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她是仅有小学学历的村姑,诈骗近30亿后,狂言这辈子值了

2022-02-21 23:30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李宝华,她是一名仅有小学学历的村姑,却靠伪装与谎言获得众多富豪的信任,诈骗近30亿,此后将燕窝当矿泉水喝、打60万一针的胚胎素、花千万买豪华游艇、花4000万买珠宝……

潜逃一年落网后,被民警提审时,她还厚颜无耻地说道:“就是死了也划算,别人没用过的、没吃过的,我差不多都享受了,这辈子值了。”

01:浪女回头?

1976年9月28号,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农村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并被父母取名为李宝华。

彼时的李家并不富贵,靠着辛勤经营一家豆腐铺子,勉勉强强地过着日子。

而李宝华作为家中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就跟随父母做生意,耳濡目染下,渐渐锻炼出了极强的交际能力,十分能说会道。

“这女娃,个性好强地很!”一户邻居曾这样评价道。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厦门的经济形势有了很大变化,不少当地人都凭借着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发家致富,头脑灵活的李宝华自然也看在眼里,也想尝试改变自己家的现状。

可奈何李家父母都是老实人,更愿意安分守己地磨豆腐。

不甘心的李宝华,只能自己想办法,年仅14岁的她,尚未念完初中就匆匆辍学,跟随亲戚来到繁华的厦门闯荡。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她重重一击。

既无学历,又无专业技能,还长相平平的李宝华,在兜兜转转、四处碰壁后,还是一脚踏进了泥泞——进入厂里,成了一名流水线工人。

枯燥乏味的工作、累死累活的加班,让她几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在流水线上工作两年后,就毅然从厂里辞职,拿出自己不多的积蓄摆起了地摊。

地摊虽没有工厂累,可李宝华也高兴不起来,不谈每天得和城管赛跑,关键是挣得不多。

也就是在这段时期,一名三轮车夫闯进了她的生活。

在那个年代,不少女性还有着依靠婚姻改变人生的想法,李宝华也同样如此,但可惜的是,她选错了人。

她的丈夫靠卖体力挣钱,与她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难以发家致富,更加糟糕的是,李宝华婚后不久就生下一个儿子,彼时,她年仅16岁。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李宝华难以接受,很快就与丈夫离了婚,然后将分得的孩子寄养在老家,孤身辗转到广东打拼。

这一次,李宝华不愿再进入“暗无天日”的工厂,而是想要更加轻松、且能够赚得更多的工作——她进入传销组织。

与大多数人不同,李宝华在明白传销组织的性质后,不但没有心生恐惧,反而更加如鱼得水,充分发挥了自己能言善辩的优势。

她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组织中的骨干成员。

也正是从此开始,李宝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并在日后越走越远。

1999年,传销团队被警方破获,作为关键干部的她,被判处劳教两年,这两年的监狱生涯,让她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

出狱之后,她回到家乡,父母都苦口婆心地劝道:既然出来了,就要脚踏实地,做些正经生意,不要再被骗了。

李宝华点了点头,此后在厦门当地开了一间店面,从事饮料批发生意,再过不久后,又认识了一名四川余姓男子,迈入了第二段婚姻。

眼见李宝华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李家父母无比欣慰的同时,也松了好大一口气。

直到有一天,李宝华忽然找上门:爸,妈,能不能借我20万?

20万,绝非一个小数字,但李宝华保证自己做的是正经生意,只是谈的业务很大,缺乏一笔启动资金,为了取信父母,她还将新公司的相关证件拿了出来。

李家父母一听,也就相信了女儿的话,不过20万实在太多,他们在拿出全部积蓄后,又在村里挨家挨户地上门借钱,最后靠着老脸还真给筹齐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人家打听到是给李宝华借钱做生意,就想尽各种办法拒绝李家父母,他们可听过一些风声的:李宝华做过传销,还进去过……

甚至还有的人,就等着看李家的笑话。

然而数月之后,李宝华回来了,而且是摇身一变成富豪,真正的“富贵归乡”,她穿戴着名牌珠宝,开着豪车,不仅给那些借钱的人送去了本金利息,还附上了价值不菲的礼物。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质疑她,人人见到李家父母,都会“与有荣焉”地竖起大拇指:“你家闺女成大老板了,出息了啊!”

02:疯狂行骗

没人想到,李宝华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为“大老板”的财富,依旧是靠诈骗而得来,只不过和此前传销不同的是,她诈骗的对象,从普通人变成了富豪。

早在厦门开门店时期,她认识了一些有钱人,眼界被打开,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无论是传销还是饮料批发,赚的始终是辛苦钱,是“小钱”,想要真正挣大钱,就得去融入富豪圈,骗有钱人的钱!

但想要真正融入富豪圈,就得成为富豪中的一员,或者说,至少得在表面上成为一个富豪,但伪装是需要本钱的,也正因此,她才找父母借了20万,作为自己的诈骗启动资金。

2006年,她在厦门成立一家新公司,主营投资业务,为了方便日后唬人,注册资本特意填了5000万。

开业当天,她邀请了很多宾客,并高调宣布:自己手中持有大量投资项目,回报丰厚,欢迎大家投资。

同时,李宝华的身边还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香港男人。一开始,关于男人的身份她还讳莫如深,但只要有人继续追问下去,李宝华就会这样讲述:

这个男人叫林晓东,是她的贵人,此前自己在广东蹲监狱,就是替他背锅,如今自己出狱,他就专程从香港赶来“报答”自己。

如果再问起林晓东的来历,李宝华就会煞有其事称:是李嘉诚的“私生子”。

不得不说,李宝华这一招玩得颇为漂亮,一来是给她的“乍然暴富”找到了理由,二来也“粉饰”了自己曾经入狱的事实,同时否认传销的过往,减少了被拆穿的风险。

不过,那些女富婆、阔太太当然也不蠢,即便李宝华说得有鼻有眼,也并未完全相信,只不过看在对方允诺的2%-24%巨额利息,她们也尝试性投了几万数十万,毕竟对于她们而言只是笔零花钱,损失了也不心疼。

李宝华的眼光很长远,期限一到,就准时奉上了本金与利息,这让她的信誉一下暴增,很快就有更多的人想要参加投资。

为了增加信誉度,以及网罗更多的富豪,李宝华还专门开了一家奢华至极的“馨名媛女子私人会所”,并宣称:该会所实行严苛的入会制度,想要成为会所会员,需支付30万/年的会费,以及提供5000万以上的资产证明。

同时,李宝华还开始了疯狂的造势,频频花钱将自己的形象搬上报端、荧幕,并对外宣称旗下资产高达数十亿,一时之间,她成为了当地的风云人物。

如日中天的声誉,为她引来了源源不断的顾客,她开始更加疯狂地行骗。

金融危机发生前,李宝华找到四名“好姐妹”,编造出一个“山水叠院”项目,称这个项目因国家调控房地产而出现资金困难,但只要凑6000万,她们就能接盘过来,并稳赚一个亿。

“这6000万,后来也没还回来,因为李说丹麦有一个油田,她说由她做主,将本金6000万以及1亿利润打包一下,折算成2亿继续投资油田。”

“保证8年内,就能赚到20亿。”

李宝华还曾虚构出一个北京的“大观园”房地产项目,以2.3%的利率向一位吴姓名女士借了800万,而加上其它项目,这位吴女士累计共借出了1亿多元。

甚至于,李宝华还在2010年自导自演了一场“离婚双簧”。

“他们演得真的很逼真,李半夜开股东大会,一直在那哭诉,说丈夫没和她商量,就在一个房地产项目上投了1亿多,结果被套住,所以哭着要离婚。”

当时包含泉州晋江几名债主在内的股东们,一听到离婚,就被吓得不清,纷纷劝阻,因为他们也被卷入其中,倘若真的离婚,那此前投入的1亿多资金很可能就打了水漂。

最后好说歹说之下,股东们“自愿”掏钱追加了投资。

“现在大家才知道,李根本就没有投1亿,仅是预交了3000万土地款,但那一晚,她却实实在在又融资了好几亿。”

03:满地鸡毛

或许李宝华巧舌如簧,能将黑说成白,但生意场上,利润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假的终归是假的。

到了2011年,随着诈骗金额越滚越大,即便用后来收取的投资也补不上此前投资的高利息后,李宝华的资金链,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断裂。

当年6月份,她旗下的公司以及会所KTV,突然被业主贴上封条。

见员工和债主找来询问,业主这样回复道:李宝华近半年都没有缴纳房租,同时公司所在的物业也补充到:她还欠我们上百万的物业费。

得到消息的债主们,一下慌了神,再想联系李宝华时,却发现对方已凭空消失,有醒悟过来的人,立马就报了警。

一场惊天骗局,自此才曝光出来。

原来,早在开始诈骗时,李宝华就很清楚,骗局终有维持不下去的一天,她扭转不了这个结局,真正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推迟这一天的到来,以及尽量享受诈骗来的一切。

在日后的警方调查中,仅有小学文凭的李宝华,在2008-2011年间,累计非法募集的资金达29.06亿。

而这笔巨额资金,被用于企业经营投资的仅有很少一部分,除去被当作利息返还的部分外,大量的资金都被李宝华用在了自己奢靡生活中。

“燕窝一买就是几百箱,冬天喝,夏天喝,当矿泉水喝。”一名债主这样描述道。

60多万一针的人体胚胎素,她眼睛都没眨一下,“感觉打完一针,可以年轻10岁”;还有9万一套的美容针,她打了17针,“脸上的皱纹都没了”一名朋友这样回忆道。

在被警方拘捕时,与从前照片对比,李宝华的样子就像整过容一般。

2010年,朋友与李宝华一起赴港购物,“在店里,好像买大白菜一样,一次性买了几百万珠宝。”按李宝华自己的话说,自己前前后后花了4000多万买珠宝。

除去珠宝外,李宝华还有几十个LV、CHANEL、GUC-CI等名牌包,二十多辆包含保时捷、奔驰、宝马和丰田在内的高档轿车,甚至为能够方便出海冲浪,还专门购置了一辆豪华游艇,价值近千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骗局被揭破前,李宝华就已抢先一步,将名下资产全部抵押后出逃,警方随后对其发起了网上追逃。

然而她能跑,但她的老家跑不了,怒不可遏的债主们追到村里,几乎指着李家父母的鼻子骂,询问李宝华下落无果后,就是一通耳光招呼上。

在债主们看来,即便李家父母不知情,但也绝不无辜,因为他们如今所住的别墅,就是李宝华出资200万在村里所建,此外还帮助他们开了一家食杂店,而这些全都来自于“诈骗红利”。

本来在李宝华“发家”后,村里乡亲和干部经常在李家父母跟前,说他们女儿的好话,但在债主们出现后,一切都变了。

为了给女儿还债,李家父母被迫将别墅、店铺等资产抵债,生活水准跌回到了以前的状态,同时,时不时还得面对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这让他们难堪至极。

相比之下,他们的女儿显然就“洒脱”多了。

2012年7月5日,潜逃了一年的李宝华,被警方抓捕归案,而据四川媒体披露,李宝华在被当地民警提审时,无丝毫悔改之意,反而厚颜无耻地说道:“这辈子我太划算了。”

最终在2015年底,该案件在厦门当地法院审理,李宝华被没收全部资产用于偿还债务,还被判处无期徒刑,没有意外的话,将在监狱高墙内度过余生。

同样受到法律制裁的,还有那位“李嘉诚私生子”林晓东,真名为凌如发的他,实际上只是一名普通的香港公民,作为这场集资诈骗案的帮凶,他也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罚没10万元资产。

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财自古以来就是立身之本,这点自然不可否认,但古人更是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

无论如何,依靠诈骗来获取钱财,即便获得再多终是空中楼阁,楼阁坍塌后,难逃“人为财死”之结局,唯有脚踏实地,方为正道。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向楠



她是仅有小学学历的村姑,诈骗近30亿后,狂言这辈子值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