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拾荒少年》

希望点燃,烛火微摇
–––评《拾荒少年》
点燃希望,生命长存。
在经历拥有希望到希望破灭,再到重燃希望,本片以底层人物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老人和小孩的故事,虽然最后老人没有找到小孩的妈妈,但是他点燃了孩子的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
就像以前看过的故事一样,盲人琴师跟盲人徒弟说,当你弹断一千根琴弦,打开琴有治愈眼疾的方子,当盲人徒弟弹断了一千根弦,拿出哪个方子,旁人告诉他,方子上什么都没有,于是他告诉他徒弟,当他弹断了俩千根的时候,打开琴有治愈眼疾的方子……
三面围墙,老人和小孩,被逼入绝路的小孩只能亮出所有的底牌,展现出一个挣扎的底层人物。
拍摄手法的运用是导演对于主题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经历了一个上坡,把孩子逼入了三路被封的绝境,孩子再此露出了所有的底牌,而之后导演通过让小孩上屋顶,从而实现一个地位的转变,老人为了钱,这种欲望与小孩希望寻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从开头的小到精神的大,导演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了虽然身小但精神高大的孩子,精神的高大并不是由身体决定的,人性的欲望也不是以身体决定的。
底层的人物,唯利是图的时代,体现了一个以金钱至上而不是一个以艺术为尊的社会。人物的塑造导演独具匠心。在一开始,对着骗子说伍佰的老人,为了钱可以欺骗孩子,为了区区的伍佰,也同样表现出了底层人物的艰苦,但是老人并不是没有情分的,在之后与骗子小偷和高层人物的对比中,无情的并不只是底层人物,俩个层次,无情的人,在这之中帮孩子寻找母亲的老人,显得尤为可贵,正是因为他的出现,给了孩子希望,重燃孩子的希望之火。有钱和没钱,有没有钱不代表无不无情,唯利是图的时代,展现的并不只是现代人精神的缺失,还有对老人这种人的赞美。
黑白照片,小孩眼中的母亲,也是小孩的希望,拼好它不代表有了母亲,但是有了希望。正如同那句城市的良心是下水道一样,人的良心都是看不见的,老人穷不代表没良心,老板富也不代表有良心。
照片,一张照片在孩子手中,有它就有了希望,另一张照片在钱包里,掉出来,俩张照片,一新一旧,给了小孩更多的希望,不过之后小偷将照片撕碎,蹲着地上拼着碎片的孩子,这种画面让人动容,孩子非常的聪明,知道曾经保护自己的爷爷没了,就装做哑巴,让人贩子觉得贩卖自己不值,但是孩子终归是孩子,脆弱的心,没人安慰,只能擦擦泪攥紧照片,继续走下去,不过在影片最后,老人牵着孩子的手,俩人一起走向远方,开放式的结局,美好的人想美好的结局,黑暗的人想黑暗的结局。照片一个希望,当希望点燃,人也能继续走下去。
不知道开头,老人遮掩自己的报纸,上面的海峡两岸,是不是在隐喻这什么,不过怕过不了审就不说了,生命的继续,孩子曾经的爷爷,是不是像现在的老人一样,一种轮回,也是一种人性的挽回。希望点燃,烛火微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