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炮能否复兴战列舰?
有很多军迷认为电磁炮或者激光炮能够吹响战列舰复兴的号角,原因是电磁炮的理论出膛速度远高于化学炮,将来发射卫星的方式都有可能是电磁投射器发射,电磁炮战列舰主炮的射程能够媲美导弹!所以战列舰不用担心自己的主炮射程不问题。激光炮是一种高能粒子束武器,激光炮的高能激光能够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飞行,没有任何武器在被激光炮锁定之后逃出生天。在激光面前,导弹无路可逃,因此电磁炮与激光炮能够抵消现有的导弹战舰的一切优势!所以战列舰终有复兴之日!

电磁炮与激光炮的问世,可能奏响大舰巨炮复兴的号角
为什么说电磁炮可能复兴大口径主炮载舰?
全世界第一艘电磁炮试验舰海洋山号坦克登陆舰能够成为全世界第一艘搭载电磁炮的舰艇原因是:发电能力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质变的条件下,发电机越多,发电能力越强,而坦克登陆舰拥有庞大的空仓,可以用于存放柴油发电机机组以及电池组,较为适合经过简单改装之后作为电磁炮试验件。实用化的电磁炮同样极度依赖于电力供应,也就是说只有万吨以上的主战舰艇才有足够多的空仓以容纳发电机与蓄电池(代指)从而搭载实战化的电磁炮。

大舰巨炮复兴的第二个理由:电磁炮出膛速度动辄3马赫以上,拦截难度较大,3马赫以下的炮弹不可能拦截电磁炮炮弹这种实心铁坨,虽然说电磁炮炮弹弹道较为固定,但是电磁炮炮弹的造价远低于导弹的造价用成本高昂的防空导弹拦截造价低廉的电磁炮炮弹消费比极低!所以电磁炮的实用化必然会带来水面舰艇设计模式的变革。
第三,水天线已经无法成为阻碍战列舰发挥的重要因素:有一些作者认为电磁炮与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主炮没有本质的区别,搭载电磁炮的战舰依旧无法攻击水天线以下的目标,所以大舰巨炮不可能复兴。
但是普通火炮无法攻击水天线以下的目标原因是射程问题么?吉拉德·布尔博士研发的巴巴托斯大炮能够将190千克的炮弹打到180千米的高度!都快飞出地球了,理论上巴巴托斯大炮在发射100公斤级炮弹时射程高达4000千米!堪称洲际大炮,这炮弹射程还不够?
战列舰之所以无法攻击水天线以下目标,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战列舰观瞄形式以光学为主,所以所有国家都在尽可能的提升战列舰的光学测距仪高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主炮的射程优势。日本的扶桑级战列舰舰桥窄而高,外形一言难尽,被抨击为扶桑危楼高百尺,伸手即可摘星辰的天守阁。但是光学观瞄的极限就是水天线!在战列舰根本看不到水天线之下的一切,看都看不着,怎么打?

问题是在这个年代射程三四百公里的导弹俯拾皆是,所以制约炮弹跨水天线攻击的制约早已消失。
因此次时代主战舰艇上完全有可能搭载大口径的电磁炮!

电磁炮与激光炮能量来源相同,也就是说,一艘舰艇完全能够同时搭载电磁炮与激光炮,执行反舰与对陆支援任务的时,使用全功率电磁炮主炮进行轰击,在侦测到来袭的反舰导弹或者战斗机的时,主炮调低功率攻击近距离目标,作为近防炮使用的电磁速射炮与激光炮拦截来袭目标,如果没有在远距离拦截成功,主炮停止射击,全部电力供给近防系统。
搭载大口径主炮,并且能够搭载为数不少的副炮,怎么看怎么觉得很符合战列舰的基本特征,是否意味着电磁炮与激光炮能够复兴大舰巨炮的时代?
电磁炮与激光炮无法复兴战列舰
战列舰的本质特征是大舰巨炮,通常语境中战列舰指的是拥有8-12门主炮的无畏战舰,比如说,大和、俾斯麦、胡德、纳尔逊、长门等舰艇均是如此,如果选择广义的战列舰的话,前无畏舰拥有4门主炮,也有比较凄惨的诸如意大利的艾琳娜女王级前无畏舰这种只能搭载两门单装大口径主炮的无畏舰,战列舰家族第二个显著特征就是动辄数百毫米厚度的装甲。

但是在制导武器的时代,厚重的装甲是没有意义的,毕竟给反舰导弹换个战斗部比给战舰铺200MM厚的装甲简单太多了。
哼哧哼哧的花了上百亿美元建造了一艘拥有数百个导弹垂发单元以及十门大口径主炮的现代战列舰,然后对面花了不到一亿美元更换了反舰导弹的战斗部,200MM的装甲形同虚设简直血亏!

战列舰的两大特征已去其一!
无畏舰之所以拥有6门以上的主炮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实现统一火控的最低要求是六门主炮,少于这个数量无法通过三发炮弹的落点(战列舰前几轮设计时为半齐射,即每个炮塔有一门火炮参与矫射)进行射击诸元修正,但是现代舰艇完全不需要这么多的主炮,就算是只有一门主炮,也可以进行高精度的火控计算。就算是考虑到投射量的需求,两门主炮也够用了!
没有动辄数百毫米厚的装甲,也没有林立的主炮群,航速还是三十节起跳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舰艇的基本要求)是战列舰么?显然不是!
搭载电磁炮、激光炮与大量导弹的大型水面舰艇长什么模样?
鉴于大口径电磁炮载舰的主要武器是电磁炮,而且电磁炮非常适合用作低成本的对岸支援武器,那么考虑到投射量的需要。载舰可能装备一座双联装的炮塔。

如果大型水面舰艇同时搭载电磁近防炮与激光近防炮,为了防止出现火力盲区问题,至少需要搭载4门近防炮。考虑到电磁炮与激光炮高度依赖电力,在战争爆发后,战舰可能被导弹命中进而出现电力供应问题,无法满足电磁炮与激光炮射击最低限能量供给的可能,所以需要保留至少一门的火药近防炮的存在。作为一艘现代舰艇,两万吨起跳的吨位至少也得搭载200个以上的垂直发射单元?32单元的反舰导弹,64单元的中远程防空导弹,64单元的巡航导弹,在以及8单元的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并且采用打水漂弹道的水漂弹弹道导弹。

在这种能够搭载大量的电磁炮与激光炮的舰艇服役之后会严重冲击航母的地位,海军核心舰艇将由航母与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二分天下变为全能舰,航母,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三足鼎立。
那么作为核心水面舰艇之一的全能舰至少也得搭载一艘大型水面舰艇该有的雷达配置,比如说高频(HF)、甚高频(VHF)、超高频(UHF)、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Ku波段、K波段和Ka波段都弄成相控阵雷达给全能舰装上去,就算考虑到成本缩减几个波段,至少也得留下12面吧?4面S波、4面C波段,2面米波反隐形相控阵雷达,头上再顶一个双面X波段旋转相控阵。

再加上,作为大型水面舰艇至少也得搭载两架直升机吧?
总结一下,一座双联装大口径电磁,5-6门近防炮,200个以上的垂发单元,以及采用了集成桅杆并且使用了大量的相控阵雷达的舰艇。大致推测一下这种舰艇的舰载武装布局。
主炮是主要武器,参考现代驱护舰主炮位置,所以电磁炮主炮应当位于最前部。垂直发射单元应当分为三部分,分别位于前中后位置。
再加上,作为大型水面舰艇至少也得搭载两架直升机吧?

弹道导弹垂发单元应当位于战舰烟囱中间(舰体深度最深的位置,而且弹道导弹发射井可以与烟囱同高,以尽可能的提升弹道导弹发射井的深度)。近防炮的布置原则就是见缝插针,世界重合尽量避免死角舰桥两侧以及机库顶部/两侧,舰桥前部,参照基洛夫还可以在前部垂直发射单元群的两侧以及飞行甲板两侧布置近防炮。
但是这样的战舰别说是战列舰了,就是连战列巡洋舰都算不上……毕竟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厚度也就比战列舰差点,这种只有一座主炮的战舰撑死了算是蛐蛐暴怒的现代版……
战列舰复兴了半天,也就是棺材里仰卧起坐,真正复兴的是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这种奇葩。

就算是电磁炮能够带动大舰巨炮的复兴,复兴的也不会是拥有厚重装甲的战列舰而是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这种装甲薄,大炮少,速度快的大型轻巡洋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