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千年传承看信念的颜色——中国红
当看到孟晚舟女士走下飞机,踏上中国国土时,一抹鲜艳到夺目的红裙,让所有国人为之哽咽。
“孟晚舟在机场发表简短讲话,她表示:“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随后,现场的欢迎人群唱起《歌唱祖国》。”

我们一直在困惑,服饰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真的就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吗?
不是的啊,当我们看到孟晚舟女士那抹如火焰般在黑夜里跳跃的中国红,不由得心潮澎湃,刹那间脑海里千转百回的便是“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这种共情,不是肤浅的好看,也不是狭隘的个人喜欢,而是根植于数千年以来,深埋于中国人心中,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颜色,不过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但是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发自内心的热爱,则是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今天在设计界所说的“中国红”是对红色的一种称谓 ,是色值为“C0 M100 Y100K0”的一种色彩,来源于明代一种陶瓷制品的名称。但是“中国红”早已超脱了某种颜色的称谓限制,变成了一种符号象征。我们从“炎黄子孙”、“赤县神州”等等称谓都能看出对红色的尊崇。我们就从历史史料来看看,今天“一颗中国心”不变的千年色彩。
距今约2.7万年前,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的人骨化石上曾发现撒布赤铁矿粉。“在山顶洞下层文化层的3 枚完整人类头骨(一男二女)与一部分躯干骨旁边,考古学者发现了赤铁矿的粉粒。与此相呼应,有的穿孔制品上也有类似发现,如穿孔石珠、钻孔鱼骨表面也染有赤铁矿粉,钻孔小砾石底部也残留有红色;而这些穿孔制品,很多同样分布于“山顶洞人”的骸骨周围。”无独有偶,1965 年,在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发现18 具人类骨骼,有的骨架上染有赭色矿粉粒。根据研究者的判断,赤铁矿粉代表着鲜血、火焰、光芒……这说明,至少在旧石器晚期,中国大地上,先祖们便已经产生了墓葬文化,以及相应的精神追求。在这种精神文化的诞生中,沟通亡灵的手段之一,便是鲜艳到刺目的红色。
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墓葬文化中出现了朱砂的痕迹。距今约6000年的陶寺文化,不仅在墓葬中采用朱砂铺底,也在陶壶上用朱砂书写文字符号。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有6000年前的红色涂漆木碗,至今鲜艳。

有可能是夏朝都城所在的二里头遗址,不仅有玉器、铜器裹在朱砂粉中,还有专门贮藏朱砂的场所。
商代也用朱砂。殷墟妇好墓出土一个研钵,器壁上还能看到残余的朱砂。商周时期,所谓歃血为盟,必然是用鲜血般的红色,来象征盟约的神圣、庄严。

此时的红色,代表着郑重其事、庄严堂皇。周代发明了一种经典配色,红色配黑色,玄衣纁裳。玄色中黑中带点红色,纁色是红中带点黄色,象征天地交替的色彩。这种配色庄重典雅,深沉厚重,再配上凤鸟龙纹,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依然倾倒众生。


在距今4000—3500年的新疆小河墓地,出土了用西茜草染色的毛线,用赤铁矿染色的木梳。
在周代的文献里,有“赤、丹、朱、绛”等等具体的区分。《楚辞》中对红色描写入微,如《招魂》的“红壁沙版”、“经堂入奥,朱尘筵些”。《诗经》中也给不同深浅的同一种红色起了不同的名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邶风·简兮》:“赫如渥赭”,《秦风·终南》:“锦衣狐裘,颜如渥丹”,还有著名的《国风·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考工记》记载道:“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的服饰,也以鲜红之色为尚。
2013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齐故城冶铸考古”项目组在对临淄齐故城阚家寨遗址B区第Ⅱ地点的发掘中,清理出一些纺织品遗存并进行了采样。根据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文章介绍,出土了战国秦汉时期的艳红夺目的丹漆纱残片。

汉代的女性也多用红色来装扮自己,这是不变的时尚。比如西汉马王堆墓葬里就出土了朱红色白缘的袍服:朱红罗绮锦袍。

也有长裙,如西汉绛紫绢裙。

红色代表着权力,是帝王将相礼服上的重要色彩。比如冕服,就大面积地使用红色,展现出帝王煊赫的威严。

“红裙妒杀石榴花”、“笑脱红裙裹鸭儿”……一袭“红裙”,在中国女性的服饰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当我们静静地看着壁画时,彷佛看到了唐代的娇俏女儿,穿过历史长河,与我们遥遥对视,红色的上衣、红色的长裙,青春蓬勃,勃勃生机,生命力跨越了时空,感染着千年之后的我们。

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紫红罗地蹙金绣上衣

紫红罗地蹙金绣裙

除了经典的红黑搭配外,金色与红色也是永恒的神搭配。富丽堂皇、繁荣华丽,扑面而来,那种充满金钱力量的沉重感,让人怦然心动。
明代著名的孔府旧藏中的衍圣公朝服,赤罗衣。

除了男性礼服大面积使用红色外,女性自然更是红色的拥趸。
明代“真红大袖”是命妇礼服,如《大明会典》记载:“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冠制如特髻、上加龙凤饰。”
在中国世俗社会里,红色不仅仅代表着权力和礼制,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红色象征着喜庆热闹、花团锦簇。


人们往往在人生中最盛大的典礼上穿着红色,代表着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红双喜、红被褥、红蜡烛、红对联、红鞭炮……一直到结婚穿红,参加喜事穿红,吉祥热情,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民俗符号。


红色是生命与力量的象征,从远古的灵魂之色、巫觋之尊,到后来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到后来的礼服和权力的象征,再到后来的喜庆热闹的民俗文化。自上古以来,几千年的斗转星移,红色一直象征着生命、庄严和权力,属于古代五色(青黄赤白黑)制度中的正色之一,有着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中国华夏衣冠体系中,永远都有一抹鲜艳跳动的红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中华精神的象征。
在今天,复兴汉服的浪潮中,我们回顾了华夏衣冠、中国服饰在历史中鲜活的颜色,也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传承千年的信念,是有不变的根基。无论我们对红色的解读,延伸出了无数的文化内涵,正所谓“易有三变”:简易、变易、不易。
中国红的深浅可以变化、中国红的文化释读可以变易,但是中国红代表的中国昂扬不屈,如烈火般跃动的心情,则是千年不易的民族心理。
中国人喜欢水墨画般恬淡平静的修身养性,自然也崇尚“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抗争精神。
服饰是形式,也是内容;服饰是表象,也是内心;服饰是无声的宣告,也是沉默的呐喊。
一抹中国红、一颗中国心。
变化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中国人火山岩浆般深沉滚烫的家国之心。
正所谓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我们仅以华夏衣冠,汉服体系中,传承千年的热烈之色,含蓄地向我们的祖国告白:
我们信念的颜色,就是中国红!

作者:西江月
编辑:君止
审阅:汉服世代
图源:网络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现代汉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