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域文化关系 【社会语言学期末作业】
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域文化关系

东北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地形多样,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多民族融合。冬季严寒而漫长,地广人稀,文化独特有魅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幽默诙谐,粗犷豪放。语言简洁生动,语调魔性有张力。从电视时代的赵本山,到网络时代的东北主播,随着一个个东北方言小品,东北文化段子的传播,东北文化和东北语言也被全国人民越来越熟知和喜爱。今天我们来探讨东北方言和东北地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域文化对方言的影响,更好的研究文化和研究语言。
一,东北地域文化特点
1、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自古多民族融合共生,关内关外文化交流互通、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等杂糅并交,近代又有外籍文化加入,形成如今的东北独特的多元开放的文化特点。
2、东北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大雪封门,万物萧条,为了打发漫长冬季,说话是最方便的娱乐方式,所以东北话自带幽默,东北戏曲也以喜剧为主。
二,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关系
东北自古就有人类活动,各种人民聚集在此,多民族融合,历代不断有移民迁入,东北方言中不但有好多民族语言词汇还有好多其他地方方言,还有好多融合造词。
1、地理名词
松花江,来源女真语,意为白色。
卡伦湖,来源锡伯语,意为边卡哨所。
牡丹江,来源满语,意为弯曲的江。
嫩江,来源蒙古语,意为碧绿。
呼兰河,来源满语,意为烟囱。
哈尔滨,来源女真语,意为荣誉。
齐齐哈尔,来源达斡尔语,意为落雁。
佳木斯,来源赫哲语,意为尸体。
富锦,来源赫哲语,意为高岗。
吉林,来源满语,意为沿江。
舒兰,来源满语,意为果实。
2、音译词
马葫芦,来源日语,意为下水井。
列巴,来源俄语,意为面包。
秃噜,来源满语,意为食言爽约。
屯,来源满语,意为村庄。
磕碜,来源满语,意为丢脸。
撒楞,来源满语,意为利索。
埋汰,来源满语,意为不干净。
布拉吉,来源俄语,意为连衣裙。
抠搜,来源日语,意为不大方。
3、东北方言中连读和省略,四字成语多,因为东北天寒地冻,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词汇,表达最多意思。
干啥 --干什么?
谁道--谁知道?
五脊六兽--形容极度无聊,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
暴土扬灰--形容很脏,很多灰尘。
杨了二正--指人的形态。身体姿态不得体,没有个正形。表情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得了吧飕--形容某人明明没有什么本事,却很喜欢到处闲逛、吹牛、自我表 现等。
吾了嚎疯--这是标准的东北人表达感情的词语。表示此人情绪失控,处于崩溃状。
习得哈衰--形容某人做事不用心,随随便便,对什么事也不上心。
了了特特--形容人十分不干净整洁。
齐了咔嚓--形容办事利落,雷厉风行。
吭哧瘪肚--说话不干脆,憋半天也出不来一句。
迪了嘟噜--形容很多,结成串
斯斯哈哈--形容人在很冷的天气里的表情动作。
老天扒地--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4、因地广人稀,冬季自然环境恶劣,养成了东北人风趣幽默、激情豪爽、气势磅礴的性格。还有同一个字用语音语调的变化,表达不同意思的习惯。
整,一切动词都可用整。
整=办——“这是咋整啊?”
整=吃、喝——“咱哥俩整两口酒吧。”
整=做——“给孩子整俩菜去。“
整=殴打、折磨——“给我往死里整他!“
整=捉弄——“你咋又给她整哭了呢?“
……….
如果理解不好词义,一不小心就会这样
男:我想给你整个全世界!
女:那你整吧。
“整”字可以说是东北话的宠儿了,一个东北人的平均每五句话里面至少要出现六个“整”字。“咋整滴,大兄弟!你看整那埋了咕汰的样儿。咋滴,今天上哥家整点就去啊?别整事,叫你来整点就整点!”可能也是因为东北太冷,脑袋已经冻的发蒙,不愿意再用不同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直接一个整字完美体现了东北人对语言,短小、有力、强悍的要求。
瞅,你瞅啥?瞅你咋滴!大街上两人对完这暗号后就是热烈激情的肢体语言。东北人就是这样豪横,看可以,瞅不行。瞅就代表你想从气势上压倒对方,对方接收到这样挑衅威胁的信号是万万不可忍受的,必须要当场给予还击。全国好像只有东北对这种眼神的警觉性特别强,因为东北地广人稀,在过去野兽出没,那野兽目光的冷冷杀气代表着的危险,对危险的警觉可能就刻在东北人的DNA里。
网上还有一个段子,关于同一个字因为语音语调的不同,意思不同,作为东北话测试的。
“钥匙好像没了,你把锁别别”“到底没没没”,“我也不道没没没”,“要没没你让我别,别别了,别秃鲁了咋整,你个个别”,“我个个别就个个别”....钥匙找到了,锁坏了。“我就说没没,你个个非得别别别别的”,“刚才我个个也不道没没没,就别别,别别怎的了,别坏了在买一个呗,你了了啥啊”,“我了了啥了我了了”,“你了了了了的还了了啥了你了了?别了了了!”,“下回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是没了,告你别别就别别,别个个瞎别了”
没有经过东北方言的训练,一定不知道该怎么发音,更不知道什么意思。
5、因为物产丰富,东北人爱用比喻和借代。
傻狍子,兔崽子--经常用相近个性的动物来形容那种性格的人。
避猫鼠儿——特别畏惧某人,犹如鼠畏猫,故名。
藏猫——捉迷藏,猫,满语“树丛”的意思。
虎了吧叽:同二虎八叽
吃猫食儿——比喻饭量很小
东扯葫芦西扯瓢——毫无边际的瞎扯。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话或办事不着边际。
打狼——落后,最后一名。
狗了狗气——拿不出手。
狗鱼棒子——狗鱼。
公鸭嗓儿——嗓门儿尖而略带嘶哑的人。
东方方言作为中国语言中最有感染力的语言,独特又有生命力。正是因为东北广袤的地域,悠久的历史,多民族的融合,独特的自然环境铸造了东北方言的独特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