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低的问题
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是为了避免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农村地区减少环境污染,生活污水排放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污水的问题表现在乱排现象,导致夏天苍蝇乱飞,污水横流。进入河流,自然净化的能力是有限的,避免过度的污染,就要从根源上来解决排水。为了避免污染,就要将排放出来的污水净化处理。净化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化粪池、沼气池、土壤渗滤技术、地埋式污水站、人工湿地等情况。在人口稀少、居住距离较远的地区,采用化粪池或沼气池等方式将污水就地处理,或实现回收利用。在人口稠密、居住集中的地区,采用铺设管网的方式来收集污水,最终汇总在一起处理达标排放。

在集中式污水治理模式下,建设地埋式污水站是为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就要对污水的参数有充分的了解。比如,每天的水量和水质。对水量有充分的估计,才能确定有效的处理规模,避免出现低负荷或高负荷运转。对水质进行检测,选择更符合要求的处理设备和药剂,制定必要的检测和维护周期,确保能够长期的达标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环境污染,还要将污水尽可能的收集过来。因此,生活污水收集的原则就是“应收尽收”。如使用铺设管网的方式收集,则应遵循“应接尽接、应纳尽纳”的原则。

铺设管网的方式是为了尽可能的收集生活污水,因此,前端是要和居民日常排污管道有效对接,中间要能够顺利传输污水,末端要和污水站或市政管网匹配起来。和居民日常排污管道对接起来,才能避免污水乱排现象,更满足村民的日常排水需求。村民庭院的污水是不能直接排入外部收集管网的,而是要经过化粪池或隔油截污消化井的过滤,才能进入管网传输。这是为了避免过多的颗粒物、悬浮物、油脂或药物等进入管道造成堵塞,进而增加管网的负荷和维修成本。中间要确保污水能够顺利输出,避免出现跑冒滴漏的问题。同时,要尽可能的将附近居民排污纳入管网。末端污水站和管网的对接,就要考虑污水水量的变化。粗略的计算出附近居民日常排放污水量,高峰和低谷变化,安排适合粗细的管道。为了避免过多的水量波动,如采用重力流管道,则应考虑雨污分流改造的问题。

为了增加污水的治理效果,提高污水收集率是有必要的。集中式治污模式下,提高污水收集率,就是增加纳入管网的面积。解决污水收集问题,就是要解决管网在传输过程中的问题。生活污水在管网收集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两种问题:管网覆盖不过去,污水传输不过去。管网覆盖不过去,污水肯定无法传输。污水无法传输,一部分是因为管网覆盖不过去,还有一部分是污水过不去。

解决污水传输的问题,也是在解决管网的铺设问题。采用重力流管网的时候,污水在管道内是依靠重力作用而流动,如遇到爬坡就比较难以通过,如遇到河网密布、道路狭窄、管线复杂的老旧小区、古镇景区等是施工难的问题。要分清楚是施工难得情况,还是污水传输难得问题。如遇到污水爬坡难的情况,是可以采用单相流负压(负压虹吸)排水系统来完成传输,突破了重力流对坡度的限制。如遇到施工难得问题,由于单相流负压(负压虹吸)排水系统具有管径细、埋深浅、布管灵活等特点,因此可以大幅解决施工难得问题。如实在没有办法解决,可以采用分散式治污模式。