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六)兵势第五
一
我方优势,现在成为主导胜负的决定因素。如果我方没有任何可以发挥的优势,则必败无疑。如果我方空有优势却无法发挥,同样难以获得胜利。
我之胜,以我所长,攻敌所短。我之败,以我所短,攻敌所长。
于是可得,我令敌攻,示之以短。我令敌守,示之以长。敌因我而动。
二
强者如何示弱呢?
十万甲兵为强,此强者,只在整体不变。若从中分出一万甲兵,再与其他九万甲兵远隔,此时不过一万甲兵之数了。则可知分兵必弱。
示敌以短时,分兵为饵,诱敌来攻。拖住敌方攻击,我方后援速来,此为诱敌之法。
示敌以长时,前方分兵而进,后方不疾不徐,前后呼应,敌方不敢乘机而攻。
三
分兵之法,只为让敌方看清我方行动。
攻击必有目标,有目标必有行动,动则无可遁形。先要有“明修栈道”,后才有“暗度陈仓”。前面什么也不做,就指望能够悄无声息地瞒过敌方发动袭击,这不过是痴人说梦。
动,对应的是目标。如果敌方发现,我方出动一万甲兵所攻击的目标足以赢得胜利,敌方要不要增援呢?敌不动,则我胜之。敌增援,则我后援亦到。或者,敌增援,必然从其他地方调集援军,则这些地方防御必弱,又会成为我方新的突击目标。
四
分兵之法,是为了减少损耗。一万甲兵能够攻取的目标,自然用不到所有部队同时出动。
可是,分兵必弱。敌方若不想失败,除了坚守之外,也必然要寻找机会削弱我方实力。攻击我方分兵,就是最佳选择。
如果我方后援与分兵相互照应,分兵受到攻击,后援必然能够及时杀到,这种形态落在敌方眼中,敌方自然不会攻击分兵。
如果敌方准备充分,既可以攻击分兵,又可以拦住我方后援,敌方会不会敢于发起攻击呢?敌方这一算计,必然需要观察我方分兵与后援之间的相互位置,分析敌我双方投入的战力对比,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五
敌方可算之兵,亦是我方可算之兵。
我方分出一万甲兵,可以抵挡敌方多少战力?对应敌方不同的战力,可以坚持多久?我方后援行军速度如何?遇到阻击时,敌方可以投入的战力有多少?相对应的,要想突破阻击,我方需要投入的战力又应该是多少?
算得清楚后,就可以得出,我方分兵与后援之间相隔的距离。这个距离过短,分兵的效果就会减弱。这个距离过长,分兵的危险就会增加。
六
如果我方分兵与后援之间的位置过远,敌方就有可能攻击我方分兵。而敌方要发动攻击,不仅要有能够战胜分兵的战力,还必须要有足以抵挡我方后援的战力,并且只能将这些战力投入到我方分兵与后援之间的位置。此时,敌方战力必然集中于这两点。
敌方需要调动足够的战力,又必须将这些战力投入到这两个地方,则其他地方的防御能力必然降低。
有意拉长我方后援分兵之间的距离,引诱敌方调集战力攻击,我方就可以攻取敌方此时出现的薄弱地区。
七
我方分兵后,敌方如何行动,并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但是,结果无非两种,或者敌动,或者敌不动。
我们事先将这两种结果都推演出来。敌方不动,我方可以获得什么,失去什么。敌方动,我方可以获得什么,失去什么。
由于我方占据优势,则无论敌方动或不动,我方都有可以应对之法。
兵势,就是我方丢出去的钓饵。敌方吃不吃,这是我方无法控制的。但是,如果敌方吃了,又脱钩而去,这就变成我方的赔本买卖了。
善用兵势并且得利,这就是从优势到胜利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