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真心的伪物
青春最大的特点大概就是充满变化了。
各自不太稳定的情绪,大范围且流动的社交范围,对一切的理解还未理清而迷茫的自己。
在变化的机会到来时,你是否为自己立下过一些“设定”?
小学被当成孩子看待,初中的我应当是比他人更稳重而不理会吵闹的。
“稳重”带来的不是信任与权益而是更多苛责,高中的我应当是自由而不理会评价的。
大学...
拟剧论把我们比作一个个演员,似乎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想要同意却按照剧本拒绝,明知道劝告是合理的却按剧本愤怒。
回过神来,一次又一次失败,尽力去表演,却没得到预设的回报,所有过去都变成负担,只觉得一切可笑。
青春是谎言,是邪恶。
讴歌青春的人们不断地欺骗自己与周围。
永远以肯定的态度面对自己周围的环境。
即使有些致命的失败,也会被称为青春的象征,成为值得回忆的过去。
十年前初遇时,比企谷八幡如是说,带着令我熟悉的几分不会被爱的自卑,和几分自认独醒的莫名自傲,与我结伴。
他将作为恶魔撕碎现实虚伪的面纱,同我一起去看那些所谓青春的笑话,起初的我这么想。
但伪物背后却是未曾想过的光景。
结衣这样看似八面玲珑造作交际的背后,不是什么精良的算计,只是对感情敏感的小心翼翼。
叶山雪乃这样看似遥远的强大存在,其实是也为了回应期待精疲力尽的普通人。
我们发现人们多多少少依照剧本有所虚饰。但却也许不是为了欺骗,只是扮演着自己憧憬的样子,也渴望着将伪装的美好强大变成现实。
本质上不完全发自真心?本质上爱情与共依存似乎都可以理解成想维持这段关系。本质上我们的言行总是经过了情感修饰的。本质上来自电信号驱使的情感很难分清哪些想法可以称为真心,哪些想法的出现是自我欺骗吧?
逐渐感到寄托了真心不以欺骗为目的的伪物何尝不是真物的一种,包藏的是货真价实的情感与行动,只是这种情感也许不彻底,仍然在成长中。
我们走上舞台,再随性也有着一份关键时刻决定导向的剧本没错。但终究,这场没有导演的戏剧,剧本是我们选择的。托付了我们真心的剧本与这场大戏,又怎能一句“伪物”就说清了呢。
我因憧憬而选下的剧本,是否象征着虚伪与自欺,困扰了我很久,感谢八幡与我同行,带我与青春和解,让灌注了真心的伪物孵化成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