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庄子实践:如何消除情绪与辩论

2023-06-01 13:26 作者:o青明o  | 我要投稿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的脑海里面都会有很多【我应该的种种观念】。当这些观念还在控制我自己的时候,相对而言,潜在意识的声音,就会【非常微弱】。 而人会生病,其实是潜在意识通过身体的疾病,尝试与自我在做沟通。(疾病是潜意识寄来的情书)。 那么,人到底要如何才会开始能够接受潜在意识的讯息呢?走对方向呢? 所以,庄子用整篇齐物论,都在阐述一个实践的法门,这个法门也是佛家修行的窍门。 庄子讲,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情绪,有情绪的理由。不是说修道,心要静,要平静无波,内心要很和悦安适。就要,硬做到【我不要生气,不能生气】,要做到【慈悲】。 可是,站在庄子的立场,会觉得这是“完全不行”的。因为人要能够没有情绪,需要一个【必备条件】,当一个人是承认事实的时候,他的心是【承认事实的心】,这个人才会“没有情绪”。 什么叫做承认事实的时候,没有情绪。当我自己在面对生活人事物的时候,我完全能做到【不做任何预设的幻想】,我不存在【高估、低估】,自己以外的他者。重点是,【问题不在对方】,我会被外界事物搞得有情绪,是因为我在这之前,【做了错误的预设幻想,我的幻想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发生,我就会高估、低估他者,就会搞得自己很“受伤”】。重点是,不是把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可以让我【不必为自己负责】。而是,在最初的源头,【是我自己有一个搞错,就是我搞错了】。 这就好像,我自己的孩子平时只考50分,而我【期望】他考70分。然后,他回来的时候,我就会【很失望】。如果我承认他平时不用功,只有50分的能力这个事实,最后他也只考50分,这是【自然现象】。你会觉得自己的心就会【很平】,没有情绪。 所以,情绪的理由是:【你没有察知真相】。我会被周遭的他者【辜负】,其实是【我自己搞错了】。所有的情绪往源头去察知,其实都是基于“我搞错了”,让我自己“很难受”。 而实践庄子的第一点。就是随时随地,【有情绪的时候】都回到那个,我搞错的那个点。当你能不断回到这个点,你的感知力就会越来越提升。基于感知力的提升,把事实越来越能看清楚,一个人的心才能够越来越不会有情绪。于是,一个人的心才能得到一个安定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的感知不能提升,这个也搞错,那个也搞错,一个人的【心不可能安定】。 于是,佛家,释迦摩尼只强调一件事,实践八正道。而八正道的第一道叫做,【察知的正确,简称正见】。佛法的确是教人静心。可是【静心之本,再于承认事实,再于察知正确】。不是每天我在生活中,【我什么都搞错,还要说服自己什么都看开】。 所谓,佛家的慈悲,道家的无为。其实是潜在意识与表面意思已经打破了一个洞。已经由潜在意识开始支配表面意识的当下,做了一件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什么事情,但是这件事让所有事都出现好的结果。这种能量的流动,叫做慈悲、无为。这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只有潜在意识流动大到可以主导我自己的时候,出现【彼岸主导】的时候,才会有慈悲、无为。它是【很重要的心灵境界,而不是修炼法】。 修炼法是从【正见】开始的,而不是【结果】。所以,一个人能有清楚的彼岸主导,是需要你要细心喂养照顾,用【名为正见的草】去细心喂养,而照顾成长出来一头牛。从而因为心力越来越大,才会有彼岸主导的那天来临。可是,如果你拿结果去喂,就像用牛肉喂牛,就只会出现疯牛病。 所以,如果你的心想要提升心力,想要听得到潜在意识的呼唤,一定要在你情绪有任何起伏的时候,都去想【是我哪里搞错了】。这是【唯一】的法门,不用这一招,就完全没有办法练出【正见】。这是庄子在齐物论里给出的操作方法。当你完全没有办法操作这个方法,你就会看很多经典。 普通人只要每天很认真的练这一道,每天只要反省自己有搞错了。就像对自己说“对不起,我以后要更仔细”。随着练习的时长越来越多,心就会越来越“平静”,就会因为心的平静,感受到很幸福。这也是是庄子强调的第一件事,没有这件事没有人能修佛。 庄子讲的第二重要的事,【我执要如何去除】。我执去除的时候,同样是他里面的【我应该、你应该那个东西越来越少的时候】。人才能越来越能够听到【潜在意识的呼唤】,你要把那个墙壁打薄才行。 那打薄墙壁的方法,庄子原话转码俗话是讲:如果我们有一个念头,心里起了一个念头,就是我们的生命能化成了一种波动。【如果这个念头符合潜在意识看到的真相的话,这个念头是一个安然的念头,它认为我是真实的】。就是道家强调的修真。【一个完全符合事实真相的念头,是什么都不怕的】。“真理”使人放松。所以,【安然的念头完全不想要说服别人,它没有辩论冲动的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心灵修炼】。你唯有运用这个方法,才能找到【自己的我执,自己的搞错在哪里】。 当一个念头是【完整的事实真相的时候】,人不会有【辩论心】,不管别人怎么挑衅,都不会有。可是,当一个念头,它的讯息本身是有一些不实、不真实的成分在里面的时候。它的本质就会有一种害怕,害怕自己的主人当有一天看见真相的时候,自己就会被消灭。这个不真实的害怕念波,它随时在基本律动上面都害怕自己被消灭。所以,它就会产生一种挣扎【我想要说服大家相信我是真的】。它还会演变成一种【劝说】,劝别人相信。甚至演变成【辩论】,要要辩赢对方。人越想辩赢的那个念波,就是越假的念波。 如今的人都是我执构成的,什么叫做我执构成。我执的基本定义就是【不符合事实的念波】。 所以,庄子里讲【辩】的本质就是【不见】。而佛家讲要【正见】,你一定有什么东西还没有看见,才会想要说服别人相信。而这种“掺杂不真实成分”的念头,会想要去找到它更多的同类,害怕被消灭的念波,越来越多集成一条,结成一大坨就会成为【观念、我执】。就是各种的【我应该、你应该】的观念。道家庄子的世界就没有【应该的观念】,道家会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呼唤】。当你不知道别人的灵魂呼唤的时候,就不可以说【应该】。 道家在乎的是,一个人要设法听到自己的生命呼唤是什么?因为人的生命能,有一个来自潜在意识的基本律动,是去找寻让自己身心放松的事物做体验。基于体验到舒服而更加认真、专注。 人的观念、我执(自我)是害怕被消灭的念波构成的。它的律动刚好又是辩论冲动。所以,自我会永远觉得【我想的就一定是对的】,因为它想要保护自己。而我就变成了【想要保护自己的东西】。 你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情,凡是自己任何一个念头,任何一个想法想要说服任何人相信、接受的时候,一定要回到庄子的原点,这个律动的本质,带着辩论的调调。等于说,人的我执的标签就是它想要让自己辩论,因为它害怕被消灭。因为【完全符合真相的念不会有辩论冲动】。 庄子的修炼就是,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自己有辩论冲动的念,想办法把它消灭。一个念,一个念的消。就是让你丧失掉这个自我。(可以对应到齐物论开篇,南郭子綦“吾丧我”)。虽然听起来这个方法很简单,可是人就是会在生活中,一二三再而三的【败给自己的辩论冲动】。 人最难克服的就是自己被冤枉,很难忍住不辩。可是以庄子【不见】而言,我会有这个解释的冲动,一定是还有什么是我看不到的,所以我会有这个冲动。我就可以逐条把其他念头放在上面做验证,究竟是我误会他了(没有站在对方角度去看待),还是对方就是有习惯冤枉人的这个习惯,我其实想远离他。通常找到那个最接近真相的察知,那个冲动就会越淡。直到找到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那个冲动就随之消失。

庄子实践:如何消除情绪与辩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