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新闻与传播MJC考研重点
报纸转型的背景与挑战
1、报纸转型背景
“纸媒的黄昏”背后,既有技术发展的原因,更有传统媒体找寻生存出路以及自信的原因,但归根到底,它还是冒着传媒业走下坡路的寒风出现了。那么在这里,考生就要注意到,像传媒业中的任何一个“重大现象”都可能是考研的重点,而其产生的原因也必然是会考到的一个重点。因为,只要考到这个点,而其产生的原因又是不能回避的点,也是得分的一个点。具体背景如下:
(1)受众流失。一是新媒体瓜分了大量的客户流量;二是传统媒体形式老旧,吸引读者的能力越来越弱。
(2)广告流失。
(3)报业转型的艰难现实。而在这里考生要切记“媒介融合”的知识点。
(4)碎片化的传播事实,造成小众化圈子的出现,一对多的传播形式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2、“传统媒体”在网络化生存中面临的挑战
(1)传统媒体思维与新媒体思维之间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协调。
(2)内容生产要更符合新网络思维,要更符合网络的需要。
(3)在技术上要不断创新,采用更丰富多彩的方式去表达内容。
(4)时政类、思想类新闻产品影响力有限,要做出深度与专业度,抓住小众群体。
(5)盈利模式不明。

内容为王依旧是新旧媒体发展之道
2003年,喻国明教授在中国传媒投资峰会上提出“内容为王”的关键词,并提出传媒业的价值链中有两大经营重点,一为内容生产,二为渠道建设。喻国明认为:“无论通道是修在天上还是地上,内容是需求不可离弃的东西,内容的价值保障,也许比渠道建设来的更可靠。”从此,“内容为王”成为中国媒体发展领域的髙频词。
“内容为王”的本质是“哪种内容才是真正的重要”,因此,“内容为王”中内容的合理内涵实际上是“原创内容”、“独家新闻”和“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内容”。
(1)“内容为王”具有新的合理内核。在媒介融合新环境下,“内容为王”不仅仅是原来字面上的意义,而是指那些具有创新性但不能被迅速复制的内容,内容本身已将渠道、形式、服务、体验囊括其中。
(2)媒介融合为“内容为王”带来新机遇。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渠道越来越多,受众对于内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平台要获得发展,将依赖于内容定制。技术越是进步,渠道越是发达,对内容的依赖性就越强。
(3)“内容为王”可满足受众新的信息需求。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构建的根基。与此同时,“注意力”仍然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实现盈利目标的根源,注意力资源仍然需要优质的内容来引领和获取。
(4)“内容为王”可解决媒体内容同质化弊病。内容生产在整个传媒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处于上游位置,具有内容优势地位的媒体就可以凭借优质内容和跨平台优势,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扩张,不但增加了内容的附加值,降低内容推广风险,同时也会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的谈判地位。
(5)“内容为王”是媒体长期发展战略。一方面,随着媒体多元化发展和竞争激烈化趋势的到来,需要媒体进一步提高内容质量一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媒介融合还没有真正实现的背景之下,“渠道为王”和“产品为王”也缺乏必要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