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军长征到底损失有多大?

2022-06-03 10:10 作者:江南拱桥夜  | 我要投稿

       80多年前,一支数万人的队伍从福建江西等地出发,开始了充满未知的大迁徙;这场行动就是创造了奇迹的红军万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是人类的伟大创举,是红军革命意志的大考验,也是共产党人、红军老战士心中永远的痛。因为,长征过后,红军战士十去八九......

       长征是惨烈的,以中央红军为例,根据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结束长征时由彭加伦记录、肖向荣填词的《远征曲》这样总结:“大小五百余战,计算起来,溃敌四百一十团。”红一军团出发时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7000余人,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劳苦大众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长征也是伟大的,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击溃国民党数百个团的围追堵截,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转战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蹚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在震撼国民党统治的同时,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国人第一次从一盘散沙,变得团结、变得有目标、有理想......

长征损失有多大?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损失了百分之八九十,《中国共产党网.解读长征:红军长征最后保留下多少兵力》一文中写到: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说:“共产党在一九三七年,因为在内战时期受了挫折的结果,仅有四万左右有组织的党员和三万多人的军队。”毛泽东在1971年视察南方讲话中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到陕北剩下二万五千人。”也就是说,红军长征开始前拥有军队30万左右,长征结束,在陕北集结只剩下两三万人,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红一方面军鼎盛时期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之前,人数大约有14万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被迫开始长征,长征开始的时候,部队加两个机关纵队人数为8.6万多人。因为,红军的配属不断变化,而且战争时刻都未停止,我们只能按照长征开始的时间节点类评价长征的损失,到达陕北的时候红一方面军还有7000多人。

湘江之战形势图

       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的时候8.6万人,但有一半多是新兵,兵力损失最严重的是血战湘江,其实在湘江战役之前,已经有了很大损失。当时,红军要突破四道封锁线,这四道封锁线并不是同时构筑的,而是随破随建。第一道封锁线在信丰河一线,国民党军是粤军陈济棠部,他们在当地构筑了很多碉堡,修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因为党中央已经与陈济棠部有了协议,但由于消息不畅等原因,红军仍然损失3700余人,还牺牲了一员大将——时任红三军团先锋第四师师长的洪超(18岁参加南昌起义,牺牲时24岁,红军师长)。第二第三道封锁线分别损失9700人和8600人,虽然不断补充,但是当红军来到湘江之畔时,只剩下大约6.5万人,实际战斗人员约有5万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携带大量辎重,行动缓慢,被蒋介石料到了路线和作战意图,重兵集结层层封锁,湘江两岸几十公里被国民党军队死死锁住,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武器弹药占绝对劣势的中央红军英勇奋战损失惨重,五天五夜,血染湘江,湘江战役后,12月5日清点人数,只剩下3.7万人。
        随红五军团行动,担任后卫任务的刘伯承元帅是最后离开战场的,看到遍地红军战士的尸体、散落的机器零件、苏区的货币,掩面长叹,泪流满面......红五军团34师是红五军团最后的后卫,全师6000余人战至300余人,几近全军覆没,并且与主力红军失去了联系。1935年4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剩余2.4万,6月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兵力约1.8万,到达陕北约7200人。

吴起镇会师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的时候本来有8万左右军队,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军队部分混编,张国焘成为红军总政委。红一方面军8000多人北上后,红四方面军加上红一方面军留下的一部分军队,总兵力达到9万人。在张国焘指挥下,向南进发在成都平原作战时遭受重创,损失4万多人。休整数月后,兵力有所恢复,到达陕北时,红四方面军兵力约4.2万人(直属部队4600多人,作战部队3.81万人)。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是红军的主力,也是长征中损失最大的两支部队,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支部队出发时约有十六七万人,到达陕北后还剩约5万人(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后,当月,2.2万人奉命西征,全部损失掉了,所以,抗战前,红四方面军剩余2万人,两大主力兵力总共约两万多人)。

红军西征战高台红二方面军和红25军


        红二方面军是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合编而成的,红六军团开始有接近10000人,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时候,红六军团有三千多人,红二军团有四千多人,两军会师后成立总指挥部,总兵力不到8000人。但是,红二方面军在战斗中不断补充兵力和物资,经过一年发展,1935年11月开始长征的时候约有兵力1.7万人。在长征的过程中,红二方面军在贺老总和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王震等领导下,纵横十余省转战数万里,边打边补充,与红四方面军会和的时候有1.3万人,加上红32军并入,约有1.43万人,到达陕北的时候约有1.1万人。是红军三大主力中损失最小的一支部队,毛主席曾经夸赞道:“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是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贺龙元帅

       红二方面军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与贺龙元帅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是分不开的,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贺老总带着1.1万战斗力颇强军队到达陕北,无疑给红军壮大了声威。
      红25军原来隶属于红四方面军,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当时拥有兵力2900 余人。至1935年5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这是唯一一支在长征中,兵力不降反而增加了800人的部队,等到毛主席带领7000人的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人困马乏,过冬都困难的时候,徐海东、程子华将军统领的红25军发展到了7000人。不仅在军事上给中央红军建立了信心,同时,支援了中央红军几千大洋,让中央红军顺利过冬。
      另外,红25军在长征途中还留下一部分军队,那就是红74师,由郑位三 陈先瑞领导,经营鄂豫陕根据地。有三大主力分别是:红74师主力4、5、6团,共1600多人;宋登贤部,有四五百人;何振亚部,有500多人,后发展到九百多人(何振亚55年少将军衔)。郑位三解放后没授军衔但享受国务院副总理待遇,陈先瑞是1955年授开国中将军衔。

徐海东大将


       长征之后,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红25军拥有兵力7000人,加上74师的力量,和红一方面军的实力相比还要强一些,这也是毛主席看中徐海东将军的原因之一。徐海东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几乎缺席了半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依然被授予大将第二,排在战功赫赫军事才卓越的陈赓大将之前,仅次于后来元帅呼声很高的粟裕大将。
       红军长征损失最大的是中央红军,十不存一,其次是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当中,长征前后力量对比损失最小的是贺老总和任弼时书记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然而,整个红军长征而言,表现最好的的是红25军,后期是以徐海东和程子华为主要领导的(程子华因后来主要从事行政工作,没有参与授衔)。

      总而言之,红军长征虽然损失惨重,但意义重大,人民军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穷追不舍,同时,宣传了革命,发动了群众,唤醒了民族意识,激发了部分民主人士的爱国热忱和对革命的同情,让中华儿女第一次团结了起来,有了抵御外侮的基础条件。

       红军在长征途中变战斗边扩充,但抵达陕北的时候兵力依旧还是如此微小,可见长征有多艰苦,伤亡情况有多大,革命事业的胜利当真不容易。


红军长征到底损失有多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