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车的过程就是各种观念的碰撞




摩托车,不能否认它是一款最有魅力,又最直观的交通工具,同时又是最有魔性的个人装备,个性越强的人,选择的车型也越特别,选择了之后,你和你周围人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比汽车还明显。首先,你买车之前,之时,之后,都有很多事情在发生,而你却不察觉,只因你已经陷入它的魔力圈里。
首先,买摩托车之前,就在自己的观念里挣扎,自己最爱那款车,可口袋里就只能满足你这些,而在使用上,自己可能就想一个人溜溜,事实上,这只能在还是一个人的时候才成立,你身边的人总是想坐上来,或者每次出门时都让你开汽车。当每次有摩托活动时,你也总会犹豫着到底带不带另一半?带上好像骑得不够爽,不带上玩起来好像又缺少点什么。
有了摩托车后,你会经常和你自己的感觉对话,和车的状态对话,这车够不够满足,表现好的时候很开心,表现不好的时候又很着急,只要骑上车,肯定会因为各种因素,让你留下创伤。
有了摩托车后,你会在自己玩,或者一起玩之间循环,一个人玩时,开始很开心,后来会变得寂寞,一起玩,开始很开心,后面也可能因为观念上的不同,又变成各玩各的,各自再找各自的新群体,渐渐的,一个俱乐部里还会衍生出小排量玩家和大排量玩家,国产、合资、小贸、大贸、水车的观念上的碰撞,还会因为各驾驶员的人品问题,技术问题,安全问题,都使群体变得不团结。
有了摩托车后,你的装备部品变得越来越多,开始你想省钱,凑合下,但是还走过弯路,后来慢慢想专业起来,除了烧钱,给你放置的地方也不多了,而你的另一半望着你的装备柜,心里在嘀咕你到底有多费钱。
明白了这些之后,就能知道,连自己都有那么多观念问题在不断变化,那么放大成一个社会是怎样的呢?开摩托的老大叔和老阿姨可能不少,玩摩托的老大叔和老阿姨可能就少了,就算在国外见到有老阿姨开大金翼,旁边的老大叔却玩着幼兽改装车,可能都会被国内自媒体羡慕一番,但是在国内,开大排的成了噪音制造者,开小排的成了落后的标签。而且这不是路人说的,是媒体采访某个十字路口的荧光绿安全人员说的,关于摩托车在国内发生的一切,实在太多了。
而国产摩托车任重道远,也该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参与建设活动,不仅是升级车型,人的用车观念也是需要升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