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某觉前编辑部459期文字稿的批注

2022-07-20 12:48 作者:第1000个OTAKU  | 我要投稿


批注谁都可以写,评论两次加一次转发都被吞,那我就不就事论事了。关评

拿文字版为蓝本,如果和视频版不一样那就是他们的问题。

原文自己搜去。

开始了,不高兴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第一段略过。

第二段,首先去找他们引用的新闻,不难找。中国新闻周刊的,对就是那个“做题家”导火索(直接明示)。原文本身的南方味很重,读过《译林》《读者》的应该很熟悉。刨去挑逗情绪化的表达里面有用的信息不多,但是后面用得上,毕竟某编辑只是拿这个当引子,到后面原文的东西不怎么提。

第三、四、五段,介绍人物重要性。这里着重强调当事人在复合材料方面的重要性,并且举919例子说明材料我国飞机复合材料使用率不如欧美,但没有数据和出处,只是给出一个估计的数:“<15%”。然而好玩的是,他们引用的原文中,倒是着重描写了孟总工在ARJ21舱门设计试验方面的贡献。接下来自然转到929运用了大量符合材料,是赶英超美的制作品(复合材料使用率上)。

综合上文得出第六段,引出前面铺垫主要想说什么:孟总工的离世是防疫悲剧,是航空工业的损失。当然,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不同的人能从中“各取所需”,你可以只看前半句,也可以只看后半句。一粒沙警告。

第七段:我要开始表演了。

第八段,孟总工“主抓的复合材料是大飞机非常关键的核心技术”。后面只是在说为什么关键,主要是说寿命和成本(有没有在内函运10?)。第九到十段也只是在强调这个观点,令人爆笑的J20的利用率也是从这里来的。(这里有个疑问,材料这种东西,不应该是前期技术储备阶段就应该完成大部分工作的么?什么可能边设计飞机边等材料出来?飞机这种对重量如此敏感的东西,材料的特性在上图前就应该确定下来才对。按编辑部的说法,929应该还在分项子系统的技术研发储备阶段。)

第十一段,这里有几个词挑出来:“如此激进”、“对标”。这一段其实还是和前面两段一样是在说明材料对成本的作用,强调复合材料的重要性,顺带日常踩CCCP两脚,反正死人不会说话。

第十二、十三段,科普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很高大上很高精尖就完事了,这里其实你说是不是飞机用的那个复合材料已经不重要了,只说复合材料一个大筐,然后从筐里拿出碳纤维的来举例。错吗?好像没错。对吗?肯定不算全对。这里就是“有选择”的写作手法。

第十四段,其实内容和前面一样,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原文的一句“但大飞机的设计制造仍算不上模块化”——你骂商飞就骂干嘛打空客波音脸啊?人招你惹你了不是,你还得拿他们来拉踩商飞的诶。

第十五到十九段,内容和前面的没差太多,都是在说复合材料减重好处大大的,所以复合材料很重要。如果是稍微看点B站其他讲飞机的up的内容,稍微了解一点飞机,这一大堆就是粗浅科普的文字复述堆砌。(这里还用考虑到视频和文字的区别,人脑子对视频这种一句一句蹦的和文字大段大段过的处理不一样的,看视频的就很容易被绕晕,导致没法跳出被引导的思维框中)。

第二十段,电动飞机畅想,又一经典。所以单独来说。

第二十一、二十二段,我大胆总结一下暴论:大飞机团队就像打铁铺子,师傅带徒弟。现在师傅被折腾没了团队都要跨!至于是谁折腾的谁的错,各取所需各取所需。

第二十三到二十六段,念新闻,没啥东西,讲究一个拉扯打太极。比较隐蔽的是说929我们很上心官方来背书毛子不在乎爱搞不搞也没啥能力。

静静设问过后开始输出。(以下又从第一段开始)

一到四段,当初中国想占毛子便宜,看上了他们的技术,主要是在碳纤维上用的技术。说NASA搞了个大罐好使,想从毛子哪里搞二手技术,但是毛子不愿。(说实话这几个佐证材料是哪来的?而且这种零部件制造的分项技术是由商飞在单打独斗么?我倒是依稀记得老早就有新闻说大型碳纤维加工制造的技术有突破了?但是不是关于飞机的。)

五段单独说是因为暴论有点密集,比如“反倒是碳纤维生产能力差的俄罗斯大胆用到民航客机领域”......因为我学渣所以我什么佛都拜?我记得归因谬误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话术,和滑坡理论一样。

六、七段,919国内用用没啥,大不了不飞出去自己认在自己家里飞,929要国际化要别人认。

八到十二段,中俄相互利用,互相算计,讨不到便宜就分道扬镳。并且俄乌战火起来后局势变化,分手在所难免。这里没说错,但是可以延伸解读:1是中俄合作不像某些黄俄想的那样紧密,中俄之间相互提防。2是毛子不是好人,小算盘小心眼多,跟这家合作还会被制裁,“建议以后不要往来”。3今日菜鹅。

十三、十四段,没了毛子也没差,因为毛子拉胯到时候还一定比总结做来得快。

静静设问,这次是要从整个工业的方向来说了。

头一句就标明了立场:脱胎于国防需要的民用航空搞保密搞“献礼”就是陋习,搞只宣传正面信息闭口不提延误失败挫折就是不自信。(学学人家,直播爆炸!)

我延伸暴论一下(后面的观点不代表他们立场,纯粹是滑坡理论推导的):整个航空工业就浸泡在过去国企那种公文之乐中,和前几期说的火箭发射一样,被过去的不民主的官僚体系搞得没有生气,压榨技术人员间接导致悲剧。再次滑坡理论用上就诱导得到:完全改革!市场化!(当然不会怎么搞,太小作文了)

第二之后到结尾都在围绕立场在输出(前一句自成一段),群众喜闻乐见的暴论环节,看上去洋洋洒洒,其实就只在几个点上反复输出。末了不忘“今日强鳖”:别看现在落后,有几个国家配拿来比较?菜俄连上桌都没资格了!咩!

总的来说,“立场鲜明”。人不可能没有立场的,就连骑墙本身也是一种立场。对俄的立场在马式飞弹击沉以岭大舰那次已经做实了,当然比某些德棍那种要收了收味。对内立场就比较复杂模糊,如果有幸拜读过早年的大作,或者一路看过来的,你一定会觉得立场飘忽不定,不过立场也是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改变的,的确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大方向上还是弱鳖,虽不至于逢憋必反但基本没吐过象牙,你要摁着他头去强鳖不如让他去说AMG183。

其实我是发现,很多up在讨逆的时候只针对其中的几个点来批,但是对手可是深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理论之人,根本不会因为你打脸了就捂住反击,而是继续换个角度继续唾沫飞溅。这样对于已经结晶提纯的来说无关痛痒:你说的对但是我家哥哥是良心这点你没法反驳,他敢乱说本身就是反抗,对不对抛开先不谈,不对不也还有你们纠正嘛。

因为问题始终的是存在并且不断随着发展而产生,所以他始终是有得问题可以批判,今天批这个明天批那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批判问题本身是没错的,不对劲的地方在于以什么角度,什么立场,希望朝哪一个方向解决。这就关乎意识形态的斗争。三言两语讲不清讲不完,要我说,幸亏是他。

不过对于看客来说挺热闹的不错(呵呵呵),毕竟能炸出一堆鸽王也是前无古人了。


某觉前编辑部459期文字稿的批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