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rd Fighting》中文译文——战斗技术基础

原计划跳过基本技能的翻译,但考虑到读者中初学者会占据多数,基础学习也很重要(以及译者自己的强迫症),还是决定翻译所有技术内容,但基础部分会尽快更新完毕。
教材:《Sword Fighting: An Introduction to handling a Long Sword》
作者:Herbert Schmidt
译者:蝰格武器学会(KWA)
讨论群:621466938

1.1. 握剑
持握长剑时,右手位于剑格后(右利手),这样方便拇指按在剑格上、剑侧等持握方式。也有很多剑手习惯于右手食指与剑格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小食指受伤的几率。左手握在右手后,这有几种方式:左手挨着右手,左手握在配重球内侧,部分持握配重球,完全握在配重球上。这几种方式都可以,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剑手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选择。通常持握配重球可以做出更快的反应,而两手位置接近则可以产生较大的斩击力。我个人建议持握配重球,以获得最大的杠杆效果。


在一些技术中,拇指需要按在长剑侧面,这个持握方式可以提供更强的力量和稳定性,并且一些技术仅能在这种持握方式下使用。


食指跨过剑格持握也是可以的,这种持握方式最好仅在剑格有金属环保护手指的武器上使用,否则非常容易受伤,甚至是失去手指。
长剑的持握通常可以保持放松,很多技术会要求长剑在手中转动。当挥砍或刺击时,仅在击中的一瞬间手臂与双手是保持紧张固定的。当然也不能过于放松。
1.2. 步法
很多战斗手稿对步法问题都提及较少,但却指出这部分很重要。长剑技术中包括几种步法,这些步法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名称,但是是大部分技术都在使用的。
基本的站姿要求两脚与肩同宽,左脚在前,脚尖指向对手,右脚稍微向外侧,膝盖微弯,重心在两脚之间并略微放低。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稳定及流畅的移动,在这个站姿上可以使用任意起势。

半步(Halbschritt)

前侧脚向前迈步,但后侧脚保持不动。如果向后侧移动,则是前侧脚保持不同,后侧脚向后迈步。
滑步(Nachstellschritt)

前侧脚前移,后侧脚跟随前移,然后保持之前的站姿;反之,后侧脚后移,前侧脚跟随后移。(字面翻译应为调整步,这里借用武术常用步法词汇)
换步(Wechelschritt)

前侧脚后移,后侧脚前移,使身体方向改变,其他不变。
全步/换位(Ganzer Schritt / Auslagenwechsel)

向前迈一步,使原后侧脚变为前侧脚。
交叉步(Kreuzschritt)

这是一个换线步法,后侧脚移动至前脚外侧,身体也随之移动至前脚外侧,前侧脚跟随移动变为后侧脚。如图所示,最终站位在对手的侧方并且前后脚换位,例如,如果原本右脚在前,则移动完成后变为左脚在前。
双步(DoppelterSchritt)

双步与交叉步有相似之处,后侧脚向前迈变为前侧脚,然而,不同之处是移动的方向为原后侧脚的外侧。
转换步(Übersetzschhritt)

后侧脚迈出全步,然后另一侧脚同样迈出全步,最终两脚相对位置不变,但向对手接近两步。
1.3. 正确的攻击
剑刃可以展开的攻击包括三种:斩击、刺击、切割。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攻击呢?
斩击:
正确的斩击不光有击打力量,也包括了切割,这样可以形成最好的伤害效果。最简单的方式是这样的:从基本站位开始,左脚在前,长剑在头部右侧(顶位起势)。右手引导长剑向前挥动90度圆弧攻击目标,左手以剑柄为杠杆使剑刃向前摆动,斩击时向前迈步并转动胯部,与此同时长剑向左下方斩下,至此即完成一次有效的斩击,这样可以使剑刃深深切入目标。
进行斩击时,应确保斩击的目标位置为对手后方而不是刚好在对手的位置,即使对手距离较远,也要尽可能送臂至目标位置,并且完成斩击后要回到一个合适的起势。
所有斩击都会用到的基本步法:假如从右侧发起斩击时,迈进右脚或后退左脚。斩击时要强劲有力得挥出,挥击的力量来自剑柄杠杆作用、迈步前移以及身体扭转,斩击动作是手臂、身体移动及剑柄杠杆作用的有机结合。注意,不要在攻击前回撤长剑,避免对手看出你的攻击意图。
切割:
在斩击时,剑手随时可以发起切割,推动或拖拉剑刃即可。
刺击:
刺击是一种简单但非常重要的线性攻击。在训练中处于安全考虑通常是较少使用的。刺击的结束位置不应是目标位置,而在目标位置之后。刺击可以发起自任何位置,与不同的起势配合使用。
另外,刺击需要使用全身的力量而不是仅仅送出双臂,这样可以使刺击更有力。当发起刺击时,应当手臂先动,随之身体移动,这样可以使刺击即快速又有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