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聊我是怎么打理钱的

2021-02-06 22:04 作者:二姐聊保障  | 我要投稿

最近领养了只小猫咪。

玩具、罐头、零食都安排上了。

不过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停更的锅,甩给它一半吧。

上周末我准备更新的,可刚坐在电脑前,这货直接跳腿上睡觉,还用脑袋蹭蹭手,啊这,谁能招架得住?

虽然是流浪猫,但是嗲得很,绝育之后还越来越嗲了。

让我沉迷吸猫无法自拔。

也感叹自己挺幸运,遇到了一只好脾气的猫。

话说,我们的遇见也是缘分。

本职是国家理财规划师,因为仗义执言,误打误撞进了保险的圈子。

在B站也是偶然的开始。

不过相比视频,文字更适合交流和思考,以后我更多的精力也会放在公众号上。

这几天我也思考了更新方向,还是在自己擅长的财商、保险、房产上多聊聊。

以后也会聊聊生活里的事,比如买房、体检的经历,如何忽悠父母去体检,甚至早期租房的避坑经验。

蛋壳出的问题,几年前就有迹象了。

我在北京租房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套路。

好在当时仔细看协议,发现了端倪——押一付一实际上要做一笔租房贷,果断拒绝了。

当时蛋壳已经沉迷这个资本游戏了,没想到几年之后,该来的还是来了。

关于长租公寓的资本玩法,想要看的话,文章里留言,人多的话,专门出一期聊聊。

最近天气冷了,出险案件增加,倒是和保险公司接触挺多的。

想想自己也做了三年多的保险科普。

估计你们很多人还不知道我这点,今天顺带说一下。

之前本职工作是国家理财规划师,于是身边总有朋友问我保险。

一次次给大伙分析保险里的问题,造就了我爱分享的性格。

加上朋友的建议,当年索性录个小视频上传到抖音。

结果视频上了热门,很多父母才发现给孩子买错了保险。

但是也不知道该买啥,怎么买最划算?怎么才能不被坑?

这些问题充斥在评论和私信里,每天至少有上百条。

上万块给孩子买保险,还只是买了一份重疾险,我看不下去了。

就发了一个个视频揭露保险里的乱象,戳穿一个个套路。

后面还被业务员频频问候,索性辞掉工作,发挥所长,产出保险测评和视频类知识。

这期间里更新了200多篇公众号保险科普文章、上千条保险短视频。

全网各平台累计700万多粉丝,播放量全平台突破10亿次。

也在行业里泛起了点水花,得到了认可: 

今年负责了多起理赔案件的对接,最近深刻体会到,这是我目前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因为一份保单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再分享一下我是怎么打理钱的。

平时虽然忙,但也把它们安排的明明白白,没怎么占用精力。

想要靠赚被动收入,从来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某个理财产品上。

就像吃饭一样,不是天天大馒头,而是要有荤有素,营养均衡。

个人和家庭的资产规划也是一个逻辑,都是做个整体规划。

个人的命运和历史进程息息相关。

我们先认清两个真相。

1、去杠杆

最近工行代销的理财产品逾期,更印证了我之前的说法——不要轻易去买银行理财。

随着银行理财陆续到期,以后逾期的会更多。

不止银行理财,所有非标的理财产品都建议避开。

因为非标的产品更容易存在资金拆借、短债长投的嫌疑。

比如最近出现问题的3A级信用债,还有门槛更高的资管和信托产品。

国企、央企违约,银行理财不保本,也给我们提示了风险,不要再迷信大机构。

我们从2018年出台了资管新规,到现在的定点爆破,从上游限制金融机构加杠杆。

也从下游限制房企融资,还有限制房贷个贷的苗头,都是为了降杠杆。

2、负利率

负利率在日本和欧洲已经很常见了。

究竟为什么会有负利率呢?

它代表的是有没有投资机会。

如果社会经济发展放缓,没有什么投资机会。

虽然银行也愿意放贷,但是企业借贷后没有什么赚钱的机会,于是没意愿借钱扩大产能。

借钱的企业少了,于是借贷的利率就变降下来了。

相对应的,银行愿意兑付给我们的存款利率,也就随之走低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日本的老百姓把钱存银行,利率居然是负的。

100元存进去,还要倒贴给银行。

那些负利率存款的人傻吗?

并不是傻。

而是他们认为未来利率还会下行。

11月18日,我们的财政部发行了40亿欧元主权债券。

5年期7.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152%;

10年期20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318%;

15年期12.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664%。

首次出现了负利率,但是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订单规模达到发行量的4.5倍。

收益是负的,为什么还抢着买呢?

一个是对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认可。

二是市场认为利率还会继续下行。

那么我们会进入负利率社会吗?

也会的。

考虑到这两点,资产规划就简单清晰了。

按照未来人生剩余的几十年来看,保值才是刚需,需要排在最前面。

股票、基金赚超额收益是第二位,这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而且我们的资本市场能否保持十几年的繁荣,这个没有人可以预测。

比如我自己,就把钱分为四个账户打理:

第一个是现金账户,就是精打细算过日子。

把生活费放进货基里,优点是可以随存随取,比较灵活。

余额宝每日快速转出有限额,我平时用的是余利宝。

它也是一款货基,优点是每日快速转出是10万,比较方便。

第二个是保障账户,就是基本的风险防范。

也是我的老本行,分享怎么给自己和家人做保险方案,转移疾病、意外和身故风险。

篇幅原因,这次就不细说了,以后我也会多在这个号上唠唠。

多扒一下保险里的套路,争取这个号以后能日更起来,传播更多实用的保险知识。

前面2个账户是基础,相当于盖房子的地基。

这些都安排好了,我们才能考虑钱怎么保值增值。

如果基础的大病保障都没有,万一家里有人生病了,之前的一切投入都是打水漂。

做的方案再完备,也要被中断,拿出家里的积蓄治病,有时候可能还不够。

想要避免贫穷,转移风险是个必修课。

第三个是理财账户,给家庭财务兜底,重点追求本金保值。

我之前说过,如果是长期投资,第一位从来不是收益率,而是要看确定性。

几十年以后,或许我们会经历几次股灾、全球金融危机,甚至房产也局部暴跌了...

究竟什么样的资产可以穿越各个周期呢?

横向对比各类资产,基本只有商业储蓄险才能做到。

比如年金险,增长终身寿险,可以在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刚性兑付。

其他的都不行。

年金险的确定性非常强。

但是它可以在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给家庭提供长期的现金流。

就我自己来说,虽然定投基金,也炒股,但始终和风险博弈。

持仓的股票里,有疫情期间买入的白马股,截止今天,盈利70%以上了。

也有周期股,现在还在亏损的。

而且基金也是波动剧烈,有时一天是3到5个点的波动。

普通投资者认知不足,也没有时间研究,还不善于管理情绪,并不适合直接冲进去。

冲进去只是做了韭菜,股市里真正赚钱的是机构。

有数据显示,有70%的股民和基民都是不赚钱的。

就我自己来说,虽然能够赚到钱,但也有很多担心。

十年以后股市会怎么样?自己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投资收益吗?

未来万一投资失误了,或者踩雷了,甚至生活里被人骗了怎么办?

未来五六十年的时间里,怎么保证自己的资金安全?

哪怕外面地动山摇、经济危机或者股灾,也能保证自己有稳定的现金流吗?是存银行吗?

肯定不行。

一年期银行存款的收益是不断在降的,

长期来看,负利率是必然会来的。

银行理财也不安全,不能保本。

经济增速放缓,在利率下行期,现在3%的收益,十年后很难维持3%...

年金险和增额寿险最大的特点,就是按照固定的利率,比如年化利率3.5%,锁定超长期的收益。

合同上约定每年给多少钱,未来就能拿到多少钱,几十年上百年都不会变,而且是复利计息。

这一块也是时间关系,先不多说,以后有空慢慢聊。

第四个是投资账户,用来承担高风险,博取超额收益。

这里可以看作是家庭财务的进攻,比如各类投资,股票、期货合约、大宗商品、房产、基金......

这里我做了优化,把机构风险评级往往较低的债券也放了进去。

因为它真实的风险并不低。

很多债券有挂羊头卖狗肉的风险,参考最近的信用债爆雷。

哪怕找你借钱的是国企,没有抵押品、抵押品不足额的话,风险都是不确定的。

至于基金,新手也很容易上错车。

这四个账户都安排上,对于钱我就不怎么焦虑了。

忙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闲的时候还能撸撸猫。

话说,这个点胖橘还趴在脚边陪我码字,真好。

关注【二姐聊保障】回复:万字科普,领取资料。


聊聊我是怎么打理钱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