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21课(2)

2022-06-08 09:31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国民革命: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指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领导下的由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参与的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这场大革命由于中国共产党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加之中国共产党缺少理论修养,革命走向了失败。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它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同时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加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北伐: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大革命兴起,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武力打倒封建军阀(主要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的主攻方向是湖南湖北。在湖北战场,北伐军连克吴佩孚重兵把守的汀泗桥、贺胜桥,接着攻下武汉。吴佩孚主力被歼灭。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军主力随后转战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进而占领南京,进逼上海。张作霖退居关外。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左”倾: 政治思想上冒进、超越客观实际,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冒险的倾向。定哥提醒:注意和右倾区分,右倾指思想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两者共同的特点都是不能实事求是,都是错误的思想倾向。

 

反围剿:从1930年冬到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了五次反革命的武力围攻,企图剿灭共产党。共产党领导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其中前四次反围剿斗争实行了正确的方针策略,打退了敌人进攻。第五次反围剿 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果。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1934年到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到达陕甘宁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下。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中央红军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行程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21课(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