“把脚伸在别人的鞋子里” 一、与日常生活中和别人的相处一样,不要随意贴标签。 “个人: 特定的经验上的个人(各人有各人的成长史,生活空间)=特质; 价值的拥有者(宝钗代表礼教,黛玉代表性灵)=价值” 特质不等于价值。 把人物分析以经验上的人来看待,否则你不会成长,看得更远,更深,理解更丰富,因为你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设定。 二、为什么我们会很容易贴标签简单的二分法 【传统】“作者快速脸谱式塑造与读者脸谱式阅读,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以角色登场而不是人物,一上来就已经分类好了,这是好人,这是坏人,这是工具人 ” 扁平人物=价值的拥有者=抽象化,概念化 圆形人物=特定经验的人=新奇,深不可测,活在小说外=与众不同的生命史 伟大小说=足够多的圆形人物+部分扁平人物(主角一定要是圆形人物,否则绝对不会吸引人心,只会觉得假) 三、小说的来源——史传。 同样也不忽略描写人物的缺点,弱点,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才是你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不要害怕缺点,有成有毁,才合情合理。 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你为什么是这样的? 1.基因,天赋(智力,道德); 2.教育和环境(家庭) 3.一定程度的自主(内归因)。 主体心理学——主体能动性,反求诸己,自己负责。 【黑格尔】“这里就是罗德岛,要跳就在这里跳”(任何地方都是罗德岛,要做成一件事不能只归因于外界,而主要在于你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