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与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办硕士招生简章
中国美术学院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的艺术学(建筑遗产保护)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获中国教育部批准。项目批准书编号为MOE33DE1A20151730N。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建筑系所建立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Architec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硕士项目是德国在该领域最早开办的采用英语教学的国际办学项目。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学生在这里学习和研究德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理论、科技和实践方面的先进成果和理念,并通过跨文化的平等交流对自己国家文化遗产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形成自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独立观点。 中国美术学院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的艺术学(建筑遗产保护)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获中国教育部批准。项目批准书编号为MOE33DE1A20151730N。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建筑系所建立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Architec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硕士项目是德国在该领域最早开办的采用英语教学的国际办学项目。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学生在这里学习和研究德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理论、科技和实践方面的先进成果和理念,并通过跨文化的平等交流对自己国家文化遗产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形成自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独立观点。
一、培养目标:
项目教学体系遵循欧盟高等教育标准,着眼全球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前沿,培养国内紧缺的,具有建筑遗产修复、保护、更新、利用、管理、公众传播和可持续发展等专业能力的国际化综合人才。教学内容对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多元工作方向,涵盖乡村与历史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历史建筑适应性更新设计与活化利用、文物建筑保存与修缮、文化景观管理、文化遗产地旅游管理、文化遗产公众传播、文化衍生品创意设计、历史文化管理法律法规研究、建筑遗产保护高等教育培训等。
二、项目特色
跨学科教育:发挥中德两校专业特色,实现艺术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教学体系涉及建筑学、设计学、信息技术、工程学、管理学、公众传播、人文艺术等多学科。
重实践教学:除课堂教学,实践是该项目的重要环节。学生们将在中国、德国以及欧洲范围内进行学术考察并参与实践项目,从而积累实践经验、检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知识、拓展国际视野。
跨文化交流:立足中国本土文化,以德国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鉴,在与世界各国学生共同学习交流过程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包容性,建立全球朋友圈。?
三、项目优势
1. 双语:培养具有英语、德语双外语能力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际化专业人才。
2. 便利:项目独立招生,入学申请便捷,录取成功率高。采用1+1+1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全程辅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业,保证学生安心学习。第一年学生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习,由中德双方教师进行教学,为赴德留学打下语言和专业坚实基础。第二年由中方老师带队赴德留学,帮助学生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第三年的主要任务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或论文。学生按所选课题自主选择学习所在地。
3. 招生范围广:设计类本科毕业生,以及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有兴趣的非设计类本科毕业生均可报名。
四、入学考试及录取标准
1. 考试方式:中德联合招生委员会进行入学面试
4. 录取标准:根据作品集和面试成绩综合评定,择优录取
五、毕业文凭:
毕业生将获得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授予的艺术学硕士文凭。该文凭受欧盟承认,所获学分纳入欧洲学分互认体系(ECTS)。文凭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获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双认证。毕业生等同于留学归国人员,在人才引进、创业扶持、职称评定、购车摇号等方面享受留学归国人员各项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
六、就业前景:
该项目中国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各大高校、设计院、研究所、政府部门、文化机构。部分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